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太陽系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91008
- 條形碼:9787508691008 ; 978-7-5086-910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太陽系簡史 本書特色
關于太陽系,你了解多少?除了知道它有八大行星之外,你還知道關于它們的什么知識? ★它們相對于太陽的排列順序是什么? ★如何從外觀分辨八大行星? ★誰擁有壯麗的行星環? ★冥王星為何被大行星家族除名? ★人類會找到除地球之外的家園嗎? ……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太陽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它也不會一直久存在,總有燃料耗盡、灰飛煙滅的那一天。關于宇宙宿命的問題,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太陽系簡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寫給文科生的太陽系科普讀物。它將回答你關于太陽系誕生、演化、發展、未來的所有疑問。太陽系從何而來?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宇宙中有什么特殊之處?八大行星如何排布?誰擁有很壯麗的行星環?如何從外觀分辨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大行星家族除名?未來人類可能到哪里另建家園?太陽系的壽命還有多久?宇宙到底有多大?……所有這些關于太陽系的“小白”問題,你都將在這里找到答案。
太陽系簡史 目錄
序 言 / Ⅶ
第1章 我們從哪里來? /001
時光魅影 /003
平淡無奇的太陽系 /005
**次親密接觸 /012
昔日重現 /015
拼湊太陽系的拼圖 /018
第2章 太陽系探索之旅 /023
太陽系有多大? /025
從眾神漫步到幾何模型 /028
異軍突起的日心說 /031
秩序的建立 /033
引力定律 /035
失蹤的行星 /037
小行星登場 /040
天外飛石 /043
不守規矩的天王星 /044
近年的發現 /048
第3章 太陽系演化假說 /051
達爾文的地球演化論 /053
星云假說初形成 /054
星云假說陷囹圄 /058
偶然碰撞說 /061
星云假說卷土重來 /065
第4章 時間之謎 /067
讀懂宇宙的時鐘 /070
艱難曲折的前期探索 /070
開爾文的失敗 /072
改變一切的放射性 /074
關于宇宙年齡的猜想 /077
放射性同位素計年法 /078
隕石是制勝關鍵 /081
太陽年齡之謎 /084
宇宙年齡再談 /086
第5章 隕石的故事 /089
隕石震撼登場 /091
隕石的故鄉 /092
鐵隕石和石隕石 /096
追根溯源 /099
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 /101
珍稀的資源 /102
指路的隕石 /103
第6章 宇宙中的化學元素 /107
失蹤的43號元素 /109
豐富多彩的元素 /111
宇宙混沌初開時 /113
恒星熔爐里的試煉 /115
重元素的誕生 /120
超新星 /122
第7章 恒星的誕生 /125
銀河之子 /127
恒星的形成與演化 /131
太陽系形成的條件 /136
關鍵的元素 /139
第8章 行星的搖籃 /141
塵埃盤的啟示 /143
尋找真正的原行星盤 /146
揭秘太陽星云 /148
星際間的塵埃凝聚 /151
氣體的作用 /153
星子的形成 /154
原行星盤的消亡 /156
第9章 分道揚鑣的類地行星 /159
熟悉又陌生的金星 /161
看不見的星子 /162
行星胚胎接管 /165
4個幸存天體 /168
地球的構造 /169
與太陽*近的水星 /173
走上陌路的金星 /177
移居火星? /179
第10章 月球的由來 /187
今天的月球 /189
月球的成分 /191
月球的軌道 /193
分裂說 /194
俘獲說 /196
同源說 /197
大碰撞說 /198
邂逅忒伊亞 /199
地球、月球和潮汐力 /201
晚期重轟擊期 /203
第11章 生命的搖籃 —— 地球 /207
冥古宙時的地球 /209
生命之樹 /214
組成生命的基本材料 /216
氧氣的形成 /218
宜人的氣候 /221
雪球地球 /224
地球未來的生存環境 /225
第12章 氣態行星和冰凍行星 /227
太陽系的巨行星 /229
核吸積塑造巨行星 /234
盤不穩定性模型 /238
自轉和自轉軸傾斜 /239
擁有眾多衛星的巨行星 /241
規則衛星的形成 /242
不規則衛星的形成 /244
行星環 /245
第13章 解密小行星帶 /249
今日的小行星帶 /251
碰撞粉碎說 /252
引力清空說 /255
小行星族 /257
地幔消失之謎 /259
小行星的真實面目 /261
第14章 太陽系的盡頭 /269
彗星的身世之謎 /271
半人馬型小行星 /274
探索海王星軌道以外 /276
柯伊伯帶 /277
塞德娜 /280
海外天體的本質 /282
類冥天體去哪兒了 /285
尼斯模型 /288
第15章 關于未來的預測 /291
從一個堅果殼開始 /294
未解之謎 /296
從太陽系尋找答案 /298
系外行星 /301
太陽系何去何從 /303
新版后記 /307
術語匯總 /321
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 /337
太陽系簡史 節選
第1章 我們從哪里來? 時光魅影 坐落在尼羅河東岸的卡納克神廟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壯觀的建筑之一。這座宏偉的廟宇群始建于3 000多年前,在接下來1 000多年的時間里,先后又經歷了30多位埃及法老的改良和擴建。神廟內到處布滿了石墻和石柱,上面鐫刻著歷史文獻、祈禱文和詳細的宗教禮儀。今天,到此觀光的游客可以從導游的解說中了解到這些符號的含義,以及這座神廟的非凡意義。但你可知道,在長達1 500多年的時間里,無人了解這些文字的含義,古埃及文明也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卡納克神廟的銘文使用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符號之一。這種圖形文字被廣泛應用于正式文件和宗教性文本中,但公元前30年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后,它的使用逐漸減少。到公元4世紀,隨著基督教的傳入,象形文字逐漸失傳。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學者們一直嘗試將它們破譯,但始終沒有成功。 