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理論力學/范欽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414155
- 條形碼:9787111414155 ; 978-7-111-4141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論力學/范欽珊 內容簡介
《理論力學/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是在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培養計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非力學專業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新制定的《理論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A類)》,從一般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刪去大部分院校不需要的教學內容編寫而成。在面向21世紀課程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的基礎上,《理論力學/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對傳統內容進一步加以精選,大大壓縮教材篇幅,以滿足60學時左右“理論力學”或“工程力學”課程理論力學部分的教學要求。 從力學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理論力學/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更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煩瑣的理論推導與數學運算。 《理論力學/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與以往的同類教材相比,工程概念有所加強,引入了大量涉及廣泛領域的工程實例以及與工程有關的例題和習題。 《理論力學/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除緒論外,共分11章,第1~3章為靜力學;第4~6章為運動學;第7—10章為動力學;第11章為虛位移原理。 《理論力學/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工科各專業的基礎力學課程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理論力學/范欽珊 目錄
緒論
0.1 工程與力學
0.2 理論力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0.3 理論力學的研究方法
0.4 學習理論力學的目的
第1章 靜力學概念與物體受力分析
1.1 靜力學模型概述
1.1.1 力的兩種效應
1.1.2 物體受力的抽象與簡化
1.1.3 物體的抽象與簡化
1.1.4 接觸與連接方式的抽象與簡化約束
1.2 靜力學基本原理
1.2.1 二力平衡原理
1.2.2 加減平衡力系原理
1.2.3 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1.2.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1.2.5 剛化原理
1.3 工程常見約束與約束力
1.3.1 柔性約束
1.3.2 剛性約束
1.4 受力分析初步
1.5 本章小結與討論
1.5.1 本章小結
1.5.2 整體平衡與局部平衡
1.5.3 關于二力構件
1.5.4 靜力學基本原理的適用性
1.5.5 關于約束
習題
第2章 力系的等效與簡化
2.1 力矩的概念和計算
2.1.1 力對點之矩
2.1.2 力對軸之矩
2.1.3 合力矩定理
2.2 力偶及其性質
2.2.1 力偶的定義
2.2.2 力偶的基本性質
2.2.3 力偶系及其合成
2.3 力系的簡化
2.3.1 力系的基本特征量——力系的主矢與主矩
2.3.2 力向一點平移定理
2.3.3 一般力系的簡化
2.3.4 力系簡化在固定端約束力分析中的應用
2.4 本章小結與討論
2.4.1 本章小結
2.4.2 關于力系簡化的*后結果
2.4.3 關于力偶性質推論的適用性
習題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 力系的平衡條件
3.2 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2.1 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3.2.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2.3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3 單個剛體的平衡問題
3.4 簡單多剛體系統的平衡問題
3.4.1 靜定和超靜定的概念
3.4.2 剛體系統平衡問題的求解
3.5 考慮摩擦的平衡問題
3.5.1 滑動摩擦力庫侖定律
3.5.2 摩擦角與自鎖現象
3.5.3 摩擦平衡條件與平衡方程
3.6 本章小結與討論
3.6.1 本章小結
3.6.2 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6.3 關于簡單剛體系統平衡問題的討論
3.6.4 正確的直觀判斷
3.6.5 關于桁架分析的討論
3.6.6 考慮摩擦時平衡問題的幾個重要概念
習題
第4章 點的一般運動與剛體的基本運動
4.1 點的一般運動
4.1.1 描述點運動的矢量法
4.1.2 描述點運動的直角坐標法
4.1.3 描述點運動的弧坐標法
4.2 剛體的基本運動
4.2.1 平移
4.2.2 定軸轉動
4.3 本章小結與討論
4.3.1 本章小結
4.3.2 建立點的運動方程與研究點的運動幾何性質
4.3.3 點的運動學的兩類應用問題
4.3.4 描述點的運動的極坐標形式
習題
第5章 點的復合運動
5.1 絕對運動、相對運動與牽連運動
