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協同視角下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與科技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80501
- 條形碼:9787504680501 ; 978-7-5046-8050-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協同視角下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與科技創新 本書特色
生態環境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而跨區域協同管理和科技協同創新破解環境問題的關鍵。本書聚焦京津冀資源與環境問題,從區域現狀、協同管理、協同創新三個層面系統梳理并開展調查研究,信息量大、內容新穎、研究視角獨特,能夠為京津冀生態一體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數據支撐和經驗借鑒。
協同視角下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與科技創新 內容簡介
隨著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政府對資源環境管理的關注成為公共管理職能轉變的新特點和新趨勢,成為宏觀經濟與部門經濟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本書圍繞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管理這一重要領域,從情報學的獨特視角,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統和空間分析方法等信息分析方法,在收集、加工、分析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基礎數據的基礎上,針對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國內外情報跟蹤與分析,為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情報支撐,為政府和相關研究人員提供新的思路。
協同視角下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與科技創新 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二)生態環境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三)跨區域協同管理和科技協同創新是破解環境問題的關鍵
二、研究進展
(一)國內外科研機構主要研究方向對比分析
(二)我國資源環境領域研究熱點分析
三、資源與環境含義
(一)資源內涵與特征
(二)環境內涵與特征
區域現狀篇
第二章?京津冀區域基本概況
一、京津冀一體化歷史
二、自然環境概況
(一)地形地貌
(二)水系
(三)氣候
(四)植被
三、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一)基礎設施
(二)人口
(三)經濟與產業
(四)科技資源
第三章?京津冀區域資源與環境現狀
一、京津冀區域資源與環境發展基礎
(一)以生態涵養為基本功能的山區
(二)以生產生活為基本功能的平原地區
(三)以生產生活的拓展和承載為基本功能的海域
二、京津冀區域資源與環境現狀分析
(一)京津冀區域資源及其利用現狀
(二)京津冀區域環境污染與生態保護現狀
三、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面臨的問題
(一)資源嚴重枯竭
(二)環境污染嚴重
(三)生態格局與功能嚴重失衡
四、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可持續理念缺失,未能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二)在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體制下,行政決策和宏觀管理失控
(三)科技支撐和協同創新能力不足
協同管理篇
第四章?京津冀區域資源與環境管理現狀
一、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管理現狀分析
(一)資源與環境管理思想進入一個新階段
(二)現有的環境管理體制不適應區域協同發展
(三)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協同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二、京津冀區域資源環境管理動態跟蹤分析
(一)大氣污染防治
(二)水污染防治
(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四)節能環保產業
三、協同發展背景下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京津冀區域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二)缺乏跨區域的統一環保管理機構
(三)尚未建立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體系
(四)缺乏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
(五)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影響京津冀環境協同治理
第五章國內外資源環境管理體制與協同治理經驗借鑒
一、資源與環境協同治理
(一)協同治理的基本內涵
(二)跨區域協同治理研究進展
二、世界各國資源環境管理體制
(一)中國資源環境管理體制
(二)美國資源環境管理體制
(三)加拿大資源環境管理體制
(四)法國資源環境管理體制
(五)日本資源環境管理體制
三、國內外跨域資源環境協同治理實踐
(一)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實踐
(二)長三角地區跨域環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協作
(三)松花江流域資源環境管理實踐
四、國內外資源環境協同治理經驗對京津冀的啟示
(一)完善環境治理相關法律法規
(二)構建跨區域環境協調管理與機制
(三)構建多元主體的京津冀環境協同治理體系
(四)健全多維長效跨域生態補償機制
協同創新篇
第六章京津冀環保科技協同創新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概論
(一)協同創新的理論基礎及定義
(二)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內涵及特點
(三)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模式與路徑
(四)區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構成
二、京津冀環保科技協同創新的基礎和優勢
(一)文化同源是歷史前提
(二)地域一體是自然物質基礎
(三)優勢互補是前提條件
(四)科技合作是現實基礎
三、京津冀環保科技協同創新現狀與問題
(一)區域環保科技協同創新現狀
(二)區域環保科技協同創新存在的問題
四、促進京津冀環保科技協同創新的建議
(一)制定京津冀環境保護科技協同發展規劃
(二)搭建京津冀環保科技資源共享平臺
(三)推動京津冀環保科技服務業集群發展
(四)建立跨區域環保科技協同創新機制
第七章?基于創新主體空間分布的京津冀環保科技協同創新研究
一、科技資源與協同創新
(一)科技資源的內涵
(二)科技資源與區域協同創新的關系
(三)區域科技資源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對協同創新的作用
二、京津冀環保科技創新主體空間分布現狀
(一)京津冀科技資源數字地圖平臺概況
(二)基于京津冀科技資源數字地圖平臺的環保基礎數據分類
(三)環保科技創新主體空間分布現狀與特征
(四)環保領域重點實驗室空間分布現狀與特征
(五)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及產業技術聯盟分布現狀
三、京津冀環保科技創新主體空間分布特征與問題
(一)創新主體區域分布不平衡,集中與分散并存
(二)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在空間上集聚,但集聚區內部素質有待提高
(三)呈現大集聚小分散特征,并沿著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四)創新主體空間布局影響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發展
四、有關優化創新主體空間布局,促進京津冀環保協同創新的建議
(一)基于“點—軸系統”理論優化創新主體空間布局,實現區域環保科技協調發展
(二)基于產業鏈優化機構布局,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的高效對接
(三)構建跨區域環保協同創新網絡,加快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升級
參考文獻
協同視角下京津冀資源環境管理與科技創新 作者簡介
李梅,理學碩士,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近年出版的著作有《北京生態旅游區低碳發展與實踐》《美麗北京之魅力鄉村》《產業技術聯盟與政策導向》,參寫、參編多部;在《科技管理研究》農業考古》《世界農業》等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或參與過科研項目近30項。目前主要從事區域戰略情報研究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