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畫余味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56157
- 條形碼:9787537856157 ; 978-7-5378-561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畫余味象 本書特色
《畫余味象》為作者朱萬章從事書畫鑒藏與美術史研究之余所寫的小品和藝評文章。萬章先生又是畫家,他的畫,在學界看來就是典型的文人畫,從他的畫中明顯可以看到“聊寫胸中逸氣”或“聊以自娛”的文人豪氣。本書圖文并茂,雖囿于作者自身經歷,全書所涉以嶺南畫派居多,但仍值得一讀。
畫余味象 內容簡介
當下藝術的生態是多元的。 《畫余味象》一書中的各位畫家,多是活躍于二十世紀以來的賢才俊彥。他們的藝術取向與繪畫風格互有異同。他們是當今畫壇的一個側影。也許現在看來,他們中的不少畫作還未完全形成獨特的面貌,有的甚至還顯得稚嫩,但無可置疑的是,他們的種種探知與行跡都是一個時代留給未來的好印記。若假以時日,他們中或將出現一個徐渭或張大千。觀其人,讀其畫,或可為我們管窺當代中國畫發展提供參考。這些畫家,有不少與作者朱萬章有著交游,作者對他們的藝術執著與艱難摸索無不了然于心。每每見到他們的身影,見其充溢著生命意志的藝術作品時,作者便無法抑制為文的沖動。 畫家與作品是畫史的主角。而由此生發的美術活動、書畫鑒藏、藝術贊助、美術展覽等,無不與此休戚相關。因此,在畫家與作品之外,探究展覽、拍賣、傳播、投資、題材等多方面話題,是《畫余味象》的另一特色。
畫余味象 目錄
**輯 史論畫評
傅山的《深山閑游圖》
丁衍庸的葫蘆畫
傳統·創新·融合——施榮宣畫風解讀
學藝交融的梅墨生
文人風雅:唐吟方的字和畫
戚學慧的寫竹趣味
黃澤森人物畫印記
黎明畫風印象
荷畫與山水畫的融合——程小琪繪畫漫議
郭莽園繪畫的意趣
謝天賜與大寫意花鳥
“形”與“意”之融合——林若熹畫風解讀
張弘繪畫的筆墨時尚
王暢懷的山水畫
武婷婷繪畫的意味
劉思東的山水寫生
羅淵繪畫印象
黃健生繪畫隨感
意在工寫之間——周建朋山水畫掠影
孔繁樂的山水長卷
劉德林的山水畫
陶藝家劉藕生的繪畫
朱頌民繪畫意象
吉祥寓意與黃碩瑜的荔枝畫
方土繪畫的形神
圖像的魅力——杭春暉人物畫閱讀
白宗仁山水畫散論
傳統語境中的歐廣勇書畫
拙趣中見張志輝花鳥畫
許昌敏花鳥畫印象
具象之像:盧少球花鳥畫
莊名渠的繪畫意象
南國春來早——《報春圖》解讀
純真與天趣——讀蓮子繪畫有感
第二輯 隨感雜論
當下語境中的傳統書畫展示
拍賣業的興起與博物館書畫征集
學術研究與美術館公共傳播
字畫投資與收藏感言
古典與今典之間——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漫談
寫實與寫意之間——許鴻飛雕塑印象
陳學博雕塑之美
博物館離我們有多遠?
