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絲路 新思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9115276
- 條形碼:9787119115276 ; 978-7-119-1152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絲路 新思路 內容簡介
一是共識增多。“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僅數量增多,而且越來越活躍。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意愿,4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二是互聯互通網絡逐漸成形。以中巴經濟走廊等“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為標志,基礎設施、貿易、金融、人文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獲。中歐班列貫通歐亞,匈塞鐵路、雅萬高鐵開工建設,中老、中泰等泛亞鐵路網建設也邁開重要步伐。 三是產能合作全面推進。中國同近20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一大批重點項目已經落地生根。 “融”是路徑、方式。“融”側重文明層面的文明互鑒,通心工程、人文格局、文化條件、重義輕利等是關鍵要素。 “融”展現“一帶一路”的精神實質,凸顯“一帶一路”不僅要提供經濟紅利,更要創造國際社會良好的人文生態。“通”有形可見,易于感知與衡量;相比之下,以“民心”“人心”為發力重點的“融”則無形不可見,但影響恰恰是*根本深遠的。在“融”的過程中,需要強調“一帶一路”是通心工程,要打造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融”強調開放性聚合,而不是生硬地追求趨同、排他性或搞小圈子。“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靈魂,也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總抓手。“融”追求親近,不是西方話語所恪守的等級分明的“門檻”,或非此即彼的“同化”,更不是“大魚吃小魚”的“征服”,而是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榮”是愿景、目標。“榮”強調全球治理層面的公共產品,即物質性公共產品、理念性公共產品、制度性公共產品。“一帶一路”關注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不僅要滿足國際社會對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預期,更要增強全球民眾對光明前景的信心。 國務委員、時任***部長的王毅在2017年全國“**”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提出這一倡議,順應了亞歐大陸要發展、要合作的普遍呼聲,標志著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奉行的不是“門羅主義”,更不是擴張主義,而是開放主義。 事實上,“一帶一路”不僅能夠與各國發展倡議緊密對接,更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諸多頂層設計高度契合。展望未來,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國必將為世界的發展繁榮帶來新的機遇、做出新的貢獻。
新絲路 新思路 目錄
“一帶一路”的邏輯與魅力
“一帶一路”:從東方智慧到全球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八個維度
互利共贏是“一帶一路”建設*亮麗的底色
實踐:開放共享
“一帶一路”塑造新的開放世界
“一帶一路”開創包容聯動共享的新型全球化
“一帶一路”開拓中國外交新思路
“一帶一路”:打通發展“痛點”,仰望人文“高點”
探索:合作創新
“絲路+”機制建設及其意義
“一帶一路”:匯聚創新大聯盟
科技創新打造“一帶一路”合作新亮點
中美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大有可為
“一帶一路”與中美在非洲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合作
偶議:包容相通
“人類命運共同體”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應彰顯三大中國元素
媒體應細化“一帶一路”的對外傳播
國家外語能力建設與“一帶一路”的民心相通
妥善應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地緣政治風險
新絲路 新思路 節選
《新絲路 新思路(中)》: 從世界范圍來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一帶一路”倡議植根于2000多年以來的絲路精神,具有文化上的厚度。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的使節、商旅、學者相互來往和對話,東西方的文化相互交流和補充,東西方的智慧相互碰撞和激發。先人們在大漠戈壁上“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張,晝夜星馳”,積淀了流傳至今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2000多年后的今天,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古老的絲綢之路也舊貌換新顏。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情況,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從古代絲綢之路到新時期的“一帶一路”,變的是互聯互通的方式,不變的是絲路精神的傳承。“一帶一路”建設的*終目的,就是要使這條延續2000多年、連接亞非歐的絲綢之路再現昔日輝煌,使傳承2000多年、激勵近百代人的絲路精神持續得到弘揚。 “一帶一路”倡議著眼“三個共同體”建設,具有使命上的高度。“一帶一路”沿線是世界上*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市場巨大。各國追求進步、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改善民生的目標是相同的,深化雙邊多邊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意愿是一致的,而且各方的互補性較強,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等方面有著很多的共同利益,是名副其實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把各方的潛力挖掘出來,把大家的互補性結合起來,把各國的利益目標融匯起來,把不同文明的優秀基因融合起來。也要看到,由于各國的差異所在,在推動落實各項倡議的過程中,各方會有不同側重的利益考慮,還會遇到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攜手應對挑戰,合力化解威脅,共同承擔責任。 “一帶一路”倡議直面地區和全球面臨的安全和發展難題,具有情懷上的深度。“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中以發展中國家居多,經濟發展、政局穩定和民生壓力較大,同時國家間關系錯綜復雜、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現有的地區合作機制無法有效解決所有問題。 習近平主席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實實在在地直面問題,真真切切地提出解決辦法,體現了中國的情懷和新時期的國際主義精神。特別是在當前美歐等少數國家保守主義、孤立主義和反全球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是中國致力于與沿線國家共享發展紅利,共謀和平穩定局面的“實招”。 “一帶一路”倡議以“五通”建設為主要內容,具有實踐上的廣度。“一帶一路”不是單純的經濟計劃,也不是單純的文化交流方案,更不是一個軍事戰略,而是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方面倡議。 這“五通”是統一體,缺一不可。其中,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證,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優先領域,貿易暢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資金融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通過“五通”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軟硬兼施”“兩翼齊飛”,才能使“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