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4649308
- 條形碼:9787544649308 ; 978-7-5446-493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 本書特色
桂揚清著的《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修訂版)/外教社外國文學(xué)研究叢書》從劇作家和詩人角度研究莎士比亞,較為客觀地介紹了莎士比亞的生平及及其生活的時代,按照莎士比亞的三個創(chuàng)作時期對其的主要劇作及詩歌等作品進行了介紹和評價,并對莎士比亞作品在我國的翻譯傳播、對我國劇作家戲劇創(chuàng)作的影響等進行了闡述。
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 內(nèi)容簡介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作品被譯成許多種語言。他的劇本在很多國家上演,研究他的人遍及全世界。 我國介紹和研究莎士比亞的工作起步較晚。1839年一1840年,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一書才首次將詩人莎士比亞的名字介紹到我國。1904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出版了查爾斯·蘭姆和他姐姐瑪麗·蘭姆合寫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1807)-書的中譯本,書名為《吟邊燕語》,包括20部莎劇的故事,譯者為林紓和魏易。我國早期話劇階段上演的莎劇都是根據(jù)這些故事加以改編的。“五四”運動以后,莎士比亞的劇本被陸續(xù)譯成中文,莎劇演出也就采用這些譯本了。幾十年來,經(jīng)過莎學(xué)研究者和文藝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我國在莎士比亞作品翻譯、莎劇演出和莎學(xué)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本人較早就接觸了莎士比亞的作品,但較晚才從事莎學(xué)研究。抗戰(zhàn)時期我在高中讀書的時候,對英文課本里編入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特別喜愛,唯因篇數(shù)太少,感到很不滿足,便自己閱讀了Tales from Shakespeare,獲益匪淺。進人大學(xué)后我又閱讀了莎氏的一些劇本,更感莎劇思想內(nèi)容深刻,風(fēng)格獨特,但我未作系統(tǒng)的研究。“文革”以后,我才在教學(xué)之余開始研究英國古典戲劇,著重研究莎士比亞,曾就莎氏生平及其作品等方面寫過一些文章,還在一部著作中撰寫了莎士比亞專章。但是,我總覺那些文字不全面,很想比較全面、比較真實、比較公允地將這位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介紹給我國廣大讀者,于是我就寫了《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修訂版)》。
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 目錄
**節(jié) 故鄉(xiāng)和家庭
第二節(jié) 宗教信仰和學(xué)歷
第三節(jié) *初的工作和倉促的婚姻
第二章 闖蕩倫敦
**節(jié) 背井離鄉(xiāng)去倫敦
第二節(jié) 抓住機遇
第三節(jié) 從演員到劇作家
第三章 保護人和情婦
**節(jié) 保護人
第二節(jié) 情婦
第四章 輝煌的歲月
**節(jié) 集演員、劇作家和股東于一身
第二節(jié) 富有的紳士
第五章 榮歸故里
**節(jié) 離別倫敦回故鄉(xiāng)
第二節(jié) 回故鄉(xiāng)后的生活
第三節(jié) 立下遺囑
第四節(jié) 永別人間
第六章 關(guān)于莎劇的幾個問題
**節(jié) 劇本寫成的年代
第二節(jié) 劇作的分類和分期
第三節(jié) 著作權(quán)問題
第七章 **創(chuàng)作時期的劇作
**節(jié) 歷史劇
第二節(jié) 喜劇
第三節(jié) 早期的悲劇
第八章 第二創(chuàng)作時期的劇作
**節(jié) 悲劇
第二節(jié) 喜劇
第九章 第三創(chuàng)作時期的劇作
**節(jié) 傳奇劇
第二節(jié) 歷史劇
第十章 莎劇的魅力
**節(jié) 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獨特的風(fēng)格
第十一章 劇本以外的詩
**節(jié) 詩
第二節(jié) 十四行詩
第十二章 莎士比亞在中國
**節(jié) 從譯莎劇故事到譯莎氏作品
第二節(jié) 從演莎劇故事到演莎氏劇本
第三節(jié) 莎劇對我國劇作家的影響
附景一 莎士比亞的成功之路
附錄二 談莎翁作品譯
《埃文河畔的巨人莎士比亞》后記
參考書目
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 節(jié)選
