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395424
- 條形碼:9787509395424 ; 978-7-5093-9542-4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訂版) 本書特色
這曾是一個經濟、外交、文化、科技盛極一時的朝代,五洲來賀,萬國來朝 卻為何退化為一個迷霧重重、怪事層出、峻法嚴刑、人心惶亂的時代? 從*初的勵精圖治、繁榮強盛,到*后的風雨飄搖、千瘡百孔 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大明王朝緣何走向傾覆的深淵?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訂版) 內容簡介
本書大體上以明朝存在的時間為經,以重大的歷史事件為緯,勾勒出了明朝清晰明了的脈絡,幫助讀者快速知曉明朝所發生的歷史史實。此外本書的特點是,用講故事的口吻講述每一個歷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性,使整個明史一氣呵成。也就是說從靠前個事件到很后一個事件之間,讀者都可以感覺到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糾葛,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滅,冥冥中自有著它們的規律。本書很好希望讀者可以從中看出這些規律,以史為鑒,避免錯誤的再次發生。 開世新篇 6 淮右布衣初長成 6 和尚投伍得嬌妻 10 風助殺大敵 13 各地起火并 16 北伐建國四海歸 19 兔死狗烹難幸免 22 一怒尸萬條 25 歪說諧音暗罵 27 永樂盛世 30 削藩引靖難 30 天子守國門 33 鄭和七下西洋 35 交往頻繁關系鐵 38 安南平定戰 41 戰事不嫌多 43 仁宣之治 46 偃旗息鼓主內政 46 不服管叛亂 48 太監說話不可信 50 誤聽讒言丟皇帝 53 北京保衛戰 56 奪門復辟功臣冤死 59 小人下場慘 61 西廠作惡多 64 藻飾太平 66 弘治中興四海升平 66 一朝“兩”皇帝 68 豹房淫樂南巡驚亡 71 大禮議之爭 73 煉丹不靈壬寅宮變 76 青詞首輔亂政 78 修整內外 81 英雄滅倭寇 81 鏟除奸臣嚴嵩 84 分化勢力得和平 86 顧命大臣斗法 88 改革穩江山 90 自此而衰 93 怠政國將衰 93 萬歷三大征(上) 96 萬歷三大征(下) 99 長幼立廢起紛爭 101 黨爭之禍 103 妄語四傳妖書案 105 梃擊案 108 紅丸害帝命 110 大內糟心事 112 木匠皇帝不理政 114 優選太監魏忠賢 117 邊關大患 119 大將遭害傳首九邊 119 寧遠首捷 122 寧錦之戰再獲勝 124 憤起治閹黨 126 突襲北京各地勤王 129 都督蒙冤遭難 131 猛人全家戰死 133 國運一搏松錦大戰 135 社稷破碎 138 驛站撤裁蝴蝶效應 138 八大王立大西政權 140 闖王建大順國 143 無力回天明朝滅亡 145 沖冠一怒為紅顏 147 攻義軍殺闖王 149 南明內斗連連 151 史可法回身乏術 154 大屠殺慘絕人寰 156 錢謙益跪迎清軍 158 民族英雄鄭成功 160 永歷不永明朝無復 162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訂版) 目錄
淮右布衣初長成 / 003
風助殺大敵 / 009
建國四海歸 / 013
兔死狗烹難幸免 / 017
雷霆反腐株連無辜 / 021
歪說諧音暗罵 / 025
|第二章|永樂盛世
削藩引靖難 / 031
天子守國門 / 035
交往頻繁關系鐵 / 038
戰事不嫌多 / 042
|第三章|曲折前行
偃旗息鼓主內政 / 049
不服管叛亂 / 053
土木堡慘敗丟皇帝 / 057
北京保衛戰 / 062
奪門復辟功臣冤死 / 066
小人下場慘 / 070
|第四章|藻飾太平
弘治中興四海升平 / 077
一朝“兩”皇帝 / 080
豹房淫樂南巡驚亡 / 084
煉丹不靈壬寅宮變 / 088
青詞首輔亂政 / 093
|第五章|修整內外
英雄滅倭寇 / 099
鏟除奸臣嚴嵩 / 103
分化勢力得和平 / 107
顧命大臣斗法 / 111
改革穩江山 / 115
|第六章|自此而衰
怠政國將衰 / 121
萬歷三大征(上) / 125
萬歷三大征(下) / 129
長幼立廢起紛爭 / 133
黨爭之禍 / 137
木匠皇帝不理政 / 140
|第七章|邊關大患
大將遭害傳首九邊 / 147
寧遠首捷 / 152
寧錦之戰再獲勝 / 157
奮起治閹黨 / 161
突襲北京各地勤王 / 165
督師蒙冤遭難 / 169
國運一搏松錦大戰 / 173
|第八章|社稷破碎
驛站裁撤蝴蝶效應 / 179
八大王立大西政權 / 182
闖王建大順國 / 186
無力回天明朝滅亡 / 190
沖冠一怒為紅顏 / 194
攻義軍殺闖王 / 198
南明內斗連連 / 201
錢謙益跪迎清軍 / 204
民族英雄鄭成功 / 208
永歷不永明朝無復 / 212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訂版) 節選
