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書法雅言-雅玩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52172
- 條形碼:9787518052172 ; 978-7-5180-521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法雅言-雅玩集 本書特色
《雅玩集:書法雅言》 書論經典 項穆十分推崇王羲之的書法,本書收錄有王羲之的《遠宦帖》和《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另收錄有項家舊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包括王羲之、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八種書帖
書法雅言-雅玩集 內容簡介
《雅玩集:書法雅言》是明代書法理論家項穆撰寫的一部書法理論著作。全書共十七篇,包括:書統、古今、辨體、形質、品格、資學、規矩、常變、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識。推崇王羲之為正宗。是儒家書法理論的經典之作。
書法雅言-雅玩集 目錄
原 序 005
書 統 011
古 今 025
辯 體 039
形 質 049
品 格 057
資 學 065
規 矩 087
常 變 103
正 奇 111
中 和 121
老 少 129
神 化 135
心 相 147
取 舍 157
功 序 167
器 用 175
知 識 181
附 錄 189
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 189
書法雅言-雅玩集 節選
河馬負圖,洛龜呈書①,此天地開文字也。羲畫八卦②,文列六爻③,此圣王啟文字也。若乃龍鳳龜麟之名④,穗云蝌蚪之號⑤,篆籀嗣作⑥,古隸爰興⑦,時易代新,不可殫述⑧,信后傳今,篆隸焉爾。歷周及秦,自漢逮晉⑨,真行迭起⑩,章草侵孽 ,文字菁華 ,敷宣盡矣 。然書之作也,帝王之經綸 ,圣賢之學術,至于玄文內典 ,百氏九流 ,詩歌之勸懲,碑名之訓戒,不由斯字,何以紀辭?故書之為功,同流天地,翼衛教經者也。 【注釋】 ①河馬負圖,洛龜呈書:相傳龍馬出現在黃河之中,背上帶著“河圖”,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氏把龍馬背上和神龜背上的圖案記錄了下來,便是“河圖”和“洛書”,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個圣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孔安國《尚書?大傳》載:“王者有仁德,則龍馬見。伏羲之世,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也。”古代的馬與龍是一種動物,區別只是大小不同,《周禮?夏官人》曰:“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所以,如果馬比較大,則可稱為“龍”或“龍馬”。《禮記》曰:“圣人用民必從,天不愛其道,不藏其寶,故河出馬圖。”注曰:“龍馬負圖也”。 ②羲(xī):這里的“羲”是指伏羲,伏羲在中國神話中是人類的始祖,與“燧人”“神農”稱作“三皇”。簡稱“羲”,如“羲皇”就是伏羲和黃帝,“羲炎”就是伏羲和炎帝,炎帝也是神農,“羲經”即《易經》,傳說《易經》八卦為伏羲所作,“羲文”指的是伏羲和文王,傳說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八卦:相傳伏羲在天水卦臺山始畫八卦,一畫開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代表陽,用“--”代表陰,根據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形成八種不同形式,叫作八卦。八卦其實是*早的文字表述符號,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代表了早期的中國的哲學思想,除了占卜、風水,還涉及中醫、武術、音樂、數學等。 ③文:這里指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他的父親死后,他繼承了西伯侯之位,故也被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周文王在位期間,勤于政務。禮賢下士,相傳《周易》是他所演,另外還創造了《周禮》,孔子稱文王為“三代之英”。六爻(yáo):爻,是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說文》“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六爻,指從下向上排列的六個陰陽符號的組合,也指借用這種組合進行占卜的方法。*下面的符號稱作“初爻”,*上面的符號稱作“上爻”,從下向上依次為二三四五爻。陽爻‘―’(一長橫)又稱‘九’,陰爻‘--’(兩短橫,中間有空格)又稱‘六’,如果初爻是陽爻,那么初爻也可以說成“初九”;如果“上爻”是陰爻,那么“上爻”也可以說成“上六”。 ④龍鳳龜麟(lín):指龍書、鸞鳳書、龜書、麒麟書,相傳為模仿各種動物形狀的字體。