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知識產權出版社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56625
- 條形碼:9787513056625 ; 978-7-5130-566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識產權出版社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本書特色
該書在基本理論和學說的闡釋上,深刻而不呆板,透徹而不深奧,尤其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一些國外的相關理論和學說,有批判有借鑒,有解惑有評析。全書行文流暢,內容翔實,編排體例專門為法學教學而設置。
知識產權出版社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內容簡介
全書從適應當前我國法制建設及法學教育的實際出發,在吸取近幾年刑事訴訟法領域近期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闡述了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重要制度和程序,內容涵蓋面廣。在論述中,注意結合司法實踐,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討刑事訴訟法各項制度的內涵和實質,使讀者能夠形象、直觀地掌握該部門法的理念,同時體現了該學科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
知識產權出版社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目錄
**章 刑事訴訟法概述
**節 刑事訴訟
第二節 刑事訴訟法
第三節 刑事訴訟法學
第二章 刑事訴訟基礎理論
**節 刑事訴訟法律關系
第二節 刑事訴訟行為
第三節 刑事訴訟目的
第四節 刑事訴訟構造
第五節 刑事訴訟價值
第六節 刑事訴訟職能
第七節 刑事訴訟主體與客體
第三章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節 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 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第三節 我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與訴訟參與人
**節 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
第二節 刑事訴訟中的訴訟參與人
制度篇
第五章 管轄
**節 管轄概述
第二節 立案管轄
第三節 審判管轄
第六章 回避
**節 回避制度概述
第二節 回避的理由、種類和適用對象
第三節 回避的程序
第七章 辯護與代理
**節 刑事訴訟辯護制度
第二節 刑事訴訟代理制度
第八章 刑事證據
**節 刑事證據制度概說
第二節 刑事證據的法定種類
第三節 證據的理論分類
第四節 刑事證據的審查認定規則
第九章 刑事訴訟證明
**節 刑事訴訟證明的概念和對象
第二節 刑事訴訟證明對象
第三節 證明責任
第四節 證明標準
第十章 強制措施
**節 強制措施的概述
第二節 拘傳
第三節 取保候審
第四節 監視居住
第五節 拘留
第六節 逮捕
第十一章 附帶民事訴訟
**節 附帶民事訴訟概述
第二節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第三節 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與審判
第十二章 期間與送達
**節 期間
第二節 送達
程序篇
一般程序論
第十三章 立案程序
**節 立案概述
第二節 立案的材料來源和條件
第三節 立案的程序
第四節 立案監督
第十四章 偵查程序
**節 偵查概述
第二節 偵查行為
第三節 偵查終結
第四節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
第五節 補充偵查
第六節 偵查監督與救濟
第十五章 起訴程序
**節 起訴概述
第二節 審查起訴
第三節 提起公訴
第四節 不起訴
第五節 提起自訴
第十六章 刑事審判概述
**節 刑事審判的概念與任務
第二節 刑事審判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第十七章 **審程序
**節 **審程序概述
第二節 公訴案件**審普通程序
第三節 自訴案件**審普通程序
第四節 簡易程序
第五節 刑事審判結論
第十八章 第二審程序
**節 第二審程序概述
第二節 第二審程序的提起
第三節 第二審程序的審判原則
第四節 第二審程序的審理與裁判
第五節 對查封、扣押和凍結財物的處理
特殊程序論
第十九章 審判監督程序
**節 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特征和意義
第二節 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節 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的重新審判
第二十章 死刑復核程序
**節 死刑復核程序概述
第二節 死刑復核權限的變遷
第三節 死刑案件的復核程序
第二十一章 特別程序
**節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節 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程序
第三節 違法所得刑事沒收程序
第四節 刑事強制醫療程序
執行程序論
第二十二章 執行程序
**節 執行程序概述
第二節 各種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三節 執行的變更與其他處理
第四節 人民檢察院對執行的監督
知識產權出版社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節選
