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十大元帥軼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990570
- 條形碼:9787801990570 ; 978-7-80199-057-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大元帥軼事 本書特色
他們從硝煙彌漫的戰爭走來,他們從槍林彈雨中冉冉升起……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們揮兵鏖戰,如歌如泣,如潮如涌,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他們飲馬黃河、長江。進軍廣闊神州大地,直指天涯海角……他們為戰勝靠前外強敵,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和繁榮昌盛。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十大元帥軼事》由彭建冬編著。
十大元帥軼事 內容簡介
《十大元帥軼事》選取了、、等十位元帥戰爭年代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精彩片斷,擷采了共和國成立后他們的人生際遇,并敘述了他們鮮為人知的情感歷程。
十大元帥軼事 目錄
一 艱難起步
二 兩次結婚
三 碰了的壁
四 朱毛會師
五 軍長擔糧
六 蘭香幽遠
七 革命伴侶
八 與陳濟棠合作
九 朱毛不可分
十 與“官女子”的故事
十一 革命紅娘
十二 授勛
十三 工詩善詞,撰聯作對
十四 球迷
十五 在“”中
十六 生命的*后時刻
橫刀立馬:
一、沖撞李德
二、伉儷之緣一線牽
三、酷愛“孔夫子”
四、給小姑娘買書包
五、贏棋的“高招”
六、會有900多斤的產量嗎?
七、為民鼓與呼
八、“也許真理在你那邊”
九、遭遇狂風惡浪
十、*后的吼聲
獨眼戰神:
一、當兵躲進了和尚廟
二、血灑豐都城
三、巧渡金沙江
四、彝海結盟
五、將軍的愛
六、長征歷險
七、借眼睛
八、不搞灶王爺吃糖瓜那一套
九、元帥翻譯家
十、為斗爭而祝賀五十壽辰
十一、自縫征衣
十二、槍傷遍體瘢
十三、談天散步
胡子老總:
一、洪家關的“武狀元”
二、樹旗起義
三、“東京太小,裝不下我”
四、智擒走私商
五、“我聽共產黨的話”
六、怒斬匪首
七、“這譚娃兒不識耍”
八、買南瓜
九、用火燒腳傷
十、“我也當當副班長”
十一、還蒸缽
十二、保媒
十三、從戰斗籃球隊到國家體委主任
十四、“幾條游魚,拖不走漁翁”
十五、蒙冤
鴻才睿智:
一、米湯練字
二、年年難過年年過
三、為孫中山守靈
四、反對段祺瑞
五、擠膿
六、三顧道觀請醫仙
七、槍斃郝鵬舉
八、借詩抒懷
九、下棋也是為革命
十、誠心交友
十一、*早看透
十二、“他不當叛徒,我不姓陳”
十三、參加葬禮
穩健大度:羅榮桓
一、一塊銀元保駕
二、刀下留人
三、眼鏡客談戀愛
四、微山湖畔挽狂瀾
五、打錦州
六、羅帥與“右派”
七、“帶著問題學”的爭論
智勇兼備:
一、執著求學
二、蔣介石眼中“沒出息”的學生
三、孫中山的衛隊隊員
四、尋找
五、活捉了自己的老上司
六、將軍難救妻子的命
七、拉胡琴,打撲克
八、與黃杰結了婚
九、“你要是進城去,腦袋早就搬家了!”
