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7413
- 條形碼:9787511637413 ; 978-7-5116-374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包括現代農業農民走向小康;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體;專業大戶與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農產品市場營銷;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依存關系;人類活動對農業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美麗鄉村的布局;美麗鄉村的建設等內容。
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版 目錄
**篇現代農業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章現代農業引領農民走向小康
**節現代農業的定義和特征
一、現代農業的概念
二、現代農業的特征
三、農業40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
第二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的必要性
一、發展現代農業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中的運用和
落實
二、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三、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民增收的途徑
四、發展現代農業是實現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節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之路
一、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并重,增強農業的持續
發展
二、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擴大就業和民生
改善
三、加強農村教育建設,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第二章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體
**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經營體系的概述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
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概念
第二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生的背景
第三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成
一、承包農戶
二、專業大戶
三、家庭農場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
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六、其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第四節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類型
三、新型職業農民產生的時代背景
四、職業農民與傳統農民*大的區別
第五節新型職業農民的地位和作用
一、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二、提高現代農業綜合效力
三、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第六節新型職業農民的特征及能力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基本特征
二、新型職業農民應具備的能力
第七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一、培訓
二、認定
三、扶持
第三章專業大戶與家庭農場
**節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的概述
一、家庭經營管理的概念
二、家庭經營的管理內容
第二節專業大戶與家庭農場的經營
一、土地有序流轉才能穩定發展
二、量力而行確定生產規模
三、懂技術還要善經營會管理
四、認證登記與做好生產紀錄
五、合適的市場與對路的產品
六、生產過程需要分工合作
第三節專業大戶與家庭農場的理財
一、什么是理財
二、農民家庭的理財方法
第四章農民專業合作社
**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性質及作用
一、民辦民管民受益
二、做一家一戶做不了的事
三、保護農民合法的承包權
第二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權利
第三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義務
第四節國家支持扶持合作社的主要政策和項目
第五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模式
第六節設立與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五章農業社會化服務
**節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二節農民合作社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策略
第三節合作社社員參與社會化服務
第二篇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市場營銷
第六章農產品質量安全
**節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職業農民
一、農業安全和農產品安全
二、糧食安全問題與對策
三、農業生產安全問題與對策
四、農產品安全問題與對策
五、農民安全問題與對策
第二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重要意義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內容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五、保障措施
第七章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節執行全程標準化
一、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基本要素
二、種植業執行全程標準化技術要點
三、畜牧業執行全程標準化技術要點
四、水產業執行全程標準化技術要點
第二節選擇適宜的產地
一、產地條件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影響
二、種植業產地選擇
三、畜禽養殖環境選擇
四、水產養殖環境選擇
第三節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
一、農作物種子
二、肥料
三、農藥
四、獸藥
五、種畜禽
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七、水產苗種
第四節產后處理與初加工
一、適時收獲
二、農產品初加工與風險控制
三、包裝標識
第五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作用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類型
三、生產經營者如何選擇檢測機構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風險控制
第八章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節實施農產品品牌策略
一、有品牌與無品牌策略
二、生產者品牌和經銷商品牌策略
三、統一品牌和個別品牌策略
四、多品牌策略
第二節加強農產品品牌宣傳
第三節強化農產品品牌維護
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
二、積極開發特色農業
三、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努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五、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
第四節做好農產品品牌管理
一、勾畫出品牌的“精髓”
二、掌握品牌的“核心”
三、尋找品牌的靈魂
四、品牌的培育、保護及長期愛護
第九章農產品市場營銷
**節獲取農產品信息
第二節農產品產銷組織的類型與作用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農產品行業協會
三、農產品經紀人
四、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地市場和農業會展
五、農超對接
六、社區直供
第三節農產品營銷的價格策略
一、影響農產品定價的因素
二、實用定價策略
第四節農產品營銷新模式
一、網絡營銷居家賣產品
二、家庭農莊引來八方客
三、農事節慶喜上添新喜
第三篇農業生態環境與美麗鄉村建設
第十章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依存關系
**節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及有機農業
一、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
二、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
第二節農業生態平衡與保護
一、走生態文明的現代農業之路
二、資源的利用及保護
第十一章人類活動對農業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
**節改變環境
第二節改善設施
第三節改良土壤
第四節農藥與減損
一、農藥應得到更合理科學地開發與利用
二、農藥對于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巨大
