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218576
- 條形碼:9787510218576 ; 978-7-5102-185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 內容簡介
《未成年人檢察》是由高檢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持編寫的旨在指導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業務指導用書。近年來,隨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急劇增加,如何有效辦理未成年人案件,依法維護未成年人利益和幫助未成年人早日回歸社會。高檢院為此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并主編該連續出版物。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共分五個部分,分別為:理論前沿、工作研究、“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精品教案等。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進行了說明和論證,是讀者了解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和科學開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 目錄
關于檢察機關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幾個問題
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法律體系與司法體制的構想
關于少年司法的十個問題
——讀《少年司法的一個世紀》隨感
工作研究
踐行保護性司法強化創新驅動以綠色司法引領浙江未檢工作高水平發展
中小學法治教育創新研究
——以灌云“青蘋果”法治樂園為研究對象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實證分析和預防對策
“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精品教案
關于性侵害,我們可能不知道的事
——中學生預防性侵害與自我保護(男生版)
關于性侵害,我們可能不了解的那些事(初高中女生版)
我們的身體不容侵犯
法律護航青春模擬法庭進校園
域外擷英
香港特區與內地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比較研究的思考
韓國《少年法》的立法特點及制度借鑒
法規解讀
關于《人民檢察院辦理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案件的規定》的理解與適用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 節選
《未成年人檢察(2016年第4輯 總第4輯)》: 重點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突出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未檢工作創新,同樣要突出問題導向,把創新與補齊工作短板、解決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緊密結合起來。當前,我省未檢工作存在不少短板,如對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落實不到位,簡單地以逮捕羈押、移送起訴、判處刑罰結案了事,未成年人輕刑化比例仍然較高,后續幫教措施缺位;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理念滯后、措施不多,保護存在盲區;面對踐行綠色司法、推行保護性司法的新形勢,如何綜合運用批捕、起訴、刑罰執行監督、犯罪預防以及民事行政檢察等多種手段,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存在薄弱環節;司法辦案存在孤立封閉、就案辦案的傾向,不善于主動爭取外部支持,形成內外聯動的司法保護大格局,不善于發現并積極推動解決案件背后的社會問題、推動社會善治等。針對這些短板,省院研究部署了“一站式”詢問未成年被害人、涉罪未成年人人格甄別、未檢辦案區建設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的涉罪未成年人幫教模式四個重點創新項目,找準了創新的主攻方向,這些創新的思路和方法都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二是要把握科學創新原則。創新不是標新立異,不是示異鳴高,必須要遵循未成年人司法規律,堅持科學創新的原則。首先,創新要堅持繼承性與借鑒性。未成年人司法作為獨立司法體系源于西方,在西方走過了100多年,很多先進理念、制度營養、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同時,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源遠流長,自西周的“恤幼”理念,到唐代法律對15歲以下少年從輕處罰規定,再到清末沈家本修律倡導對未成年人“感化教育、施以德育”的思想,雖然沒有獨立的未成年人司法形態,但是傳統未成年人司法文化、古典人道主義溫情等“中國元素”,我們不能割裂,必須傳承好、發展好。創新,切忌照搬照抄,要在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注重本土化,就是要善于融通國外未成年人司法資源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資源,增強未檢創新的先進性和本土適應性。其次,創新要堅持時代性與前瞻性。任何創新,脫離了時代特征,就談不上科學性、實效性。開展創新,要立足當前我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未檢工作面臨的經濟社會大環境,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針對實踐發展中的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研究新方法。同時,創新要站在推動未成年人司法進步、引領全國未檢工作發展的高度,提出創新目標、思路與工作要求。*后,創新要堅持專業性與系統性。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集法律性、政策性與社會協同性于一體,有著極強的專業化要求;處于成長階段的未檢工作,也面臨保護性司法的體系構建要求。新形勢下的未檢創新,一方面要體現專業性,通過健全完善與專家學者、科研院所的合作機制,為未成年人司法和實踐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另一方面要重在創新的系統性,從零散式、碎片化創新,向更加注重創新的整體性和協同性發展,注重各項創新舉措之間的銜接有序,注重綜合配套,推動未檢工作協調發展。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