十、司令和老百姓一樣
十一、摘榆錢,挖野菜
十二、元帥看電影
十三、山戀
兩彈之父:聶榮臻
一、“將兵”戰黔軍
二、狹路相逢
三、一葉扁舟
四、整整洗了一夜澡
五、紅軍體育運動大會
六、救了敵人的孩子
七、讓“護國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八、與搭檔
九、養病
十、兩彈之父
十一、“我*愛中國女排”
十二、樹癡
識見過人:
一、與日本人比武
二、蔣介石的通緝犯
三、截獲密電
四、歌聲滿山岳
五、大鬧京西
六、無限風光在險峰
七、游山
八、“劍英善七律”
野心膨脹:
一、八歲定下“娃娃親”
二、曾經“開過小差”
三、支持
四、戲演《廬山雪》
五、“陜北一枝花”
六、情系孫維世
七、與葉群的羅曼史
八、患病之謎
九、因病而成“癮君子”
十、眼中的
主要參考書目
十大元帥軼事 節選
朱德祖籍為廣東韶關。明末清初,國內連年戰亂和饑荒,民不聊生。隨著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朱德的祖先遷徙到了四川;朱德曾祖父留給4個兒子的全部祖業是6畝地。隨著人口的增多,這點土地很難維持生計了。為了生存,朱家不得不租種地主丁邱川的十幾畝地,從此,淪為佃戶了。
朱德出生時,一家三代20多口人住在一起,生活過得很苦。父親朱世林,排行老二,終生務農,性格耿直厚道。母親鐘氏,出身貧苦人家,賢淑和氣,與家人和睦相處。朱德兄弟姐妹共13個,但只活下來8個。
佃戶人家過日子艱難又勤勞。每日清晨,母親總是**個起身,接著是父親、祖父,一家人喂豬的,砍柴的,挑水的,下田的,都忙碌起來……朱家的人穿的是自家紡織的粗布衣,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雜糧。母親用銅錢一般厚的家織土布給孩子們做成衣褲,大的穿過再給小的穿。
在這樣的家境中,朱德漸漸長大了。
朱家祖祖輩輩沒有過讀書人,深受沒有文化之苦。家里無人識字,常常受豪紳、地主的欺負;由于朱家無權無勢,衙門差役更是橫蠻無理,于是父母下狠心:再困難也要培養一個孩子讀書,支撐門戶。在以后的十多年里,為了供給朱德讀書,全家節衣縮食,負債累累。
6歲時,朱德來到了遠房堂叔朱世秦辦的藥鋪埡私塾讀書。在這所私塾的學生中,他年齡*小,但是由于聰穎、刻苦,很受塾師喜愛。他讀書很用功,在所有的學生中,他記字*多,一年就讀完了《三字經》、《大學》、《中庸》和《論語》。
為了使兒子更有長進,父母又送他到丁秀才的私塾中繼續讀書。
在丁秀才的30多名學生中,大都是姓丁的大戶人家的子弟。朱德被指定坐在*后一排。丁家的少爺們生活優越,對讀書不感興趣,不是跑出去玩,便是偷著去看戲。丁先生也得罪不起這些少爺們。
但是,他對朱德卻管教得很嚴,稍有差錯,就要打“手板”。
朱德懂得像他這樣的家境,讀書上學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年紀雖小,卻一刻也不敢忘記父親的期望,讀書從不馬虎。先生講課時,他總是認真聽,讀書、寫字都上進很快。10歲那年,他又到席家砭席聘三門下讀私塾。席先生給他取字為“玉階”。每天清晨,他起身為家里挑水、喂豬,吃過早飯便趕8里路去上學。暑去寒來,他養成了走路迅疾的習慣。朱德從10歲到18歲,在成長過程的這個重要時期,是在席聘三的私塾中度過的。
席先生是一位飽嘗人世辛酸、思想開明的鄉村知識分子。他痛恨惡勢力,有追求報國救民真諦的精神,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廣博的學識。席先生的品行深深感化著、陶冶著成長中的朱德。
在席先生的影響與教誨下,朱德的眼界開闊了,他開始憂慮國家的命運,頭腦中產生了要“富國強兵”的思想。
在這一期間,朱德讀了一些四書、五經和史籍,寫了些詩詞歌賦。他還閱讀了一系列戊戌變法以來出版的新書,很受啟發,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樸素的愛國思想開始在少年朱德的心間滋生了。
1905年,朱德年滿19歲,訊息不靈的鄉村和寒窗苦讀的私塾,已不能滿足他對理想的追求和報國的渴望。朱德決心出去闖一闖。在席先生的鼓勵下,他肩挑行李,步行數十里,來到儀隴縣城。
這是他**次離家外出這么遠。
他是到縣城來參加科舉考試的。縣試發榜,他名列第20名。接著,他又挑著行李步行來到順慶府參加府試。結果,他又一次順利過關。這在朱家,可是從未有過的大喜事。全村一時沸騰了,親戚鄉鄰們紛紛前來祝賀。
正在這時,清政府實行“新政”,宣布自1906年起兩年內一律停止科舉考試,舉辦新學。在革新浪潮的推動下,各種新式學堂雨后春筍般地在各地開辦起來。1906年春,朱德考入了順慶府官立新式小學堂。同年秋,他又考人中學堂。朱德如饑似渴地學習新學國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外語等。
順慶府中學堂監督張瀾、劉壽川及一些教師,曾去日本留學,他們思想開化、激進。張瀾曾對學生們疾呼,現在要亡國滅種了!你們犧牲身家性命也要去救國家!
