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fā)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旅游與民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310041152
- 條形碼:9787310041152 ; 978-7-310-04115-2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旅游與民俗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重在講述作為旅游文化的組成部分——民俗是與旅游活動中的吃、住、行、購、娛樂等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旅游活動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對各種異質(zhì)民俗文化的體驗。本書詳細敘述一定數(shù)量以上的民俗與民族的風俗習慣,主要客源國的民俗風情。
旅游與民俗 目錄
**節(jié) 旅游概念再認識
第二節(jié) 民俗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jié) 民俗與旅游的關(guān)系
第四節(jié) 民俗內(nèi)容的選擇
**章 基督教-英語國家的民俗
**節(jié) 英語諸民族的構(gòu)成與分布
第二節(jié) 英語諸民族的性格特點
第三節(jié) 風俗習慣概要
第二章 基督教-日耳曼語族國家的民俗
**節(jié) 日耳曼語各民族的構(gòu)成與分布
第二節(jié) 日耳曼語族諸民族的特點
第三節(jié) 風俗習慣概要
第三章 天主教-拉丁語族國家的民俗
**節(jié) 拉丁語族諸民族的構(gòu)成與分布
第二節(jié) 拉丁語族諸民族的特點
第三節(jié) 風俗習慣概要
第四章 東正教-斯拉夫語族國家的民俗
**節(jié) 斯拉夫及其相關(guān)諸民族的構(gòu)成與分布
第二節(jié) 斯拉夫語族諸民族及其相關(guān)民族的特點
第三節(jié) 風俗習慣概要
第五章 阿拉伯-伊斯蘭教國家的民俗
**節(jié) 阿拉伯-伊斯蘭教民族的構(gòu)成與分布
第二節(jié) 伊斯蘭教諸民族的特點
第三節(jié) 風俗習慣概要
第六章 佛教、印度教國家的民俗
**節(jié) 佛教、印度教民族的構(gòu)成與分布
第二節(jié) 佛教、印度教諸民族的特點
第三節(jié) 風俗習慣概要
第七章 漢族民俗
**節(jié) 漢族簡介
第二節(jié) 漢族民俗概要
第八章 滿族、朝鮮族、蒙古族民俗
**節(jié) 滿族民俗
第二節(jié) 朝鮮族民俗概要
第三節(jié) 蒙古族民俗概要
第九章 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民俗
**節(jié) 回族民俗概要
第二節(jié) 維吾爾族民俗概要
第三節(jié) 哈薩克族民俗概要
第十章 藏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民俗
**節(jié) 藏族民俗概要
第二節(jié) 苗族民俗概要
第三節(jié) 布依族民俗概要
第四節(jié) 侗族民俗概要
……
第十一章 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民俗
第十二章 壯族、瑤族、土家族、黎族民俗
參考文獻
旅游與民俗 節(jié)選
《旅游與民俗》: 一、姓名與稱呼 日耳曼各民族的姓名構(gòu)成也是姓在后名在前,取姓取名的方法也與西方其他民族大同小異,而且各民族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影響,但不同民族的姓名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 各民族的人民都是先有名后有姓,基本沒有例外。名字作為個人“代號”,不能沒有,所以古代的人一般都有名字。姓是說明個人所屬家族的共同“代號”,沒有也不妨礙相互稱呼,所以姓并非與名同來。在古代往往貴族家庭才有姓,一般百姓有名而無姓。以德國、奧地利民族為例,8世紀時就有了個人的名字,但姓在12世紀以后才逐漸普及起來。所以,德語中把“名”稱為“前面的名”,而把姓叫做“增添上去的名”。 