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
編制說明
百菌清(chlorothalonil) 1
苯菌靈(benomyl) 5
苯醚甲環唑(difenoconazole) 9
苯霜靈(benalaxyl) 13
苯銹啶(fenpropidin) 16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 19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23
丙環唑(propiconazole) 26
春雷霉素(kasugamycin) 30
代森錳(maneb) 34
代森錳鋅(mancozeb) 38
代森鋅(zineb) 43
稻瘟靈(isoprothiolane) 47
敵菌靈(anilazine) 51
敵枯雙(bis-A-DTA) 54
丁酰肼(daminozide) 58
多果定(dodine) 62
多菌靈(carbendazim) 65
多抗霉素B(polyoxin B) 70
多殺霉素(spinosad) 73
霜靈(oxadixyl) 77
唑菌酮(famoxadone) 80
惡霉靈(hymexazol) 84
二苯胺(diphenylamine) 87
二氰蒽醌(dithianon) 90
氟啶胺(fluazinam) 94
氟硅唑(flusilazole) 98
氟環唑(epoxiconazole) 101
氟菌唑(triflumizole) 105
氟樂靈(trifluralin) 108
氟嗎啉(flumorph) 113
氟酰胺(flutolanil) 116
氟唑環菌胺(sedaxane) 119
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 122
福美雙(thiram) 125
福美鐵(ferbam) 130
福美鋅(ziram) 133
腐霉利(procymidone) 137
咯菌腈(fludioxonil) 140
己唑醇(hexaconazole) 144
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 147
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 151
甲基硫菌靈(thiophanate-methyl) 154
甲霜靈(metalaxyl) 158
腈苯唑(fenbuconazole) 161
腈菌唑(myclobutanil) 164
井岡霉素(validamycin) 168
糠菌唑(bromuconazole) 171
克菌丹(captan) 174
喹啉銅(oxine-copper) 178
聯苯三唑醇(bitertanol) 181
鏈霉素(streptomycin) 184
鄰苯基苯酚(2-phenylphenol) 188
硫黃(sulphur) 192
硫酸銅(cupric sulfate) 195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 198
咪鮮胺(prochloraz) 201
醚菌酯(kresoxim-methyl) 204
嘧菌環胺(cyprodinil) 208
嘧菌酯(azoxystrobin) 212
嘧霉胺(pyrimethanil) 217
滅菌丹(folpet) 221
滅菌唑(triticonazole) 225
氰霜唑(cyazofamid) 229
噻菌靈(thiabendazole) 233
三苯基醋酸錫(fentin acetate) 238
毒菌錫(fentin hydroxide) 243
三乙膦酸鋁(phosethyl-Al) 246
三唑醇(triadimenol) 249
三唑酮(triadimefon) 253
十三嗎啉(tridemorph) 257
雙胍辛胺(guazatine) 260
霜霉威(propamocarb) 263
霜脲氰(cymoxanil) 266
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 270
四氯苯酞(phthalide) 274
土菌靈(etridiazole) 277
王銅(copper oxychloride) 280
五氯酚鈉(sodium pentachlorophenate) 283
戊菌隆(pencycuron) 287
戊唑醇(tebuconazole) 290
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e) 293
烯酰嗎啉(dimethomorph) 295
硝苯菌酯(meptyldinocap) 298
纈霉威(iprovalicarb) 301
溴甲烷(bromomethane) 304
亞胺唑(imibenconazole) 309
氧化亞銅(copper(1)oxide) 312
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 315
異稻瘟凈(iprobenfos) 320
異菌脲(iprodione) 323
抑菌靈(dichlofluanid) 327
抑霉唑(imazalil) 330
增效醚(piperonyl butoxide) 334
種菌唑(ipconazole) 338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341
矮壯素(chlormequat chloride) 346
苯噠嗪鉀(clofencet) 350
單氰胺(cyanamide) 353
毒鼠硅(silatrane) 357
毒鼠強(tetramine) 359
多效唑(paclobutrazol) 362
氟乙酸鈉(sodium fluoroacetate) 365
甲哌 (mepiquat) 368
磷化鈣(calcium phosphide) 371
磷化鎂(magnesium phosphide) 374