雖然在這所新式學堂讀書只有一年時間,但是朱德的思想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他萌發了教育救國,讀書不忘救國的思想。同時,他對社會的了解也更多了,他的求知求學救中國的愿望更強烈了。
1907年初春,滿懷對近代科學文化知識的渴求,20歲的朱德又踏上前去成都的路途。他一向認為,必須強體健身,操習武藝,才能在日后為拯救國家危亡效力。在這種認識支配下,他報考了當時為訓練新軍軍士而開設的武備學堂的弁目隊。但是因為全家人反對,他只得放棄這個機會。接著,他又考入四川通省師范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
在體育學堂里,教師們都剪去了辮子,女生多為天足,和男子一樣求學上進。學堂中處處透出新的氣息,這使朱德感到精神振奮。他不放過一切機會,如饑似渴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堅持每天晨起鍛煉,跑步之后練雙杠、木馬,刻苦練習各種體育項目。一年后,在學期屆滿畢業了,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他學習的12門課程中,考試成績在八九十分以上的有修身、教育、心理、算術、教練和器械,其中成績*好的是器械,得了100分。
當時已是清末,中國社會處在大動蕩中,整個國家面臨著變革的風暴。新興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自1905年成立后,在廣東、廣西領導了多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歸于失敗,但影響卻一天天在擴大。在朱德就讀的學堂里,要求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思潮也日益流行。這樣,朱德對國事、對革命更加關心了。他經常和同學們在一起慷慨陳詞,談論強國富民的問題,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這時同盟會的各種活動還處在秘密狀態中,學堂里有3名教師是同盟會會員。朱德雖然希望與他們接觸,但卻無法尋找。一天,不知誰在他枕下塞了一本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他喜出望外,從頭至尾仔細閱讀。刊物上鼓吹革命的文章,對君主立憲派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批判,揭露他們主張的變革不過是“企圖維護腐敗的朝廷”的欺世行為。這些激進的言論,對朱德震動很大。
從體育學堂畢業后,朱德又回到家鄉儀隴縣,隨后,擔任了縣立高等小學堂的體育教習兼庶務。
儀隴雖然是個偏僻山溝里的小城鎮,但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里,新舊勢力的矛盾也同樣無法調和。朱德來此任教后,與同事們一道積極宣傳新觀念,倡議革除舊科目,設立新課程。縣城一些舉人、秀才以及一些地主豪紳反對他們,向縣里誣告他們是“假洋鬼子”。朱德主張學生都要參加體育運動。在體育課上,他要求學生脫下長衫,穿上便于運動的短褲。不料,這竟招來抱有陳舊思想的人們強烈反對,誹謗體育“有傷風化”,是“猥褻的課程”。縣里根據誣告去查封學堂。朱德與進步教師們聯合社會上的開明人士據理力爭,終使縣里撤銷禁令。
這一舉動,在縣城里引起很大反響,學堂重新開學后,學生大量增加。
但是,那些守舊勢力又雇用地痞流氓,尋釁滋事,大打出手。為了學校師生們的安全,朱德挺身而出,教學生武術,實行自衛。
在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一年的經歷,朱德感受到了社會上舊勢力的壓迫和排擠,更看到了社會的腐敗和黑暗,認識到“教書不是一條生路”,決心走一條新路。他要投筆從戎,尋找新的救國之路。
1909年初春,朱德毫不猶豫地辭去教師一職,前往云南昆明報考陸軍講武堂。
臨走前,他奮筆疾書,立下救國誓言:
志士恨無窮,只身走西東。
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他風塵仆仆趕到成都后,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同窗敬熔。兩人一起徒步前往云南,經過多日的長途跋涉,終于在4月底到達昆明。幾經周折,朱德考入了云南陸軍講武堂丙班步兵科。
從此,朱德開始了他漫長的戎馬生涯。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