-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先鋒經典文庫:談美書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01278
- 條形碼:9787569501278 ; 978-7-5695-0127-8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鋒經典文庫:談美書簡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美學泰斗朱光潛暮年心血之作 寫給青年的生活美學啟蒙書 “以談心的方式”來談美學,深入淺出,娓娓道來 ★美學大師朱光潛晚年一部系統的美學著作。 ★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 ★書信體的敘述方式,親切自然,將深奧的美學知識通俗化。 ★朱光潛對自己漫長美學生涯和美學思想的一次回顧和整理,也是給“來信未復的朋友們”。 “慢慢走,欣賞啊!”
先鋒經典文庫:談美書簡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部分。**部分《談美書簡》是朱光潛晚年的美學著作。書中的十三封信對怎樣學習美學、馬列主義美學體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維、創作方法等美學范疇,做了生動而詳細的闡釋。書信體的敘述方式,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將許多深奧的美學知識通俗化。它是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第二部分《談美》寫于1932年,是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相較于前一部分來說,該部分更為本真,少了許多意識形態上的色彩。朱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娓娓而談,將他對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刻體悟滲透在質樸清新的文字中,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
先鋒經典文庫:談美書簡 目錄
一 代前言:怎樣學美學?
二 從現實生活出發還是從抽象概念出發?
三 談 人
四 關于馬克思主義與美學的一些誤解
五 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六 沖破文藝創作和美學中的一些禁區
七 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
八 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
九 文學作為語文藝術的獨特地位
十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十一 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 審美范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
十三 結束語:“還須弦外有余音”
談 美
序
開場話
一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四 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五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六 “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八 “依樣畫葫蘆”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十 空中樓閣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十二 “從心所欲,不逾矩”
十三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
十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十五 “慢慢走,欣賞啊!”
后 記
先鋒經典文庫:談美書簡 節選
一 代前言:怎樣學美學? 朋友們: 從1965年到1977年,我有十多年沒有和你們互通消息了。“四人幫”反黨集團被一舉粉碎之后,我才得到第二次解放,懷著舒暢的心情和老驥伏櫪的壯志,重理美學舊業,在報刊上發表了幾篇文章。相識和不相識的朋友們才知道我這個本當“就木”的老漢居然還在人間,紛紛來信向我提出一些關于學習美學中所遇到的問題,使我頗有應接不暇之勢。能抽暇回答的我就回答了,大多數卻還來不及回答。我的健康狀況,賴經常堅持鍛煉,還不算太壞,但今年已82歲,畢竟衰老了,而且肩上負擔還相當重,要校改一些譯稿和文稿,帶了兩名西方文藝批評史方面的研究生,自己也還在繼續學習和研究,此外因為住在首都,還有些要參加的社會活動,夠得上說“忙”了。所以來信多不能盡回,對我是一個很大的精神負擔。朋友們的不恥下問的盛情都很可感,我怎么能置之不理呢?都理吧,確實有困難,如何是好呢? 不久前,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在廣州召開了工作規劃會議。在會議中碰見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同志,談起我在解放前寫的一本《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認為文字通俗易懂,頗合初學美學的青年們需要,于是向我建議另寫一部新的《談美》,在這些年來不斷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對美學上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談點新的認識。聽到這個建議,我“靈機一動”,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我給來信未復的朋友們做一次總的回答,比草草作復或許可以談得詳細一點。而且到了這樣大年紀了,也該清理一下過去發表的美學言論,看看其中有哪些是放毒,有哪些還可繼續商討。放下這個包袱之后,才可輕裝上路,去見馬克思。這不免使我想起孟子說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馮婦力能搏虎,搏過一次虎,下次又遇到一只虎,他又“攘臂下車”去搏,旁觀的士大夫們都恥笑馮婦“不知止”。現在我就冒蒙士大夫恥笑的危險,也做一回馮婦吧! 朋友們提的問題很多。*普遍的是:怎樣學美學?該具備哪些條件?用什么方法?此外當然還有就具體美學問題征求意見的。例如說:“你過去在美學討論中堅持所謂‘主客觀統一’,還宣揚什么‘直覺說’‘距離說’‘移情說’之類‘主觀唯心主義貨色’,經過那么久的批判,是否現在又要‘翻案’或‘回潮’呢?” 這類問題在以后信中當相機談到,現在先談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怎樣學美學? 西方有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足見通羅馬的路并非只有一條。各人資稟不同,環境不同,工作任務的性質不同,就難免要走不同的道路。學美學也是如此,沒有哪一條是學好美學的唯一的路。我只能勸諸位少走彎路,千萬不要走上邪路。“四人幫”在文藝界進行法西斯專政時,我們都親眼看到一些人在買空賣空,弄虛作假,公式隨便套,帽子滿天飛,或者隨風轉舵,哪里可謀高官厚祿,就拼命往哪里鉆,不知人間有羞恥事。這是一條很不正派的邪路,不能再走了。再走就不但要斷送個人的前途,而且要耽誤我們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大業。 我們干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末尾曾教導我們說:“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到這里人們就應該排除一切疑慮;這個領域里不容許有絲毫畏懼!’”