心香一瓣祭英魂
后記
畫余味象 節選
《畫余味象》: 傳統人物畫,向來以“成教化,助人倫”作為其社會功能一的。在20世紀以來的中國人物畫中,這種社會功能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怎樣讓現代人物畫,既傳遞出一種新的人文精神,又不乏個體的筆情墨趣,的確是困擾著很多人物畫畫家的一道學術難題。在閱讀廣東人物畫畫家黃澤森的作品時,發現這道難題被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寫出了答卷,并為現代人物畫畫家提供了一種新的參照體。 黃澤森以畫舞蹈人物*為擅長。他曾遠赴新疆,觀看各種優美的舞蹈,并以鋼筆(或炭筆)速寫,將所見所聞勾畫出來。在此基礎上,他緊緊抓住人物的各種神態,直接以顏色、水墨或線條刻畫出各種舞姿,栩栩如生。其作品既有在新疆等舞蹈人物之寫生,也有創作的舞蹈人物。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眼中人物與心中人物相摻和,具象與意象相融合,形成了黃澤森人物畫的重要特色。 黃澤森的舞蹈人物畫,多是表現一種動感之美。各種律動,各種表情,一回眸,一翹指,一揚腿,一跳躍,都在其筆下表現出來,令觀者仿佛親臨其境。他所描繪的各式舞蹈人物畫,既可以看作是其歷覽各地舞蹈之后的紀實,又可以看作是其對于舞蹈所蘊含之美的心靈解讀。林墉稱其舞蹈人物畫“是一種心中而來的沖動,是一種動極而來的美感”,可謂深得其畫中三昧。 尤為特別的是,黃澤森在繪人物畫時,不僅在線條的勾畫方面爛熟于心,在水墨的敷染、顏色的配搭方面也可謂游刃有余。其線條,既有枯筆,蒼勁老辣;也有濕筆,蒼潤厚重。其靈動飄逸的線條,頗有吳帶當風之遺韻。色彩方面,淡雅的賦色與潤澤的水墨相結合,使其畫整體格調高雅,不落俗套。看得出來,黃澤森在顏色的配搭中,不拘泥于任何條條框框,赭色、黃色、花青、朱砂、胭脂紅,以及濃淡干濕之水墨,都在相互映衫相互交融。濃妝淡抹總相宜。清代畫學理論家蔣驥在其《傳神秘要》中說:“氣色在微茫之間,青、黃、赤、白,種種不同,淺深又不同。氣色在平處,閃光是凹處。凡畫氣色,當用暈法,察其深淺,亦層層積出為妙。”黃澤森也許未必深諳此理,但在其人物畫中,卻可看出其與古人暗合之處。在不經意中,其人物畫詮釋了古人所謂的傳神“秘要”。尤其是水墨的暈染,頗有居廉式的撞水撞粉效果,顯示其駕馭水墨的技巧。此外,無論是寬闊如丈二匹者,還是咫尺如扇面者,黃澤森都能將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別具一格,體現出其高超的造型能力。 黃澤森的人物畫,淵源有自。其畫雖然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展現的是新時代的人物形象,但其意境,仍取法于古。自晉唐以來的人物畫諸家,都是其私淑對象,而其從當代人物畫家如楊之光等處更是獲益良多。因而,在其畫中,不乏古法,也不失今韻。正如黃澤森自己所說:“一面是傳統文化的情懷讓你無法回避,一面是完美的自然律條使你心存敬畏。”正是在這種兼顧的選擇中,黃澤森完成了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的轉型,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黃澤森的人物畫,以其富有活力、樂感而躍動的形象享譽廣東畫壇。畫如其人,從黃澤森的繪畫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曠達、灑脫、解衣般礴的藝術家形象。黃澤森和他所繼承與發揚光大的人物畫筆墨、情趣、意境,已經成為一種符號,這是我閱讀黃澤森人物畫之后一直揮之不去的印記。 在當代廣東畫壇,以畫人物著稱者不乏其人,如楊之光、林墉、劉濟榮、陳振國、伍啟中等,均在其所專工的領域各擅勝場,在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廣東美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而黃澤森正是繼其余緒,以其獨有的藝術風貌,屹立于廣東藝術之林。我想,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在探討當代廣東繪畫中的人物畫時,黃澤森都是不可繞過的一頁。 ……
畫余味象 作者簡介
朱萬章,四川眉山人,1992年畢業于中山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明清美術研究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靠前研究中心研究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