朱元璋現在所思考的是,首先攻打誰為上策,因為這一步邁不好,有可能把命都搭進去。陳友諒的攻勢異常迅猛,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閏六月將應天的屏障太平城攻陷,現在正準備一舉攻下應天。朱元璋無法自己做出決定,趕緊召集眾將和謀士一起商討對策,但大家莫衷一是,讓人擔心的是大部分將領都在討論歸降陳友諒或者退守應天以東的鐘山。他們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說白了就是不想賣命,在行自保之策。這讓朱元璋感到異常苦惱,難道天下要棄他朱某人于不顧么? 這時朱元璋注意到他的心腹劉基并沒有參與討論,而是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于是朱元璋就遣散眾人,單獨召見劉基詢問其為何不出計謀。劉基說:“如果還想圖謀天下的話,就把主張投降和逃奔的人殺掉吧。”朱元璋趕緊道:“先生有什么計策了嗎?”劉基說:“陳友諒現在攻取了太平,肯定更加不可一世,輕敵之心大矣,只要現在誘敵深入,用伏兵攻打他,贏是很容易的事。” 朱元璋思考了一下,覺得劉基的判斷是正確的,要想稱霸中原,必須首先把這樣的狠角色拔出,以免后患。于是他緊鑼密鼓地進行軍事訓練和糧草囤積,準備與陳友諒大戰一番。 陳友諒猜忌之心很重,簡單的誘敵無法讓他相信,如何制造一個成功的機會呢?幸好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于是他叫康茂才寫一封書信,送到了陳友諒的營中。陳友諒一看,竟是約他一起攻擊朱元璋的老巢應天,由康茂才做內應,里應外合,便宜行事。這時的陳友諒已經飄飄欲仙,因為他攻完太平后就自封為帝,他想他的老朋友肯定希望在他這討取榮華富貴,在這種天賜良機下,他根本沒有多想。殊不知,他們的朋友關系只是純粹的利益關系,而康茂才的利益天平顯然傾向了朱元璋。 陳友諒大軍集結,按照書信相約的時間、地點于六月二十三日早晨率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信中本說江東橋是一個獨木小橋,但陳友諒看見的卻是一個堅固的石橋,他疑心已然泛起,連喊了幾聲暗號“老康”卻無人答應,他就確定中了陷阱。前方為石橋,多次撞擊也無法突破,陳友諒只好退出,在龍灣安營扎寨。這時的朱元璋早就埋伏在附近,看見陳友諒中計,果斷率領部下出戰,攻擊陳友諒在龍灣的營寨。 雖然陳友諒的軍隊人數多于朱元璋,但此地地形狹小,陳友諒軍又都是樓船大艦,根本不能擺開陣形。很快,陳友諒的部下們慌了陣腳,準備回船逃跑,可不巧的是遇上了退潮,大船擱淺,根本無法動彈。結果一戰之下陳家軍傷亡慘重,死傷多達兩萬余人,朱元璋繳獲上百只船艦,可謂大獲全勝。而陳友諒一看苗頭不對,早就棄大船乘小船逃跑了。朱元璋又乘勝追擊收復了太平,并攻占了信州和安慶。這就是著名的“龍灣之戰”,從此陳友諒氣餒不已,朱元璋迎頭趕上,而這才是兩人激烈斗爭的開始。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陳友諒再次出擊安慶,但又失敗。至正二十三年,趁朱元璋軍援救被張士誠攻打的小明王,他集結大軍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然而洪都守軍頑強抵抗,兩個月也沒有被攻下。這時朱元璋班師來援,做足了準備,將陳友諒團團包圍。 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已經來援,乃放棄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想在這兒展開*后的決戰。當時的他也做了充足準備,建造了數百艘樓船,高數十丈,丹漆粉飾,共有三層,還設有走馬棚,上下人語不相聞,自謂必勝。 在湖面上,陳家軍巨艦連鎖成陣,綿延數十里,望之氣勢如虹。不過朱元璋用的大多是小船,針對大船不易行動的弱點展開了攻擊,就這樣戰事陷入了膠著。不知是不是陳友諒兵法讀得太少,將船連接如此,火攻之下必然引頸就戮。戰斗的第三天,朱元璋深知陳友諒艦大自己艦小,不能從正面抗衡,于是采用部下郭興的計策,轉用火攻破敵。此計具有奇效,適時東北風大起,朱元璋派死士駕駛裝滿柴薪的小船,向敵艦駛去。由于是順風放火,一時間火光沖天,濃煙蔽日,轉眼之間陳友諒軍就被燒毀幾百艘船艦,損失慘重,連他的兄弟陳友仁都被燒死了。 陳友諒只得收攏殘兵,作防御之勢,可他明白他的大勢已去。就這樣,兩軍在湖中對峙了一月有余,陳友諒一直被困湖中,糧草殆盡,計謀全無,只能想辦法突圍保命。但朱元璋又怎能讓他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在陳友諒從南湖嘴突圍,進入長江的湖口處時,朱元璋布下重兵,陳友諒戰之不敵,逃往涇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這時陳友諒向外張望,突然中了流矢,流矢從眼睛進入,貫穿了腦袋,他就這樣一命嗚呼。不久后,朱元璋攻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沒怎么反抗就投降了。 這就是奠定朱元璋北伐基礎的“鄱陽湖之役”,它前后歷經三十七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之多,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無出其右者。目前*危險的敵人消滅了,下一步就是掃清其他義軍了。 ……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訂版) 作者簡介
陳湘華,男,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現就職于濱州市*中學,中學一級教師,多次被評為“教學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耀稱號,發表《關于教材中唐代坊市制度的幾點思考》等數篇論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