①歸根到底,這要涉及人生態度,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茍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心,做一點有益于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一切不老實的人做任何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都不會走上正路的。 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驗更有益。現在是和諸位談心,我不妨約略談一下自己在美學這條路上是怎樣走過來的。我在1936年由開明書店出版的《文藝心理學》里曾寫過這樣一段“自白”: 從前我絕沒有夢想到我有一天會走到美學的路上去。我前后在幾個大學里做過十四年的大學生,學過許多不相干的功課,解剖過鯊魚,制造過染色切片,讀過藝術史,學過符號邏輯,用過薰煙鼓和電氣反應儀器測驗過心理反應,可是我從來沒有上過一次美學課。我原來的興趣中心**是文學,其次是心理學,第三是哲學。因為歡喜文學,我被逼到研究批評的標準、藝術與人生、藝術與自然、內容與形式、語文與思想等問題;因為歡喜心理學,我被逼到研究想象和情感的關系、創造和欣賞的心理活動,以及文藝趣味上的個別差異;因為歡喜哲學,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爾和克羅齊諸人的美學著作。這樣一來,美學便成為我所歡喜的幾種學問的聯絡線索了。我現在相信:研究文學、藝術、心理學和哲學的人們如果忽略美學,那是一個很大的欠缺。 事隔四五十年,現在翻看這段自白,覺得大體上符合事實的,只是*后一句話還只顧到一面而沒有顧到另一面。我現在(四五十年后的今天)相信: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大的欠缺。 為什么要做這點補充呢?因為近幾十年我碰見過不少的不學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也并沒有認真搞過美學的文藝理論“專家”,這些“專家”的“理論”既沒有文藝創作和欣賞的基礎,又沒有心理學、歷史和哲學的基礎,那就難免要套公式,玩弄抽象概念,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以訛傳訛。這不但要坑害自己,而且還會在愛好文學和美學的青年朋友們中造成難以估計的不良影響,現在看來還要費大力,而且主要還要靠有覺悟的青年朋友們自己來清除這種影響。但我是樂觀的,深信美學和其他科學一樣,終有一天要走上正軌,這是人心所向,歷史大勢所趨。 我自己在學習美學過程中也走過一些彎路和錯路。解放前幾十年中我一直在東奔西竄,學了一些對美學用處不大的學科。例如在羅素的影響之下我認真地學過英、意、德、法幾個流派的符號邏輯,還寫過一部介紹性的小冊子,稿子交給商務印書館,在抗日戰爭早期遭火燒掉了。在弗洛伊德的影響之下,我費過不少精力研究過變態心理學和精神病治療,還寫過一部《變態心理學》(商務印書館出版)和一部《變態心理學派別》(開明書店出版)。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心情沉悶,在老友熊十力先生影響之下,讀過不少的佛典,認真鉆研過“成唯識論”,還看了一些醫書和談碑帖的書,可謂夠“雜”了。 此外,我還有一個壞習慣:學到點什么,馬上就想拿出來販賣。我的一些主要著作如《文藝心理學》《談美》《詩論》和英文論文《悲劇心理學》之類都是在學生時代寫的。當時作為窮學生,我的動機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是追求名利。不過這種邊買邊賣的辦法也不是完全沒有益處。為著寫,學習就得認真些,要就所學習的問題多費些心思來把原書吃透,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斟酌表達的方式。我發現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和思想訓練。問題出在我學習得太少了,寫得太多太雜了。假如我不那樣東奔西竄,在專和精上多下些功夫,效果也許較好些。“事后聰明”,不免有些追悔。所以每逢青年朋友們問我怎樣學美學時,我總是勸他們切記毛澤東同志集中精力打殲滅戰和先攻主要矛盾的教導。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不要東奔西竄,浪費精力。就今天多數青年人來說,目前主要矛盾在資料太少,見聞太狹窄,老是抱著幾本“理論專家”的小冊子轉,一定轉不出什么名堂來。學通一兩種外語可以勉強看外文書籍了,就可以陸續試譯幾種美學名著。翻譯也是學好外文的途徑之一。讀了幾部美學名著,掌握了必要的資料,就可以開始就專題學習寫出自己的心得。選題一定要針對我國當前的文藝動態及其所引起的大家都想解決的問題。例如毛澤東同志給陳毅同志的一封談詩的信發表之后,全國展開了關于“形象思維”的討論。這確實是美學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你從事美學,能不聞不問嗎?不聞不問,你怎能使美學為現實社會服務呢?你自己怎能得到集思廣益和百家爭鳴的好處呢?為著弄清“形象思維”問題,你就得多讀些有關的資料和書籍,多聽些群眾的意見,逐漸改正自己的初步想法,從而逐漸深入到問題的核心,逐漸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思考能力。這樣學美學,我認為比較踏實些。我希望青年朋友們不要再蹈我的覆轍,輕易動手寫什么美學史。美學史或文學史好比導游書,你替旁人導游而自己卻不曾游過,就難免道聽途說,養成武斷和不老實的習慣,不但對美學無補,而且對文風和學風都要起敗壞作用。 在我所走過的彎路和錯路之中,后果*壞的還是由于很晚才接觸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長期陷在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泥淖中。解放后,特別在50年代全國范圍的美學批判和討論中,我才開始認真地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而逐漸認識到自己過去的一些美學觀點的錯誤。學習逐漸深入,我也逐漸認識到真正掌握和運用馬列主義并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把它看成易事,就必然有公式化和概念化的危險。我還逐漸認識到歷史上一些唯心主義的美學大師,從柏拉圖、普洛丁到康德和黑格爾,都還應一分為二地看,在美學領域里他們畢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認識使我進一步懂得了文化批判繼承的道理和鉆研馬列主義的重要性。所以我在指導我的研究生時,特別要求他們努力掌握馬列主義。要掌握馬列主義,首先就要一切從具體的現實生活出發,實事求是,徹底清除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惡劣積習,下次信中再著重地談一談這個問題。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5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這是但丁《神曲·地獄篇》題在門楣上的兩句詩,譯文略有改動。 ……
先鋒經典文庫:談美書簡 作者簡介
朱光潛 字孟實,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樅陽縣)人,中國現當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被譽為“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1922年畢業于香港大學,1925年留學英國,后于法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后歷任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職。其代表作品有《談美書簡》《談美》《西方美學史》《文藝心理學》等。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