5.1.1 兩種參考系
5.1.2 三種運動
5.1.3 三種速度和三種加速度
5.2 速度合成定理
5.3 牽連運動為平移時點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5.4 牽連運動為轉動時點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5.4.1 牽連運動為轉動時點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5.4.2 科氏加速度
5.5 本章小結與討論
5.5.1 本章小結
5.5.2 正確選擇動點和動系,是應用點的復合運動理論的重要基礎
5.5.3 牽連運動與牽連速度的概念
5.5.4 科氏加速度概念與正確應用加速度合成定理的投影式
習題
第6章 剛體平面運動
6.1 剛體平面運動方程
6.1.1 剛體平面運動力學模型的簡化
6.1.2 剛體平面運動的運動方程
6.2 平面運動分解為平移和轉動
6.3 平面圖形上各點的速度分析
6.3.1 基點法
6.3.2 速度投影法
6.3.3 瞬時速度中心法
6.4 平面圖形上各點的加速度分析
6.5 本章小結與討論
6.5.1 本章小結
6.5.2 運動分析方法的評價與選用
6.5.3 剛體復合運動
6.5.4 通過平面圖形上點的速度與加速度分析,進一步鞏固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
6.5.5 平面圖形上點的加速度分布也能看成是繞速度瞬心C*旋轉嗎
6.5.6 平面圖形的角速度ω與相對角速度ωr
習題
第7章 質點動力學
7.1 質點在慣性參考系中的動力學
7.1.1 質點在慣性參考系中的運動微分方程
7.1.2 質點運動微分方程的應用及示例
7.2 機械振動基礎
7.2.1 單自由度系統的振動
7.2.2 單自由度系統振動模型等效質量和等效剛度系數
7.3 本章小結與討論
7.3.1 本章小結
7.3.2 確定物體運動時初始條件的重要性
7.3.3 關于機械振動的討論
習題
第8章 動量定理和動量矩定理
8.1 動量定理
8.1.1 質點系整體運動的基本特征量之一:動量的主矢
8.1.2 動量定理
8.1.3 質心運動定理
8.1.4 動量定理與質心運動定理的投影式與守恒式
8.1.5 動量定理應用于簡單剛體系統
8.2 動量矩定理
8.2.1 質點系對定點的動量矩定理
8.2.2 剛體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8.2.3 質點系對質心的動量矩定理
8.3 碰撞
8.3.1 碰撞與碰撞沖量
8.3.2 碰撞的恢復因數
8.3.3 碰撞的基本定理
8.4 本章小結與討論
8.4.1 本章小結
8.4.2 幾個有意義的實例
8.4.3 質點系矢量動力學的兩個矢量系(外力系與動量系)及其關系
8.4.4 突然解除約束問題
習題
第9章 動能定理
9.1 力的功
9.1.1 功的定義
9.1.2 作用在剛體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9.1.3 理想約束力的功
9.2 質點系的動能與剛體的動能
9.2.1 質點系的動能
9.2.2 剛體的動能
9.3 動能定理
9.3.1 質點和質點系的動能定理
9.3.2 動能定理的應用舉例
9.4 勢能的概念與機械能守恒定律
9.4.1 有勢力和勢能
9.4.2 機械能守恒定律
9.5 動力學普遍定理的綜合應用
9.6 本章小結與討論
9.6.1 本章小結
9.6.2 功率方程的概念
9.6.3 應用動力學普遍定理過程中的運動分析
習題
第10章 達朗貝爾原理
10.1 慣性力與達朗貝爾原理
10.1.1 慣性力
10.1.2 質點的達朗貝爾原理
10.1.3 質點系的達朗貝爾原理
10.2 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
10.2.1 慣性力系的主矢與主矩
10.2.2 剛體平移時慣性力系的簡化
10.2.3 剛體作定軸轉動時慣性力系的簡化
10.2.4 剛體作平面運動時慣性力系的簡化
10.2.5 達朗貝爾原理的應用示例
10.3 本章小結與討論
10.3.1 本章小結
10.3.2 正確施加與簡化慣性力系是應用達朗貝爾原理的關鍵
10.3.3 慣性力系的主矢與主矩的物理意義
10.3.4 動能定理與達朗貝爾原理的綜合應用
習題
第11章 虛位移原理
11.1 分析力學的基本概念
11.1.1 約束的解析表達
11.1.2 廣義坐標與自由度
11.1.3 虛位移與虛功
11.1.4 理想約束
11.2 虛位移原理
11.2.1 虛位移原理
11.2.2 虛位移原理應用概述
11.3 本章小結與討論
11.3.1 本章小結
11.3.2 確定給定系統的自由度與廣義坐標
11.3.3 確定虛位移之間的關系
11.3.4 虛位移和虛功是分析力學的核心概念
習題
附錄
附錄A 習題答案
附錄B 索引
參考文獻
理論力學/范欽珊 作者簡介
范欽珊,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工程力學系學術委員會委員、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同體力學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力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基礎力學課程指導組組長、國家面向21世紀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項目總負責人。 長期從事“非線性屈曲理論與應用”、“反應堆結構力學”、“結構的疲勞與壽命”、“輸電線路導線的非線性運動與舞動”、“輸電線路鐵塔的優化與CAD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從事“材料力學”、“工程力學”、“反應堆結構力學基礎”、“板殼應力與設計”、“非線性彈性穩定理論”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及“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研制與開發工作。 出版教材、專著與譯著18部共約700余萬字;在國內、外發表各類學術論文70余篇。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