德國、奧地利民族的傳統(tǒng)名字,男性多取高貴、雄偉、強壯、智慧、英俊之意,女性多用美麗、漂亮、慈愛、賢淑之詞。但由于日耳曼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相對較晚,所以受歐洲其他文明影響較多,這在日耳曼民族的名字上也有明顯表現(xiàn),如:亞歷山大、巴巴拉、克里斯蒂安、瑪格麗特、安德魯來自希臘人名,馬克、帕特里夏來自拉丁語,哈里、埃德加源于英語人名,莎洛特、路易來自法語人名;如果是天主教徒,則亞當、埃娃、伊麗莎白、約翰、約瑟夫、邁克爾、詹姆斯等來自希伯來文的名字很普遍。德國、奧地利民族*常見的姓有米勒、施密特、邁爾、施耐德、霍夫曼、菲舍爾、韋伯等。如果在姓前帶有“von”(譯為“馮”或“封”),往往表明其出身貴族。 荷蘭人的姓來得更晚,約在19世紀初拿破侖統(tǒng)治時方才普及。目前,荷蘭約有2000多個姓,里面分大姓和小姓,大姓如德弗里斯、德萊、揚森、彼得森,小姓是不常見的姓。荷蘭人既有單姓也有復(fù)姓,如果在姓前有“van”(常譯為“范”字),往往表示這是貴族的后裔。荷蘭人的許多姓源于海堤,如范戴克(堤)、博伊登戴克(堤外)、賓嫩戴克(堤內(nèi))、霍亨戴克(高堤)、拉亨戴克(低堤)、范達姆(壩)、奧德達姆(舊壩)、紐達姆(新壩),等等。荷蘭男子常用的名有約翰內(nèi)斯、彼得、約瑟夫、尼科拉斯、雅各布等;女子常用名有伊麗莎白、安娜、瑪佳麗塔、內(nèi)蒂等。 北歐人的姓以“森”(或遜或松)結(jié)尾者居多。這是由于一般平民本無姓,但統(tǒng)治者突然要求每人都要有姓,于是大家只好在其父輩的名字后加上“兒子”(-son或-sen)權(quán)且作為自己的姓。以丹麥為例,全國前20位大姓都是以“森”結(jié)尾,*常見的有詹森、尼爾森、漢森、彼德森、安德森等。瑞典800多萬人口中有100多萬人姓安德松、約翰松、卡爾松。北歐人常用的名字有皮特、艾利克、克里斯蒂、漢斯、詹斯、尼爾斯、卡爾、約翰等。 瑞士人、比利時人的姓名大體與德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荷蘭人相差不多。 在相互稱呼方面,日耳曼各民族與其他歐洲民族遵循同樣的原則,不再贅述。 二、宗教信仰 本章所述日耳曼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的兩大流派新教和天主教。大體說來,靠南的民族多信天主教,靠北的民族大都信新教,兩相比較,旗鼓相當,各占半壁江山。 新教的發(fā)祥之地就在德國和瑞士。新教也叫抗羅宗,即反抗羅馬天主教的宗派。新教盛行的地區(qū)原來也是天主教的勢力范圍,但是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一些深受羅馬教皇剝削的地區(qū)便謀求擺脫羅馬教會的控制,于是16世紀發(fā)生了馬丁·路德、加爾文等領(lǐng)導(dǎo)的宗教改革運動。改革家們主張革除羅馬天主教會的積弊,建立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支持。經(jīng)過改革運動,形成了新教三大宗派,即路德教、加爾文教、安立甘教,并開始在歐洲以外的殖民地傳播,從而*終奠定了基督教世界三分天下的格局。 德國是*早進行大規(guī)模宗教改革的地區(qū),德國人馬丁·路德是*早且影響*大的宗教改革家。經(jīng)過1517年至1555年38年的改革和斗爭,路德教等新教教派獲得了與天主教一樣的地位,受到法律的認可。由于“教隨國定”原則的實施,德國北部諸侯及其臣民大都成為新教徒,而德國南部天主教勢力較大的地區(qū)仍維持舊的天主教信仰。直至今日,德國人的宗教信仰大格局依然是“南舊北新”。德國居民中90%信仰基督教,其中新教徒占55%,天主教徒占45%。德國有24個較大的新教教會組織和27個天主教教區(qū)。在720多萬外藉移民中,有120多萬穆斯林以及為數(shù)不少的東正教信徒。 瑞士是加爾文教的故鄉(xiāng)。加爾文本為法國人,但他的宗教改革大業(yè)卻是在瑞士的日內(nèi)瓦完成。加爾文是馬丁·路德之后*有影響的宗教改革家,他的影響主要是在尼德蘭和英國。現(xiàn)代瑞士人約44%信仰羅馬天主教,50%信仰新教,其他信仰占2%,另有4%無宗教信仰。 奧地利是一個天主教占絕對優(yōu)勢的國家,89%的居民信仰天主教,信仰新教者僅占6%,還有1%的人信別的宗教,4%的人不信教。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