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紀念武鋼投產60年技術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78582
- 條形碼:9787502478582 ; 978-7-5024-785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念武鋼投產60年技術論文集 內容簡介
武漢鋼鐵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設的一座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蘇聯列寧格勒黑色冶金設計院為總的負責設計單位。設計規模為鋼、鐵各年產300萬噸,分兩期實施,各期為年產150萬噸,項目包括:鐵礦山、石灰石礦山、焦化廠、燒結廠、煉鐵廠、煉鋼廠、初軋廠、大型廠、軋板廠及相應公輔設施供應廠。礦山開采剝離工作于1955年啟動。主廠區建設于1956年開始.1958年9月13日1號高爐點火開爐,毛澤東主席登上高爐爐臺,察看了高爐煉出的爐鐵水。1號高爐的順利出鐵,標志著武漢鋼鐵公司正式投產,也是中國自主建設的一座大型現代化高爐的投產。武鋼2號高爐于1959年7月投產。武鋼一期工程高爐建設快,煉鐵以后的煉鋼、軋鋼工序還在陸續建設中,故生產出的鐵水不能用于煉鋼,只能出售鐵塊。“大辦鋼鐵”使農民脫離糧食生產,導致國民經濟嚴重失調,而不得不進行國民經濟三年調整。1965年國民經濟恢復到正常軌道,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國家工業生產進入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武鋼將產量降至設計能力一半左右,保持設備完好狀態下能夠正常運轉,有一段時間也曾處于停產狀態。
紀念武鋼投產60年技術論文集 目錄
紀念武鋼投產60年技術論文集 作者簡介
張壽榮,1928年出生,鋼鐵冶金專家,新中國第一代煉鐵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了建國初期鞍鋼恢復生產和武鋼從籌建、投產到發展的建設歷程。將國內外先進技術集成于我國第一座3200m3大高爐,實現了煉鐵技術的重大跨越。在武鋼1700mm軋機系統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提出高爐長壽是系統工程和永久型爐襯的理念,發展了高爐長壽技術。提出大型高爐高效冶煉技術的理念,從理論上概括、總結,在實踐中應用、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 毛新平,金屬壓力加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研究和低成本高性能鋼鐵材料研發,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一個薄板坯連鑄連軋工程,初步構建了基于薄板坯連鑄連軋流程的低成本高性能鋼制造技術體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銀質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23件,發表論文160余篇,專著《薄板坯連鑄連軋微合金化技術》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鈦微合金鋼》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