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論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84792
- 條形碼:9787562084792 ; 978-7-5620-847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論要 內容簡介
本書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指導思想,在行政法基礎理論、行政法原則、行政行為、行政主體、行政程序、行政經濟等前沿領域進行了重點研究,本書同時為落實書記來中國政法大學考察講話精神而出版的一套面向研究生群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教材,將對我國行政法研究生教學、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論要 目錄
前言
一、法治政府建設的重大意義
二、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要求
三、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主要任務
**章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建設
一、法治中國命題下的法治政府建設
二、法治政府建設的成就和挑戰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
四、結語
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與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依法行政
二、對全面深化改革與依法行政關系的反思
三、新時代處理全面深化改革與依法行政關系的基本要求
四、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與全面從嚴治黨
第三章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背景與法理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基本問題
三、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挑戰及應對
第四章 行政體制改革與行政組織法
一、行政體制改革的經驗與路徑
二、行政體制改革中的機構設置
三、行政體制改革中的權力配置
四、行政體制改革的組織法保障
第五章 行政決策
一、我國行政決策制度概覽
二、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面臨的困境
三、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的理論與制度構建
第六章 行政規范制定
一、行政規范制定的制度概覽
二、行政規范制定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三、行政規范制定制度的完善
第七章 行政執法改革
一、行政執法方式的規范化
二、行政執法結果的運用
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
四、行政執法效能管理的規范化
第八章 完善行政許可制度
一、作為規制手段的行政許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二、行政許可與規制的設定和實施
三、規制及其替代方式
四、規制理念與制度的改革
五、結語
第九章 合作行政與行政法的制度革新
一、合作國家與合作行政的興起
二、合作行政在我國的實踐現狀及其問題
第十章 信息化時代的法治政府建設
一、法治政府建設與信息化的內在邏輯
二、“信息化+法治政府”的歷史與演進
三、信息化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挑戰
四、信息化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路徑
五、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信息化使命
第十一章 行政解決民事糾紛
一、行政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
二、行政調解的實踐與發展
三、行政仲裁與制度重構
四、行政裁決實踐與改革
五、新科技背景下行政解決民事糾紛的展望
第十二章 行政監督與問責
一、行政監督體系的基本構成
二、中國特色行政監督體系的時代特點
三、行政問責制度發展的基本規律
四、行政問責的重要理論問題解析
五、新時代行政問責發展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六、新時代行政監督與問責發展的目標導向:打造責任政府與廉潔政府
第十三章 行政復議制度
一、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
二、行政復議的體制變革
三、行政復議審理機制的革新
四、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程序銜接
第十四章 行政檢察監督
一、行政檢察監督的發展歷程
二、檢察行政公益訴訟的制度建構及意義
三、新時代行政檢察監督制度的完善
四、行政檢察監督制度對法治政府建設的意義
后記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論要 節選
第二,行政任務需要動用的公共成本。如果一項行政任務需要動用高昂的公共成本,包括時間、效率、人員等,則可以考慮將該任務設定為非政府職能,而交由市場或社會來完成,或引入PPP等技術手段,通過功能民營化來協同完成。 第三,行政任務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某項行政任務是否應該成為政府的職能,還應該看完成該項任務是否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而政府及有關部門是否具備這種專業和技術。例如在資格認證、標準評價等領域,行業組織與協會等力量往往能夠更好地進行鑒別和認證,這種任務的完成就應該逐步從政府職能中剝離,交給成熟的社會組織,通過行業共同體來完成。 第四,政府完成這項任務的工具箱。政府完成一項行政任務應該在工具箱里具備充分的政策和執法工具。善于通過設計組合拳完成行政任務。如果某項任務政府完成的手段單一,甚至僅僅局限在處罰等剛性手段上,就應該考慮市場或社會本身的機制,例如市場的價格機制、社會形成的信用機制等,來更好地完成行政任務。 第五,完成特定行政任務的其他風險。例如,一項行政任務的完成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共識,也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的政府公信力與執行力,需要進行風險評估,防止出現其他不良反應乃至群體性事件。因此,政府就必須衡量由政府自身來完成這項任務是否會引起相應的不良反應,做好評估。 當一項行政任務經過上述評估,通過法律或政策確定為政府職能后,還需要進行內部結構的優化,也就是為充分發揮該職能,需要優化職能一權力一程序之間的結構。我們也可以概括出如下基本規律:首先,“職能與權力相匹配”。其要注意權力的總量配置和邊界劃分必須建立在事實評估的基礎上,在形成權力清單的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并進行動態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避免剛性的事前監管手段和處罰手段的盲目使用,要將激勵與約束、剛性與柔性、事前與事中事后結合起來,善于用組合拳來設計權力,防止絕對化思維。例如在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立法者就突破了一味“治亂世用重典”的思維習慣,將處罰與激勵結合在一起,既規定了嚴密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也規定了懲罰性賠償、行政獎勵等激勵性手段。即便在處罰中,也突破了以財產罰為單一手段的窠臼,將財產罰、聲譽罰、行為罰、資格罰四種手段妥善結合。其次,“權力與行使程序相匹配”。如果權力運行的程序設計不合理,也會出現不能有效履行職能的情況。例如,在宏觀調控職能中,很多地方政府或部門出現了制定產業政策、調整產業結構能力不足,規劃不穩定等問題,關鍵出路在于引人多種程序設計,要注重專家論證,要有政策和規劃的預評估與實施中的動態評估機制,對于政策調整和規劃變更一定要有充分理由,兼顧現實利益保障。尤其是要充分發揮社會治理的作用,建立公眾參與行政的程序。例如在城市管理領域,江蘇省南京市制定的《南京市城市治理條例》,[1]建立城市治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由市長擔任,一半委員是相關委辦局公務員,一半委員是普通市民,共同制定城市治理規則,共同發現和監督城市治理中的問題。 ……
行政法前沿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論要 作者簡介
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分管研究生培養、外事、國際交流與合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