《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修訂版)》: 莎士比亞第二創(chuàng)作時期是1601-1607年,也是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的末期和詹姆斯一世繼位的初期。伊麗莎白統(tǒng)治的末期,社會情況不如以前,無論在政治上或經(jīng)濟上都存在不少問題。女王不像從前那樣有威信,資產(chǎn)階級對她的專制主義表示不滿,議會對她的某些做法表示反對,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也日益增長。有的貴族甚至企圖推翻女王的統(tǒng)治。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逝世,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王位,成為英國的詹姆斯一世。莎氏第二創(chuàng)作時期的后四年是在詹姆斯一世統(tǒng)治的初期。詹姆斯一世提出君權(quán)神授的理論,禁止議會干預(yù)朝政。議會不顧他的禁令,不同意他時常要增加稅收和撥款,而要求他進行政治和宗教改革,要求言論自由,于是國王與議會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伊麗莎白時代,天主教徒一向反對王室。詹姆斯一世時期,英國同西班牙發(fā)展了友好關(guān)系,天主教徒與國王的關(guān)系逐步改善;而原來擁護國王的清教徒則反對國王,認為反對國王就是愛國。至于其他方面的情況,與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的末期相比,并沒有什么改善。人民群眾中很多人認為世風(fēng)頹敗,憂心忡忡。 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的末期,莎士比亞認識到他的人文主義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非常尖銳的矛盾,他覺得很不愉快,以至憤世嫉俗。看到悲劇頗受觀眾歡迎,他便以凌厲的氣勢再寫悲劇,在這第二創(chuàng)作時期中寫了八部以古代或外國故事為題材的悲劇。他的悲劇是悲慘的,主人公*終都死亡。有的主人公是有理想且有英雄氣概的青年,有的是有戰(zhàn)功的將領(lǐng),有的是一國之君或有影響的貴族。他們中有的是由于本人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而導(dǎo)致個人毀滅,大多數(shù)人的死亡除客觀原因外,也與本身的過錯有關(guān),個別人的滅亡似乎主要由于本身的過錯。現(xiàn)按它們寫成時間的先后分別予以評介。 《朱利葉斯·凱撒(西澤)》(JuliusCaesar。1601)是莎氏第二創(chuàng)作時期中所寫的**部悲劇,取材于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的《凱撒、安東尼厄斯、布魯特斯的生平事跡》,但在結(jié)構(gòu)方面可能受到一個沒有保存下來的劇本的影響。此劇是寫凱撒很專制,還有野心,以致引起布魯特斯和卡修斯等一派人的反抗。故事大部分發(fā)生在羅馬,后來在薩地斯及菲利比附近。 凱撒要做國君的時候,以馬庫斯·布魯特斯和卡修斯為首的一派人很不贊成。他們認為凱撒野心勃勃,如果讓他做了國君,羅馬人民就會失去已有的自由,于是預(yù)謀要殺掉他。趁凱撒在元老院與元老們聚會時,布魯特斯請他立刻下令赦免一個被放逐的人,凱撒堅決不同意,布魯特斯一派人就將他殺死。他們認為自己有正當?shù)睦碛桑愕綇V場上去向市民們宣布凱撒被殺的原因。布魯特斯說:“不是我不愛凱撒,而是我更愛羅馬。”“因為他野心勃勃,我才把他殺了。”他還說:“我既然為了羅馬的利益而殺了我*好的朋友,如果我的國家需要我死,我就用這把劍結(jié)束我的生命。”眾市民就表示擁護布魯特斯,歡呼著要讓他代替凱撒的位置。 布魯特斯一走,深受凱撒寵愛的馬庫斯·安東尼厄斯就以煽動性的語言向市民發(fā)表演說:他推翻布魯特斯所說的話,否定愷撒有野心。市民們一聽,又覺得他的話說得很有道理,認為凱撒死得冤枉,大罵布魯特斯一派人是叛徒。然后安東尼厄斯就指著已經(jīng)送到廣場上的凱撒的尸體,將他被殺的情景描述了一番。市民們感到很悲憤,他們要為凱撒復(fù)仇,要去燒掉布魯特斯的房子,去找那些叛逆。眼看市民們就要暴動,安東尼厄斯再對他們說:凱撒曾立下遺囑,要給每一個羅馬公民75個德拉克馬①,還要把臺伯河那邊他所有的散步場所、私人園亭和新辟的花園全部贈給他們,供他們散步游樂。眾市民更為激憤,就鬧起來了,布魯特斯一派人被迫逃離羅馬。趁此時機,奧克塔維厄斯·凱撒和安東尼厄斯就率領(lǐng)大軍追擊布魯特斯一派人。布魯特斯決定向菲利比進軍的前夕,他看見一個鬼魂(凱撒的鬼魂),感到非常恐懼。鬼魂說他是布魯特斯的隨身厲鬼,他也要去菲利比。兩軍交戰(zhàn)中,卡修斯以為自己帶領(lǐng)的軍隊就要失敗,為了不做俘虜,他叫身邊的仆人將他刺死。*后布魯特斯也被敵人逼到山窮水盡之境,他便要他的仆人拿著他的劍,讓他撲劍自殺。這時候,奧克塔維厄斯傳令全軍休息。 對于歷史上的朱利葉斯·凱撒,評論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凱撒是*高貴的人,殺害他是一種違反常情的罪惡行徑;而另有人認為,凱撒是_個野心勃勃的暴君,殺死他是愛國的羅馬人所采取的勇敢行動。作為劇作家,莎氏自然要考慮到廣大讀者和觀眾,他的觀點并不如此極端。在莎氏筆下,凱撒是個有本領(lǐng)的人,他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顯赫;但他驕傲自大,獨斷專行,還有野心。至于布魯特斯,他善良正直,是個高貴的羅馬人。他愛凱撒,更愛羅馬。他殺死凱撒不是出于私怨,而是為了大眾的利益。殺了凱撒后,卡修斯對安東尼厄斯很不放心,而布魯特斯認為他們可以跟安東尼厄斯做朋友。他不僅不傷害他,還準許他和其他人把凱撒的尸體抬到廣場上,讓他向市民們發(fā)表演說,允許他稱道凱撒的好處。安東尼厄斯口頭上表示愿意跟布魯特斯他們合作,實際上他把布魯特斯一派人看作叛徒。但當布魯特斯自殺后,他對布魯特斯評價很高。他說布魯特斯是他們那派人中*高貴的羅馬人,除他一人以外,其他的人都是因為妒忌偉大的凱撒而殺害他的;只有他才是為全社會,為所有羅馬人的利益而參與了謀殺凱撒的集團。他的一生是高貴的。 , ……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jīng)
- >
史學(xué)評論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