磷化鋅(zinc phosphide) 377
氯吡脲(forchlorfenuron) 381
滅鼠靈(warfarin) 385
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 389
文摘
百菌清(chlorothalonil)
【基本信息】
化學名稱:四氯間苯二腈(2,4,5,6 -四氯-1,3-苯二甲腈)
其他名稱:打克尼爾、大克靈、桑瓦特、克勞優、敵克、達科寧、多清、克達、順天星1號、霉必清
CAS號:1897-45-6
分子式:C8Cl4N2
相對分子質量:265.91
SMILES:Clc1c(C#N)c(Cl)c(C#N)c(Cl)c1Cl
類別:取代苯類殺真菌劑
結構式:
【理化性質】
白色晶體,密度1.74g/mL,熔點252.1℃,沸點347℃,飽和蒸氣壓0.076mPa (25℃)。水溶解度(20℃)為0.81mg/L。有機溶劑溶解度(20℃):乙酸乙酯,13800mg/L;丙酮,18000mg/L;甲醇,1700mg/L;二甲苯,74400mg/L。辛醇/水分配系數lgKow=2.94(pH=7,20℃)。
【環境行為】
(1) 環境生物降解性
好氧:土壤中降解半衰期(DT50)在實驗室20℃條件下為9.2d,田間為44d;歐盟登記資料:實驗室18種土壤中DT50為0.44~31.6d,田間為18~77d[1]。郝乙杰等在模擬土壤生態系統中測定了百菌清在土壤中的降解動態及其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結果表明,1.5mg/kg、3.0mg/kg和6.0mg/kg的百菌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別為5.1d、4.9d、4.4d。3.0mg/kg和6.0mg/kg的百菌清處理初期(3d)對土壤微生物活性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Simpson、McIntosh指數明顯降低,7d后逐漸恢復[2]。Chaves等[3]對百菌清在哥斯達黎加的香蕉園土壤中的降解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百菌清在這種熱帶土壤中降解很快,半衰期為2.2d。在施用百菌清后的24h內,百菌清可降解到初始濃度的44%,在施用百菌清后的一周內,百菌清降解速率呈指數增加,隨后降解速率趨于平緩,直至施用后的85d,還有15%的百菌清未降解。
厭氧:DT50為8d[4]。
(2) 環境非生物降解性
在pH為7的無菌緩沖溶液中,光解半衰期為0.72d。李學德等[5]研究表明,百菌清水溶液在高壓汞燈、紫外燈和太陽光照射下的光解半衰期分別為22.4min、82.5min和123.8min;在太陽光和高壓汞燈照射下,百菌清在堿性溶液中比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光解快;隨著水溫的升高,百菌清光解速率加快,水溫平均每升高10℃,光解速率約增大1倍。
在20℃、pH為4~7的條件下,水溶液中穩定;20℃、pH為7的條件下,水解半衰期為29.6d[1]。另有研究報道,25℃條件下,百菌清在pH為4的緩沖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是210d,而在pH為7和10的緩沖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別是84.51d和6.77d;在40℃條件下,百菌清在pH為4、7、10的緩沖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別是123.75d、13.97d和0.17d。結果說明,隨著pH的增大和溫度的升高,百菌清的水解速率加快[6]。
(3) 環境生物蓄積性
生物富集系數BCF為100,清除半衰期(CT50)為5d,提示百菌清有潛在的生物蓄積性[1]。
(4) 土壤吸附/移動性
吸附系數Koc為2632,歐盟登記資料顯示9種土壤中Koc為300~6154[1],提示百菌清在土壤中有輕微移動性。
【生態毒理學】
鳥類(鵪鶉)急性LD50> 2000mg/kg,魚類(虹鱒)96h LC50=0.017mg/L、21d NOEC=0.003mg/L,溞類(大型溞)48h EC50=0.054mg/L、21d NOEC=0.009mg/L,藻類(Raphidocelis subcapitata)72h EC50=0.21mg/L、藻類(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 96h NOEC=0.033mg/L,蜜蜂接觸48h LD50>101μg/蜜蜂、經口48h LD50>63μg/蜜蜂,蚯蚓(赤子愛勝蚓)14d LC50=268.5mg/kg[1]。
【毒理學】
(1) 一般毒性
大鼠急性經口LD50>5000mg/kg,兔子急性經皮LD50>500mg/kg bw,大鼠急性吸入LC50=0.1mg/L,大鼠短期膳食暴露NOAEL=3mg/kg[1]。
(2) 神經毒性
無信息。
(3) 發育與生殖毒性
25只懷孕的大鼠在孕期的6~15d喂食暴露0mg/(kg d)、25mg/(kg d)、100mg/(kg d)和400mg/(kg d)的百菌清(純度98%)。400mg/(kg d)劑量組觀察到母體毒性,包括死亡、腹瀉、脫發、體重增長減緩和食物消耗減少。母體毒性導致胚胎早期死亡的植入后丟失。母體毒性NOAEL為100mg/(kg d),發育毒性NOAEL>400mg/(kg d)[7]。
(4) 致突變性與致癌性
