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水煮糧史(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33494
- 條形碼:9787564933494 ; 978-7-5649-334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煮糧史(下) 本書特色
《水煮糧史(下)/中國糧油書系》是由兩卷共二百余篇散文絞成的線,徐徐牽出華夏五千年興衰的悲喜根脈,正說、戲說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緯校笆Z走筆”卷從“中國糧”起論,涉及愛糧節糧、大饑荒、禁酒與糧、沉沒的糧、被盜的糧、燒毀的糧、水毀的糧、文學與糧、藝術與糧、代糧的野菜、稻田畫、郵票與糧、考古遺址與糧食等幾十個選題,題材涉及古今中外,內容穿越東西南北,既與糧食熱點緊密相關,更與糧食專業密切相連。作者力圖博覽群書,史海鉤沉,把不少鮮為人知的涉糧史料連綴成一組組文章,向人們展現糧史天空的幾片云彩、幾朵雪花! 爸緞傉f糧”卷用典取于正史,言之鑿鑿,雖奇而無誑。近九十篇散文猶如一幕幕歷史活劇,以“糧”為主角,給您的胸中裝滿酸甜苦辣、血雨腥風,卻又能讓您詼諧一笑走出沉重。其諧謔近于放誕,但后味良多。
水煮糧史(下) 內容簡介
本書以“走筆”的形式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糧”起論, 涉及愛糧節糧、大饑荒、禁酒與糧、沉沒的糧、被盜的糧、燒毀的糧、水毀的糧、文學與糧、藝術與糧、代糧的野菜、稻田畫、郵票與糧、考古遺址與糧食等20多個選題, 題材涉及古今中外, 內容穿越東西南北。
水煮糧史(下) 目錄
餓者
增產
谷價
糧儲
麥力
憫農
五谷
鐮铚
稻菽
面識
紅薯
農具
秧馬
嘉谷
翟強
張海
換米
回鶻
青稞
窩兒
糧票
鐵淚
第二章
猿人
仰韶
糧祖
小康
藉臣
后稷
井田
采邑
剃氏
李悝
商鞅
坑農
贏政
水德
黃老
文景
予牡
趙過
區田
溲科
王莽
五均
第三章
劉秀
水碓
歲首
月旦
屯田
士家
占田
吃瘋
戶調
肉糜
五胡
南渡
祖逖
桓溫
淝食
僑置
土斷
王謝
偷米
孫恩
盧循
第四章
寄奴
和市
陳跡
劉曜
吳糧
玩狠
餓梁
石趙
冉閔
慕容
堅頭
王猛
糧緣
食毒
佛貍
九品
食管
課吃
白菜
元宏
水煮糧史(下) 節選
《水煮糧史(下)/中國糧油書系》: 餓者 提要:在今天,饑腸轆轆的感覺已經很難體會到了,除非你自愿。 在今天,饑腸轆轆的感覺已經很難體會到了,除非你自愿。我1976年生于豫西北鄉下,關于飲食,盡管類如“粗茶淡飯、家常便飯”這樣的詞兒填塞了我的大部分記憶空間,但刻骨銘心的挨餓感覺,老實說,我尚未體會過一次。由此,我時常感激已所寄身的這個時代,紅日高懸、和風勁吹、莊稼如海、倉廩賽山! ∏靶┠曜硇淖x《史記》,曾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句子前愣怔半天:倘若自己早生數十年,豈不是要深陷于耳聞中的祖、父輩有一頓沒一頓的饑饉泥沼之中?莫說進城讀書、舞文弄墨、僭忝“斯文”行列,恐怕早就是一副赤膊立于壟畝之畔、吞吐著粗糲老風的田舍漢的尊容了。 饑餓與糧食密切相關,“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如上所述,我一直認為,這個時代盡管有許多不如意,但至少遠去了饑餓。然而,網絡上權威發布的一則報道,卻無情地擊碎了我的想法。2012年3月15日,第31屆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區域部長級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包括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在內的糧食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熱點。糧農組織認為,在糧食需求持續增加的同時,糧食供應卻受到主要農產品生產率增長不足、可耕地擴增有限、土壤質量下降和水資源減少的制約! 〈送,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及服務措施不完善也是糧價走高的推手……目前,世界饑餓人口約10億,糧價上漲導致的饑餓人口仍在不斷增加! ∵有這么多人掙扎在饑餓的邊緣!這使我手撫自己略顯豐隆的肚腩,頓感慚愧與緊張開始在胃囊中翻涌頂撞。糧價在上漲,耕地被拋荒,農人們甩開鋤頭成群結隊地奔向城市的各個角落。我情不自禁地聯想起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所描述過的:“敝邑連歲饑饉,百姓流離。今冬稍稔,流亡者漸歸故里,僅能自給,不足以相濟也!碑斎唬贸鲎悦髂┬≌f家馮夢龍筆下的先秦景象,來對應今日之鄉野,是不恰當的。