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學前兒童營養與衛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61675
- 條形碼:9787564161675 ; 978-7-5641-616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前兒童營養與衛生 內容簡介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本著系統性、基礎性、實用性的原則進行編寫,旨在闡明學前兒童生理發育特點、生長發育的規律、身體發育指標及評價、學前教育機構的膳食和衛生管理、嬰幼兒心理的保健、嬰幼兒常見心理疾惠及矯治方法,貫徹以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要求在校的學前教育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全面地掌握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為今后從事幼兒衛生保健及教學工作做相應準備。
學前兒童營養與衛生 目錄
**節 人體概述
第二節 運動系統
第三節 呼吸系統
第四節 循環系統
第五節 消化系統
第六節 泌尿系統
第七節 生殖系統
第八節 內分泌系統
第九節 神經系統
第十節 感覺器官
第二章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與評價
**節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概述
第二節 評價學前兒童身體健康的指標
第三章 學前兒童營養衛生
**節 營養學基礎知識
第二節 嬰兒喂養
第三節 學前兒童的膳食與衛生
第四章 托幼機構的環境衛生與保健制度
**節 托幼機構房舍、場地的衛生
第二節 托幼機構常用設備的衛生
第三節 健康檢查制度
第四節 預防接種制度
第五節 消毒制度
第六節 隔離制度
第五章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保健
**節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概述
第二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第四節 學前兒童心理保健措施
第六章 學前兒童常見心理疾患與矯治
**節 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
第二節 與神經性習慣有關的心理問題
第三節 與情緒有關的心理問題
第四節 與品行有關的心理問題
第五節 與語言有關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學前兒童營養與衛生 節選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 注意嬰兒身體的保健以及安全防護,是防止嬰兒身體受到傷害的關鍵,成人要精心地照顧好嬰兒的生活。疾病和身體受損,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嬰兒的正常發育。避免讓嬰兒的心理受到傷害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這一時期,嬰兒也會逐漸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如斷奶、所依戀的人離開自己、陌生人的介入等等,而這些又都是在嬰兒生活中必須經歷的事情。對此,成人要理解嬰兒的心理感受,更要耐心地幫助嬰兒慢慢過渡、逐漸適應,不要使嬰兒感到不安、無助、憂郁、緊張或恐懼。 例如斷奶:為了幫助嬰兒逐漸減少對母乳的過分依戀,為斷奶做好準備,當嬰兒出生4個月以后,逐漸開始給嬰兒添加輔助食品,使嬰兒知道除了母乳以外還有許多好吃的東西,以便激發嬰兒對其他食物的興趣,并使嬰兒逐漸喜歡吃這些食物,這是為斷奶做好生理與心理準備的重要一步。當嬰兒手部動作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以后,成人可以給嬰兒一些手拿食吃,如手指餅干、小饅頭片等,以便讓嬰兒自己體驗拿東西吃的感受,這不僅能鍛煉嬰兒手眼協調的動作,而且,還能使嬰兒感到自己吃東西是那樣的有趣、好玩,從而產生較濃厚的興趣,同時,這也能使嬰兒逐漸擺脫對母乳的依戀。這樣,通過逐步培養嬰兒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使嬰兒對其他食物產生興趣,減少母乳喂養的次數,*終達到斷奶的目的。’ 在這一過程中,讓嬰兒有一個生理和心理的準備過程是相當重要的。成人盡可能不要采取突然斷奶或是逼迫斷奶的方式,否則很容易使嬰兒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不適應,引起嬰兒煩躁不安、哭鬧不止、拒絕進食,或使嬰兒體驗到失落和挫折。 正確對待嬰兒怕生的現象也是很重要的。嬰兒出生六七個月以后,由于他對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產生了較強的依戀感,因而對于家庭以外的人便會表現出怕生的現象。例如,當陌生人走近他或是逗他玩的時候,他會感到害怕甚至哭起來,如果陌生人將他抱起,他哭鬧得會更加厲害,身體拼命地掙扎……他已不再像從前那樣,任憑誰逗他都會覺得高興。 嬰兒怕生是嬰兒認識能力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變化,這充分表明嬰兒在感知和記憶能力等方面有所發展。對于嬰兒所表現出來的怕生,成人應該做的是:一方面,不要強迫嬰兒與陌生人接觸,以減少嬰兒的消極情緒和不安的感受;另一方面,應逐漸地引導和鼓勵嬰兒去接觸周圍的事物和人,不斷擴大嬰兒的接觸范圍和交往面,這樣便可以使嬰兒在逐漸適應的過程中擺脫心理上的恐懼和擔憂,逐漸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 (二)1~3歲嬰兒心理保健的重點 1.滿足嬰兒獨立性的需要 能獨立行走,對于嬰兒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不僅意味著嬰兒生活空間的擴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嬰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行動了,他想到哪兒就可以到哪兒,其活動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隨著嬰兒動作能力、智力、自我意識等方面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嬰兒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乖巧、聽話,而是變得比較任性了,尤其喜歡自己動手做事,什么都想自己來干,表現出獨立性的需要和意識。例如,他們總是想自己用勺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手、自己倒洗臉水……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獨立性的需求愈加強烈。 嬰兒這種獨立性的需要,是這一時期嬰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可以說,這正是培養嬰兒獨立性*有利的時機。對此,成人應該認識到嬰兒的這種需要和愿望,并盡力去滿足他、幫助他、鼓勵他和培養他,使嬰兒能從中體驗到成功,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這樣,嬰兒就愈加樂意去學習做事,其行為會變得主動和積極。嬰兒的獨立性、自主性以及對事物的認識和各種能力,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這對于嬰兒良好個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反,如果成人覺得嬰兒做事太慢、干得不好,甚至添麻煩,對嬰兒的活動缺乏耐心和信心,于是就去制止嬰兒的活動,包辦代替,或是責怪嬰兒,這樣做,將會抑制嬰兒剛剛萌發出來的獨立意識,使嬰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逐漸放棄嘗試和努力,*終養成嬰兒對成人較強的依賴性,影響其獨立性、自主性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或者會使嬰兒產生不滿的情緒,導致嬰兒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為,這些均不利于嬰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2.鼓勵嬰兒與他人交往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缺乏兄弟姐妹,再加上城市中的居住特點,許多兒童交往的對象主要是自己的親人,通常缺乏與同伴交往以及其他成人交往的經歷,這將會給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帶來一定的困難。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