1799年,拿破侖軍隊里的一名法國士兵無意間在一個堡壘的舊址中發現了一塊灰色的石碑,該堡壘位于埃及一個叫作拉希德(又名羅塞塔)的城鎮附近。石碑上刻著以古希臘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埃及草書(埃及草書比古埃及象形文字更接近近代埃及文字)三種語言書寫的宗教宣言。學者們很快翻譯出了古希臘文和埃及草書的內容,發現三種語言傳達的意思毫無二致。遺憾的是,石碑的頂部缺了一角,象形文字只剩下14行,但事實證明這已經足夠了。經過仔細的語言比對和一系列靈感迸發的查證工作后,學者們終于首次破譯了象形文字。而就是這塊在羅塞塔發現的石碑,成了打開古埃及和古埃及人民珍貴信息寶庫的鑰匙。 深入研究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罕見的人工制品有助于考古學家拼湊出人類的發展歷史,羅塞塔石碑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的證據有時就和卡納克神廟的石碑一樣近在眼前,只待被人們鑒定出來。而更多時候,它們和充滿傳奇色彩的特洛伊城(位于今日的土耳其)一樣,塵封幾百年而不見天日。歷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就如同遺傳密碼里記錄著人類歷史一樣。 想要從林林總總的來源里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今天科學家們用到的工具和技術無一不是人類幾個世紀以來艱難摸索的成果,運用這些工具,人們可以解讀過去留下來的線索,從而解釋人類的發展歷史。考古學和其他科學領域想取得進展,往往有賴于偶然的考古發現(如羅塞塔石碑)、新技術的發明,或者某個天馬行空的先覺。盡管困難重重,但科學家們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著一個讓所有人都著迷的問題:我們從哪里來? 科學家對太陽系歷史的刨根問底猶如考古學家對埃及沙子的錙銖必較。雖然他們的工作方法和工具各有千秋,但都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搜集珍貴的歷史遺物,再將新發現與現有信息結合在一起。雖然他們所涉及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范圍不同,但他們討論的基本問題是一樣的:人類從哪里來,是怎樣出現在地球上的?過去的世界是怎樣的?這些都是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探索太陽系的演化史本身就是一場浩大的考古活動 —— 人類社會出現的前提條件是,我們首先得進化成為人類;要想進化出人類,宇宙中必定得存在一顆圍繞長生命周期恒星運動的宜居行星,這樣才能出現生命。而這一切能夠實現的前提是:太陽系已經在混沌的星際空間中脫穎而出。這一轉變是如何發生的,以及科學家是如何將這些前因后果串聯起來的,正是本書的主題。 平淡無奇的太陽系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今天的太陽系。太陽位于太陽系的中心,它的質量是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它的直徑約等于1 400 000千米,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遠遠大于任何一顆行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但“普通”和“平均”的含義可不一樣 —— 無論從亮度還是質量上來說,它都大大超過銀河系中90%的恒星。太陽的壽命約等于100億年,至今已經過去快一半,它目前正處于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期。太陽還有幾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有些恒星具有多變性、特殊的成分和強大的磁場,這些特性太陽統統都沒有,這對于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是一件好事:恒星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可以為生命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環境。 太陽的平均密度接近于水,但是它的絕大部分成分是比水還要輕的氫和氦,氫和氦由于太陽引力而緊緊挨在一起。這兩種化學元素占太陽成分的98%,其余的2%為其他物質,這樣的配比廣泛存在于大多數恒星中,也是恒星的重要特征之一。太陽與其他恒星一樣由等離子體組成,等離子體是太陽內部一種溫度高達數百萬攝氏度的帶電氣體。太陽核心的核反應釋放出源源不斷的能量,使太陽持續發光,而太陽光是地球以及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個重要熱源。 太陽占據太陽系的絕大部分質量,它的強大引力主宰著太陽系其他天體的一舉一動。太陽所處的位置接近太陽系的正中心,其他天體都繞著它公轉。奇怪的是,太陽的質量如此之大,但它的角動量,也就是轉動的慣性卻只占了太陽系的2%。太陽的自轉速度極慢,自轉一圈大概需要一個月。它的組成物質是流動的,不同圈層的自轉速度各不相同。推動整個太陽系自轉的大部分能量來自繞太陽運行的行星,這一點曾困擾了科學家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對太陽系形成學說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問題我們會在第3章中討論。 圍繞太陽公轉的大行星一共有8個。從太陽的北極點俯瞰,八大行星均按照橢圓軌道逆時針方向繞日公轉。它們的公轉軌道幾乎(但不完全)位于同一個平面上,看上去就像放在同一張桌面上的幾個同心圓環一樣(見圖1 -1)。除水星和火星以外,其他6顆大行星的軌道都非常接近圓形,水星和火星的軌道相對比較狹長,用數學術語來說就是軌道偏心率較大。火星軌道的偏心率是幫助早期天文學家了解各行星運動的一個重要線索,這點會在第2章中展開。
太陽系簡史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約翰?錢伯斯 (英國)杰奎琳?米頓 譯者:楊潔玲 約翰?錢伯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文學博士,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地磁學系行星科學家。2002年與南森?開布提出“行星五”理論。 杰奎琳?米頓,作家,編輯,天文學媒體顧問,著有《揭秘泰坦星:環繞土星的神秘衛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