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路如荷:我在荷蘭當醫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48730
- 條形碼:9787121348730 ; 978-7-121-3487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路如荷:我在荷蘭當醫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醫療行業從業人員,從事醫療衛生行政工作的人群,所有關心健康醫療問題的普通大眾。 醫療是每個國家的大主題,作者用親身體驗的諸多小話題反觀醫療大主題,角度客觀,語言親切,讓這本充滿人文關懷的小書《醫路如荷》成為從普通人到醫療從業人員都應該看看的暖心醫學科普讀物。
醫路如荷:我在荷蘭當醫生 內容簡介
作者在赴歐洲留學時深入具有西方特色的荷蘭醫療體系中學習工作了四年,真正直面并參與到時常被大眾誤讀的西方醫療系統中。而在留學的日常生活中,他又以患者和旁觀者的視角,收獲了發達國家的醫療和社會福利制度下的種種所見所聞所感。比如,在荷蘭看病看似免費,實則背后有商業保險制度支撐且保費并不低;荷蘭沒有“號販子”,但他們也不能隨便掛“專家號”,只有家庭醫生認為有必要時才會把患者轉診到“大醫院”;荷蘭的醫患雙方都講求看病“秩序”;患者手術前必須簽“生死狀”來決定何時、是否放棄有創搶救;世界靠前個實行安樂死的國家……本書不僅將一個真實的荷蘭醫療現狀還原給大眾,擊破不實傳聞,還通過醫者、患者和記錄者的多重身份,將中國與荷蘭的醫療制度進行了客觀對比。對制度的探討看似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經過作者親切平實的筆觸加以解讀,實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值得每個人深入思考。
醫路如荷:我在荷蘭當醫生 目錄
**部分:看病 001
在荷蘭看牙醫 002
號販子 006
高大上的荷蘭兒科 013
荷蘭的家庭醫生 015
規則與素質 020
在荷蘭看急診 025
荷蘭急診的另一面 040
歐洲的公共設施 044
第二部分:敏感詞 049
腎移植 050
“生死狀” 055
隱私 063
安樂死 068
生命的盡頭 080
第三部分:制度的問題? 095
摳門的荷蘭醫療制度 096
制度與成本 110
第四部分:傳承 119
匠人精神 120
解剖教室 135
手術見聞 141
歐洲科研的傳承 146
醫學的傳承 161
第五部分:成長 171
從外科培訓生到外科醫生 172
為理想而活 183
醫路如荷:我在荷蘭當醫生 節選
號販子 沒有號販子怎么看病 荷蘭看病講秩序,需要花時間等待。而在中國,我們通常不愿意等,如果牙疼必須盡快看到醫生,怎么能等上三個禮拜?于是就產生了一群秩序外群體——號販子。號販子通常被嗤之以鼻,但人們有時卻不得不找。曾經有個東北姑娘在醫院掛號大廳怒斥號販子的視頻被人放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再次把“號販子”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推到風口浪尖。 而我在一個沒有號販子的國家——荷蘭——生活了很長時間。這樣的生活體驗乍看很不錯,因為只要付了基本國民保險(雖然很貴),看病幾乎是免費的,而且,即便是世界級專家給你看病,也是免費的。當然,專家看病免費并不能解釋荷蘭為什么沒有號販子,因為中國醫院的專家號也比較便宜,只是經號販子倒賣之后才成了高價商品。所以,荷蘭到底是如何做到沒有號販子的呢? 簡單來說,主要是靠荷蘭的轉診制度。當你有普通疾病時,小醫院甚至家庭醫生就幫你解決了,如果疾病非常復雜,需要專家才能救治,就可以通過轉診制度把病人送到該領域內*適合的專家那里。當一個病人的病情只有全荷蘭的幾個大專家才能診治的時候,醫院就會把你轉到這幾個大專家那里,而醫療保險也涵蓋了其中產生的醫療費用。 這一切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嗎?對,看起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想要的醫療制度,甚至是全世界人民想要的。但是,在這看似美好的現實背后,還藏著很多身處中國國內的患者看不到的另一面,而我在荷蘭卻看到了。 我多次在專欄里說過,在荷蘭的醫療體制下,病人等待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我在荷蘭看過敏問題,病都好了幾個月才看到上級醫院的醫生(并非專家),于是我和那個大醫院的小大夫聊了半天,挖掘了我的各種過敏史,然后,他卻什么藥都沒開,因為我已經不過敏了。很多慢性病人想要看專家教授,經過一次次轉診而過去幾個月甚至大半年時間的情況比比皆是。而跟荷蘭相比,一些看病完全免費的國家所需要的等待時間則更長。例如,在英國留學生圈子就廣泛流傳著“小病等好,大病等死”這句話,可見英國的免費醫療體系也會令人哭笑不得。 那如果我實在心急,能不能直接去大醫院找*好的專家掛號看病呢?可以,要么出國要么有錢。私立醫院的大門永遠向有錢任性的富豪敞開。如果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醫療費不算什么的話,瑞士等國家有大量私立醫院能夠提供高端優質的醫療服務。當然,對于絕大多數老百姓而言,要享受專家教授的服務,只有在家里等。當所患疾病一定要專家出手的時候,專家是會出手的。 如果沒錢又想早點看到專家號,早起去醫院掛號排隊可以嗎?不可以,剛才說過了,荷蘭醫療采取轉診制,絕大多數醫院沒有掛號的說法,只能預約。 另外,國內患者可能想象不到,雖然專家給病人看病是“免費”的,但是患者沒辦法挑選給自己看病的醫生;颊咴谝欢ǔ潭壬峡梢蕴暨x自己想去哪個上級醫院,當他們選擇的時候,家庭醫生會和他們說:周邊這幾個較小的醫院可能要等2個月,而全市*大的醫院要等4個月。之后,患者可以根據相應情況來選擇一家醫院的床位或者門診進行預約。但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接診大夫到底是全國有名的專家還是醫院剛入職的年輕大夫。這都是有可能的,主要取決于醫生對病情的判斷,而非患者或其家屬早起掛號,或者從號販子手里買一個專家號就能夠決定的。 說到這里,答案也更加清晰了——荷蘭連“專家號”這種服務都不存在,所以壓根就不會有號販子的存在。由醫生根據病情來決定是否需要更專業的大夫參與治療,而不是由患者及家屬這一方來決定。所以說,荷蘭之所以沒有號販子,是依靠他們相對完善的醫療制度來實現的,這樣才能使優質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并且通過價格杠桿來避免資源浪費。這樣看來,我們中國醫療制度要走的路還很遠。但話又說回來,如果真走這條路,他們這盤西餐適合我們的中國胃嗎?
醫路如荷:我在荷蘭當醫生 作者簡介
吳舟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外科醫師,北京大學腫瘤學博士,荷蘭鹿特丹Erasmus醫學中心外科學博士,同時也是科學松鼠會成員、果殼網醫藥達人、科普專欄作家、醫學科普樂隊“青光眼樂隊”鼓手。他在留學期間建立了兩個世界**的外科疾病模型,發表大量學術論文,獲評2015年北大學生年度人物、2017年國際胃癌大會青年學者獎等。 作為醫生,他認為醫療的目的不僅是手術成功,更是為了能讓患者回到正常生活中;作為科普達人,他主張治病能幫助少數患者,科普卻能讓更多人獲益。他的科普文章多針對日常健康生活的誤區,讀來親切易懂,網絡閱讀量逾百萬次,多篇文章收錄于《中國科普年鑒》等書籍。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