相傳太昊庖犧氏獲景龍之瑞,始作“龍書”;少昊金天時以鳥紀官,作鸞鳳書;帝堯陶唐氏因軒轅靈龜負圖作“龜書”;魯哀公十三年西狩獲麟,仲尼反袂拭面,嘆“吾道窮矣”,弟子用為素王紀瑞所制也,叫作“麒麟書” ⑤穗(suì)云蝌蚪:八穗書、云書、蝌蚪書的字體,是上古時代的文字。相傳炎帝神農氏,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書”,用頒行時令;黃帝時,因卿云作“云書”;《漢書?藝文志》尚書類后序:“古文《尚書》者,出于孔子壁中。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以其出于孔子壁中,故稱“壁中書”。因漆寫的筆畫頭粗尾細,形似蝌蚪,故又稱“蝌蚪文”,也就是“蝌蚪書”。 ⑥篆(zhuàn)籀(zhòu):篆,漢字的一種字體,有大篆、小篆。籀,古代的一種字體,中國春秋戰國時流行于秦國,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也稱為“大篆”。因著錄于《史籀篇》而得名。篆籀就是文字的一種書體的稱謂。嗣(sì):副詞。接著,隨后。 ⑦古隸:古隸是由小篆走向今隸的過渡字體,書法上稱秦隸為“古隸”,漢隸為“今隸”。據考古發現,戰國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簡上的文字,已有簡化篆體,減少筆畫,字形轉為方扁,用筆有波勢的傾向。這是隸書的萌芽,到西漢時期,書法中隸體的成分進一步增加。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有棱角的橫、豎、撇、捺、挑、鉤等的筆畫,用筆書寫起來就方便多了。 ⑧殫(dān)述:意思是詳盡敘述,多用于否定。《全唐詩話?曹松》引唐李肇《國史補》:“公卿家率以是日揀選東床,車馬闐塞,莫可殫述。” ⑨逮(dài):到、及的意思。 ⑩真行:真書與行書。明朝葉盛《水東日記?沉簡庵詞翰品行》:“沉簡庵先生草圣擅一時,真行皆佳。”清朝錢泳《履園叢話?書學?隸書》:“五代、宋、元而下,全以真行為宗,隸書之學,亦漸泯沒。”“真書”是漢字的主要書體之一,亦稱“今隸”“楷書”“正書”產生于漢末,至魏鐘繇、晉王羲之改變體勢、創制法則,鐘繇《賀克捷表》《墓田丙舍》,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是真書中的極品。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 章草: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始于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 菁(jīng)華:同“精華”,指事物*好的一個方面。 敷(fū)宣:傳播,宣揚。《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宜令史官著《長樂宮注》《圣德頌》,以敷宣景耀,勒勛金石,縣之日月,攄之罔極。” 經綸:比喻治理國家的宏圖偉略。 玄文內典:玄文,指可以傳世的著作或深奧的文字;內典,佛教的經典。《北史?蕭詧傳》:“蕭詧篤好文義,所著文集十五卷,內典華嚴般若法華金光明義硫三十六卷并行于世。”這里,直接以“內典”二字總領《華嚴經》《般若經》(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佛教經典。佛教重內外之別,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佛經把佛法以外的教派稱為“外道”,佛法傳入中國后,把佛教稱為“內教”,佛學稱為“內學”,于是佛教的經典就稱為內典。 百氏九流:百氏,指諸子百家。《漢書?敘傳下》:“緯六經,綴道綱,總百氏,贊篇章。”九流,中國古代對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九個學術流派的總稱,后泛指各學術流派。 【譯文】 有龍馬從黃河中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中出現,背負“洛書”,這是天地出現文字的開始。伏羲氏演畫出了八卦,周文王總結出了六爻,這是圣賢君王開啟文字的源頭。至于龍書、鸞鳳書、龜書、麒麟書字體的名目,八穗書、云書、蝌蚪書的字體,篆書的出現,隸書的興起,朝代的不停更迭,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字體,這里就不一一盡述了,雖然傳說中的字體很多,但延續到后世、傳遞到今天的只有篆書和隸書。從周朝到秦朝,從漢代到晉代,楷書、行書相繼出現,章草也慢慢形成,漢字字體的精華也傳播開了。書法的寫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那些帝王治理國家的宏圖偉略,圣賢之士探究學術的成果,還有那些傳世著作的奧妙和佛學的經典,諸子百家各個學術流派的觀點,詩歌的獎懲,碑銘的訓誡,如果沒有文字書寫該怎么記錄下來呢?所以書法的功能,與天地一樣,可以守護儒家經義,教化人心。
書法雅言-雅玩集 作者簡介
項穆,字德純,號貞元,亦號無稱子。工書法,融會晉唐諸家,追摹逸少。著有《書法雅言》。褚凰羽,高校教師,長期致力中國古典文化的繼承和研究,對詩詞、書法、國畫等領域都有涉獵。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