《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第七節 刑事訴訟主體與客體 一、刑事訴訟主體 一般認為,刑事訴訟主體理論的提出是與十八九世紀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刑事司法改革相聯系的,同時也是在刑事訴訟中保障人權觀念得以樹立的結果,是刑事訴訟民主化的一個標志。在以往的刑事訴訟中,控審職能不分,被告不享有基本的辯護權,而且承擔著自證其罪的義務,不具有主體地位,僅僅被看作追訴的對象,將之視為訴訟客體。隨著控審職能分離,被告基本辯護權的擁有和“不被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的確立,正如德國學者Otto Triffterer所言:“在歷史上,被告人的訴訟角色經歷了從僅僅是一種訴訟客體到一種能夠積極參與和影響程序進程的刑事訴訟主體的變化。”①刑事訴訟主體的概念將純粹受制于法律與制度之下的訴訟活動的參與人演變為擁有訴訟權利、具有獨立訴訟地位的主體,使之成為訴訟活動發生、發展、終結的主導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的價值。 關于刑事訴訟主體概念存在諸多爭議,焦點主要集中于如何界定概念的外延,即主體的范圍問題上。一種觀點認為,刑事訴訟主體就是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的“參加訴訟的一切機關和個人”,這樣,除審判機關外,控辯雙方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訴訟參與人等均屬于刑事訴訟主體的范圍。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刑事訴訟主體僅限于審判機關和控辯雙方當事人。我們認為,刑事訴訟主體應當只包括審判機關和控辯雙方當事人。這是因為: 首先,從訴訟本質而言,它是一種糾紛解決機制,是一種“通過言語的相互斥責而取得公平”的活動,其起因在于權利的受損或者權利義務關系需要國家機關重新確定。從這種意義上說,“利害關系”構成了訴訟的基本特征,因此,刑事訴訟主體應當是與訴訟結果存在利害關系的行為人。刑事訴訟圍繞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展開,訴訟結果直接關系到國家刑罰權的實施和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因此,只有審判機關和控辯雙方當事人才能成為刑事訴訟主體。 其次,從刑事訴訟職能來看,審判職能、控訴職能和辯護職能是三種基本的訴訟職能,離開這三種職能就不存在訴訟。控訴職能引發刑事訴訟,辯護職能與控訴職能對應,形成對抗,推動訴訟發展,審判職能對雙方的爭訟進行裁斷從而終結訴訟。刑事訴訟的發動、發展和終結由三大基本訴訟職能成就,因此,承擔三大訴訟職能的主體才能成為刑事訴訟主體。 *后,從刑事訴訟構造來看,控、辯、審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關系構建了刑事訴訟的基本框架。缺少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為刑事訴訟,而即使沒有證人、鑒定人、訴訟代理人的參與,“其訴訟形態的完整性也基本上不受影響”①。刑事訴訟這一程序,“應由一定主體進行之,從其基本的法律關系言,乃當事人與法院之間法律關系,亦即基于請求及接受審判及接受審判與法院為審判而生之權利義務關系,故訴訟,系由法院及兩造當事人組織之,即以法院及當事人為其主體。至為辯護人、輔佐人、代理人之訴訟關系及告訴人、告發人、證人、鑒定人等之第三人,雖為各個訴訟行為之主體,但與訴訟本身并無基本的法律關系。”② 因此,刑事訴訟主體不同于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的全部訴訟參加者,是上位概念,它包括了刑事訴訟主體但又不局限于刑事訴訟主體的范圍。刑事訴訟主體是指刑事訴訟中直接擔當刑事訴訟基本職能,構成刑事訴訟構造的國家專門機關和當事人,其范圍為法院和控辯雙方當事人。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刑事訴訟主體包括:一是國家專門機關,其在刑事訴訟中代表國家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和刑罰執行權,即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二是直接影響訴訟進程并與訴訟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二、刑事訴訟客體 刑事訴訟客體是指訴訟主體進行訴訟活動,實施訴訟行為所指向的對象。刑事訴訟主體的活動必須圍繞一定的訴訟客體進行,離開訴訟客體,訴訟主體的活動就具有盲目性,不能實現刑事訴訟的目的。 普遍認為,刑事訴訟客體是指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是“對于特定人之特定事實為確定具體的刑罰權而進行之程序”,其中包括兩種法律關系:一是“國家與個人間具體刑罰權之關系,即處罰者與被處罰者之關系”;二是“為確定具體的刑罰權而進行之訴訟的關系,即裁判者與被裁判者之關系”。如果將這兩種關系作一比較,后者可稱為“訴”,前者則稱為“訴訟客體”,也就是“案件”。③因此,刑事訴訟客體基本上可被視為刑事實體關系,也就是國家與特定個人之間的刑罰法律關系。這是刑事案件的基本內容。 ……
知識產權出版社新編刑事訴訟法學 作者簡介
張進德,1980年生,山東省鄒平縣人。現為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訴訟法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與證據法學。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1 997~2001年)、碩士(2001~2004年)、博士(2007~2010年),2004年起在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任教。曾獲上海政法學院“教學示范崗”、“很好科研獎”、 “教書育人優選個人”等榮譽稱號。在《法學》、《訴訟法論叢》、《法學雜志》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在《法制日報》、《南方周末》、《法學家茶座》等刊物發表學術短論70余篇,文章曾被《人大復印資料》、《律師文摘》等轉載。獨著或參著出版著作7部,點校出版著作1部,主編或參撰高校教科書、司考教科書10余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上海市教委很好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代表性作品有:《通往文明的對抗――司法的理念與技藝》(獨著,中國工商出版社2010年版)、《訴訟法通義》(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檢察制度史》(副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法院編制法》(點校,【日】岡田朝太郎口述,熊元襄編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 3年版)。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