作用
三、農藥有助于緩解耕地資源緊張的壓力
第五節化肥與增產
一、改善農產品質量,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二、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解決了人民溫飽
問題
三、提高耕地質量,不斷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
能力
第六節農機與增效
第十二章美麗鄉村的布局
**節構建美麗鄉村
一、精美布局鄉村
二、創造和美生活
三、村居布局優化的內容及實施
第二節公益項目謀劃與組織實施
一、生態建設項目
二、休閑旅游景觀項目
三、新村建設項目
四、項目組織實施
主要參考文獻
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版 節選
**篇現代農業與新型 農業經營體系 **章現代農業引領農民走向小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我國未來20~30年農業農村發展的國家的基本戰略。如何尋找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路線,是迫切需要研究的根本性理論問題。 沒有現代化的農業,就不可能解放生產力,農民收入就不可能增加,農村的振興就成為空中樓閣,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鄉村振興不是單純地搞修建,把房屋建好,把道路修通,而是要以現代產業為突破口,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更先進的機械、更優良的種苗、更科學的種植方法和更高效的管理,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帶給農民更大的回報。以此帶動農村發展起來,農民富裕起來,農村美麗起來。毋庸置疑,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本質所在,也是突破口。 **節現代農業的定義和特征 一、現代農業的概念 何為現代農業?對現代農業內涵的理解是一個不斷更新、充實和演進的過程。學術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現代農業是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或成果,即在采用大機器生產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是不斷采用現代的、新的生產要素替代過去的、傳統的生產要素的農業。也就是說,人類**次在農業生產和經營中大規模自覺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農業機器,廣泛采用以“機械—化學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及科學管理方法。現代農業經歷了機械化、化學化、綠色革命為中心的三次革命,用現代的耕作機械、水利灌溉設備等代替舊的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在農業生產中大量投入物質裝備,盡量節約勞動力,實現農業機械化;通過化學在農業中廣泛高質的應用,以及農作物品種的改良,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 二、現代農業的特征 (一)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 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是:農民普遍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的一整套農業科學技術形成并推廣;現代農機體系形成;農業機器成為主要生產工具;投入農業的能源顯著增加;開始運用人造衛星、電子計算機、原子能、遙感技術、生物工程等。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生產高度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二)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征 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具備較高的綜合生產率 具備較高的綜合生產率,包括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農業成為一個有較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這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2農業成為高度商業化的產業 農業主要為市場而生產,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商業化是以市場體系為基礎的,現代農業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場體系,包括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離開了發達的市場體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農產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產業商品率可達到100%。 3實現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 以比較完善的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生產投入要素,包括水、電力、農膜、肥料、農藥、良種、農業機械等物質投入和農業勞動力投入,從而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目的。 4實現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廣泛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生產模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優質化、多樣化、標準化的發展趨勢。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是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 5實現管理方式的現代化 廣泛采用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形成比較完整的緊密聯系、有機銜接的產業鏈條,具有很高的組織化程度。有相對穩定、高效的農產品銷售和加工轉化渠道,高效率地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體系,有現代農業管理體系。 6實現農民素質的現代化 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勞動力,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提條件,也是現代農業的突出特征。 7實現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 通過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8建立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政府宏觀調控機制 建立完善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包括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 9農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農業發展本身是可持續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廣泛采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實現淡水、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達到區域生態的良性循環,農業本身成為一個良好的可循環的生態系統。 三、農業40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 農業40是一個新興事物,中國目前還處在“概念的界定、內涵的豐富、示范工程設計”這一階段。農業40是一個技術為王的農業時代,顯著特點是無人化,是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投資大,風險也大,具有典型的木桶效應。農業40的發展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為關鍵,迎合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是農業40走向現實的必經之路。從農業30到40的跨越在時間維度上很難分清界限,農業30的后期與農業40的初期幾乎是疊加的。然而,農業40與農業30有著本質的差別,從農業30到40的巔峰一躍對技術進步的要求極其苛刻,既要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協同,還要求數據信息與動植物生長性狀等生物學特征進行精準匹配,完全是數字驅動的農業時代,這將是一個技術為王的終極農業時代,這個40時代的實現即達到無人化技術70%的普及率預計將要到2070年。 農業40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腳踏實地,制訂發展規劃,先易后難、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穩步發展,逐步實現鄉村振興。
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版 作者簡介
徐青蓉1972.06.291992.09——2010.12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縣小學任教。任年級語文教研組組長。2011.01至今,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農業局工作。擔任科教站站長農廣校校長。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