但是,如果讓歲月的鏡頭回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大大地不令人樂觀了。那個時候,中國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許多人餓得全身浮腫,不僅槐花、榆錢、嫩柳葉、楊穗兒被捋食殆盡,連稻草、玉米稈、榆樹皮、白鷺屎、觀音土、草根、老鼠、麻雀、蚌殼、棉絮等也悉數被納入饑腸! 豆茏印の遢o》云:“天時不祥,則有水旱;地道不宜,則有饑饉!爆F在糧價不穩定,有人吃不飽,你我身在福中,需要知足,需要珍惜,飯局結束了記得打包! ≡霎a 提要:我的一個痛比切膚的結論是,對土地,對糧食,萬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后果很嚴重,代價很慘重! ∪沙烬埬辏2012年)的春風里,泛綠的萬千柳絲輕拂著漣漪柔柔的湖面,貓兒曖昧的叫聲拌和著紫燕撩人的呢喃,到處都是希望,到處都是喜訊! 碜匀ツ昴昴┑囊粭l喜訊所散發出的振奮人心的力量,至今還在持續。據新華網等媒體報道:2011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1424億斤,實現了歷史所罕見的“八連增”,并連續5年超過1萬億斤。12月26日,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糧食生產表彰獎勵大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大會。會議對全國200個產糧大縣、300名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300名種糧售糧大戶和100名先進工作者給予表彰,對糧食生產工作成績突出的省級人民政府給予通報表揚。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會上指出,我國糧食實現“八連增”來之不易,特別是在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市場環境異常波動、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不僅創造了糧食總產的新紀錄,也創造了糧食單產和糧食人均占有量的新紀錄;不僅夏糧、早稻、秋糧季季增產,而且水稻、小麥、玉米各主要糧食品種樣樣增產,取得了極不尋常的顯著成績! ∫恢币詠,我們受困于“兩年增、一年減”的糧食生產怪圈,尤其是在種糧比較效益仍然偏低、城鎮化浪潮持續奔涌、農民紛紛棄田打工的現實情況下,實現“八連增”,的確令人歡呼。然而,中國糧食生產未來所面臨的形勢,卻是年逾一年的嚴峻。在“搞農業不如抓工業,抓工業不如開發房地產”的政績觀下,由“一個個項目”所誘發的強烈的地方圈地沖動,日漸將“重中之重”的農業耕地面積,壓榨到18億畝的“紅線”臨界狀態。面對耕地縮減、務工成風的現實,常常有人發出“未來中國誰種糧”的感慨! ∥沂锹犞对谙M奶镆吧稀愤@樣熱情飽滿的歌曲長大的。令人惆悵的是,歌聲中“我們的家鄉”,而今卻平添了幾分寂寥與荒落。農人們熱燙燙的心,似乎不再沉浸在麥浪的豐盈與稻米的芳香之中,那種汗水在肥沃的土地上“吧嗒”摔成八瓣兒的奇妙聲響,早已湮不可聞。秋高時節,通往青紗帳深處的細長小路,不再煙籠霧鎖般的神秘,不再流溢出螞蚱與蛐蛐演奏的樂章。相反,將我們的視線攪擾得亂七八糟的,卻是叢雜瘋狂的野草! ×T了,還是讓我們像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的口頭禪那樣,“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暫且將這一腔幽幽悵惘,記在時代的賬簿上吧。讓我們轉一轉頭顱,去關注一個亙古通今的事實,那便是糧食產量與價格之間的抑揚起伏。從康熙開始,清代實行雨雪、糧價奏報制度,要求各地及時將當年雨雪狀況與糧價動態呈報。清政府將糧價與氣象變化作出統計考察,貴糶賤糴,調節糧價。清末連續兩年荒歉,米商乘機囤積,糧價上升;民國二年(1913年)糧食豐收,嗣后6年,米價每石徘徊在6.42~7.40元間;民國九年(1920a:),黃河兩岸遇旱;民國十年(1921年),長江流域澇災。因旱澇交替,這兩年上海米價每石分別升至9.6l元和9.68元。民國十一年至十四年(1922~1925年),米價突破10元;民國十五年(1926年)蘇浙發生旱災,更因北洋軍閥齊燮元和盧永祥、孫傳芳和張宗昌先后在上海附近混戰,導致米價扶搖直上,8月,曾高達每石17.85元;民國十六年至民國十七年(1927~1928年)糧食豐收,米價分別降到每石14.77元和11.17元;民國十六年(1927年)發生蝗災,秋后米價回升! 偹袅税胩欤业囊粋痛比切膚的結論是:對土地,對糧食,萬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后果很嚴重,代價很慘重!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