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來自天堂的聲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05364
- 條形碼:9787559405364 ; 978-7-5594-053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來自天堂的聲音 內容簡介
電影像一個醞釀已久的幽靈,在空中等待、盤旋多年之后,借助盧米埃爾兄弟之手,選擇了巴黎作為自己的降生地。
來自天堂的聲音 目錄
盧米埃爾兄弟:電影的雙生父親
喬治·梅里愛:電影魔術師
唐狄拉吉·戈特溫·巴爾吉:印度電影創始人
大衛·格里菲斯:美國電影之父
羅伯特·維內:德國電影奠基人
羅伯特·弗拉哈迪:美國紀錄片先驅
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
查爾斯·卓別林:喜劇電影的巨匠
弗里茨·朗格:德國默片電影先驅
恩斯特·劉別謙:建立一種電影風格
讓·雷諾阿:法國詩意現實主義大師
約翰·福特:美國西部片的開拓者
吉加·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的旗手
霍華德·霍克斯:電影類型片大師
謝爾蓋·米哈依洛維奇·愛森斯坦:蒙太奇理論創立者
尤里斯·伊文思:用電影記錄全人類
溝口健二:日本民族電影大師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恐怖包裝家
路易斯·布努艾爾:超現實主義巨擘
沃爾特·迪斯尼:動畫片之父
羅貝爾·布烈松:緊握電影的手
維特羅·德·西卡: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之父
威廉·惠勒:追求完美的人
萊尼·里芬斯塔爾:美的尋求者和爭議者
小津安二郎:日本電影之味
蔡楚生:中國電影早春
來自天堂的聲音 節選
《邱華棟文集:來自天堂的聲音》: 十二歲的時候,愛迪生在列車上售報,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他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驅報》。他還用自己掙的錢在行李車上建了一個化學實驗室,有一次著了火,他連同他的“寶貝”被一同扔到了車外。 1862年8月,愛迪生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為了感謝他,教給了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進入了這個神奇的電的世界。 1868年,愛迪生獲得了**項發明專利——投票計數器。他認為這臺機器能加快國會的工作。然而,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他們無意加快進程,有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自此,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發明。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兩年后,他與友人合設了“波普——愛迪生公司”,他的發明一發不可收拾。 有關電影的發明只是愛迪生發明生涯中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使電影走入了新的時代。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留住聲音——人類的耳朵得以與時間和空間抗衡。之后,他又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可以設計一種像留聲機之于耳朵一樣的對眼睛發生作用的機器,然后將兩者結合,就可以把運動的畫面和聲音全部記錄下來,并能同時再現。”活動電影放映機和之后的有聲電影就這樣誕生了。 1889年的一次旅途中,愛迪生畫了一張攝影機草圖,為他工作的迪克遜成功地制造出了一臺能將幾個動畫形象記錄在一條短膠帶上的攝像機,還制作了一臺觀景器,人們由此能看到移動的畫面,這便是活動電影放映機的雛形。經過改良后,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活動電影放映機”的專利權。 一所長方形的建筑,中間部分很高,頂部有個大門,打開時陽光便照到演員身上——這是在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建起來的世界上**座電影“攝影棚”。整個攝影棚可以在圍成半圓形的鐵軌上移動,以保證拍攝區域全天都有陽光。攝影棚雖簡陋,卻吸引了形形色色的演員。 1894年4月14日,**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在紐約開放并引起了轟動。兩年后,愛迪生又生產出了新的放映機,名為“維太放映機”,4月23日,紐約的科斯特一拜厄爾的音樂堂首次用它來放映影片。第二天的《紐約時報》這樣描繪當時的情景:“昨天晚上,音樂廳的燈光全部熄滅后,從角樓里傳出了一陣陣嘈雜的機器聲音,一道異常耀眼的光柱射到了幕布上。于是,大家看到兩個金發妙齡演員,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飛快地跳著雨傘舞。她們的動作是那樣的清晰鮮明。當她們消失之后,出現了一片驚濤駭浪,向靠近石堤的沙灘沖擊,使觀眾大吃一驚……這些鏡頭都異常逼真,因而特別使人興高采烈。” 就在維太放映機獲得成功的時候,巴黎的盧米埃爾兄弟和英國的羅伯特·鮑爾已開始在劇院放映電影了。有人說:“要明確斷定誰是這個領域中的**位成功者確是難題。” 愛迪生在美國電影初期占有重要地位,或許可以說并不是因為他早期的發明,甚至也不是因為他的機器的質量,而實際上“是因為他通過一系列法律方面的活動,為其攝影機和放映機在美國取得了專利”。 ……
來自天堂的聲音 作者簡介
邱華棟,博士,研究員。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峽縣。當代著名作家,詩人。16歲開始發表作品,并被武漢大學中文系免試破格錄取。曾任《中華工商時報》文化版主編、《青年文學》雜志主編、《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出版、發表有各類文學作品800多萬字,單行本100多種,獲得各種文學獎三十多次。現任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