鼠傷寒沙門氏菌回復突變(Ames)試驗在S9代謝活化的條件下顯示,百菌清具有致突變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試驗表明,在4400mg/kg的暴露劑量下,微核率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青蛙微核試驗、鳙魚外周血有核紅細胞微核試驗和洋蔥頭染色體畸變試驗結果均表明,在一定的暴露劑量下,百菌清具有致突變性[8]。百菌清對小鼠顯性致死的研究結果表明,百菌清屬低毒農藥,有明顯的蓄積性作用,并能誘發小鼠骨髓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SCE)率增加,初步認為是一種致突變的化學物質[9]。
一項研究表明,小鼠兩年暴露試驗發現高劑量組小鼠發生前胃部腫瘤,且僅在雌性小鼠中發現。研究組認為,腫瘤的發生和化合物本身的刺激作用有關。他們推測,嚙齒類動物的前胃部腫瘤是由細胞增生所致。但是由于人類缺乏鼠的前胃器官,這些數據并不適用于人類[10]。
【人類健康效應】
肝臟、心臟、甲狀腺、腎臟毒物,可能的人類致癌物(USEPA)[1]。
百菌清對人體損害*常見的表現為皮膚和黏膜損害,人體接觸后可引起輕度皮炎,如日光性皮炎反應,重度皮炎可有局部腫脹、脫皮,癢甚者抓后可有糜爛。百菌清對眼睛刺激性較大,眼睛接觸后立即會感覺到疼痛、發紅,少數人有過敏反應,臨床癥狀表現為支氣管刺激、皮疹、眼結膜和眼瞼充血。吸入對氣管、支氣管和肺組織刺激較大,可造成肺部輕度間質性炎癥病變[11]。
【危害分類與管制情況】
致癌物名錄
注:PPDB數據庫由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農業與環境研究所開發;PAN數據庫來自北美農藥行動網(PANNA);“—”表示無此項。
【限值標準】
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015mg/(kg bw d),急性參考劑量(ARfD)為0.6mg/(kg bw d),操作者允許接觸水平(AOEL)為0.009mg/(kg bw d)[1]。美國國家飲用水標準與健康基準大污染限值(MCL)為0 g/L,參考劑量為15.0 g/(kg d)[2]。
參考文獻
苯菌靈(benomyl)
【基本信息】
化學名稱:1-正丁氨基甲酰-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
其他名稱:苯來特
CAS號:17804-35-2
分子式:C14H18N4O3
相對分子質量:290.32
SMILES:O=C(n1c2ccccc2nc1NC(=O)OC)NCCCC
類別:苯并咪唑類殺真菌劑
結構式:
【理化性質】
褐色晶體,溶解前分解,飽和蒸氣壓0.005mPa(25℃)。水溶解度(20℃)為2mg/L。有機溶劑溶解度(20℃):氯仿,94000mg/L;丙酮,18000mg/L;二甲苯,10000mg/L;乙醇,4000mg/L。辛醇/水分配系數lgKow=1.4(pH=7,20℃)。
【環境行為】
(1) 環境生物降解性
好氧:土壤中降解半衰期(DT50)典型條件下為67d,實驗室20℃條件下為0.8d;其余文獻報道為0.1~100d,大多數報道為3~12個月[1];PAN數據庫報道的降解半衰期為4.51d[2]。
(2) 環境非生物降解性
在20℃、pH為7的條件下,水解半衰期為0.8d;PAN數據庫報道為0.79d[2]。
(3) 環境生物蓄積性
全魚生物富集系數BCF為27,提示苯菌靈生物蓄積性弱[1]。
(4) 土壤吸附/移動性
吸附系數Koc為1900[1]和1910[2],提示苯菌靈在土壤中有輕微移動性。
【生態毒理學】
鳥類(綠頭鴨)急性LD50=1000mg/kg,魚類(虹鱒)96h LC50=0.17mg/L、21d NOEC=0.011mg/L,溞類(大型溞)48h EC50=0.28mg/L、21d NOEC=0.025mg/L,藻類(Raphidocelis subcapitata)72h EC50=2mg/L,蜜蜂接觸48h LD50=10μg/蜜蜂,蚯蚓(赤子愛勝蚓)14d LC50=10.5mg/kg[1]。
【毒理學】
(1) 一般毒性
大鼠急性經口LD50>10000mg/kg,兔子急性經皮LD50>5000mg/kg bw,大鼠急性吸入LC50=2.0mg/L,大鼠短期膳食暴露NOAEL=125mg/kg[1]。
(2) 神經毒性
無信息。
(3) 發育與生殖毒性
大鼠喂食暴露5000mg/kg[相當于373mg/(kg d)]苯菌靈無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兔子喂食暴露500mg/kg[相當于20mg/(kg d)]的苯菌靈,無致畸性。動物灌胃暴露超過62.5mg/(kg d)的苯菌靈,胚胎畸形率顯著增加[3]。
實驗動物暴露于苯菌靈,出現睪丸質量降低,精子數量減少,生育率下降,這些影響伴隨著一般的其他毒性指標,且在暴露停止后不良效應可以逆轉。大鼠三代繁殖試驗結果表明,母代及子代NOAEL為500mg/kg[相當于20~30mg/(kg d)]。3000mg/(kg d)和10000mg/(kg d)組出現體重降低、睪丸質量降低和精子數量減少,但是未觀察到與劑量相關的生育、交配行為和妊娠期的改變。苯菌靈被認為對生殖系統無選擇性毒性,生殖毒性發生的同時伴隨著整體毒性[3]。
(4) 致突變性與致癌性
大鼠急性經口毒性和急性經皮毒性試驗結果表明,經口和經皮毒性均為低等毒性,對新西蘭白兔皮膚及眼黏膜無刺激作用,Ames試驗和小鼠睪丸初級精母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均為陰性,小鼠微核率在0.2g/kg bw、1.0g/kg bw和4.0g/kg bw劑量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4]。
小鼠喂食暴露苯菌靈兩年,結果發現:1500mg/kg組雄性和5000mg/kg組雌性的紅細胞計數略有下降,1500mg/kg組雄性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比容也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