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192233
- 條形碼:9787030192233 ; 978-7-03-01922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 本書特色
“數字地球”在全球變化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僅為全球變化研究提供了高科技平臺,而且也創造了模擬的實驗條件。全書共6章,內容包括:緒論,數字地球的信息基礎設施,對地觀測計劃及應用技術系統,數字地球系統研究,模擬與實驗,探索研究。同時,本書還重點介紹了與數字地球密切相關的**高技術,包括互聯網的第三次浪潮Grid、GoogleEarth、VirtualEarth、GlassEarth及WorldWind等內容,全面反映了數字地球領域的**技術、**發展戰略目標和研究計劃。
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 內容簡介
“數字地球”在全球變化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僅為全球變化研究提供了高科技平臺,而且也創造了模擬的實驗條件。全書共6章,內容包括:緒論,數字地球的信息基礎設施,對地觀測計劃及應用技術系統,數字地球系統研究,模擬與實驗,探索研究。同時,《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還重點介紹了與數字地球密切相關的新高技術,包括互聯網的第三次浪潮Grid、Google Earth、Virtual Earth、Glass Earth及World Wind等內容,全面反映了數字地球領域的新技術、新發展戰略目標和研究計劃。 《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可作為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專業本科生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的研究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 目錄
序“數字地球”北京宣言(代序)第二版前言**版前言第1章 緒論1.1 數字地球的發展1.1.1 數字地球基本概念1.1.2 數字地球的國外研究現狀1.1.3 數字地球的國內發展狀況1.1.4 數字地球的作用和意義1.2 數字地球的理論基礎1.2.1 地球信息理論1.2.2 地球系統理論1.2.3 地球系統的耗散結構理論1.2.4 地球系統的自組織理論1.2.5 分形維與自相似理論1.3 數字地球的基本框架體系1.3.1 數字地球的內涵1.3.2 對數字地球框架的理解1.3.3 中國數字地球框架體系的思考思考題第2章 數字地球的信息基礎設施2.1 地球信息的國際標準與規范2.2 互聯網的第三次浪潮-Grid2.2.1 網絡技術進展綜述2.2.2 Grid的基本概念2.2.3 Grid Computing2.2.4 Grid的功能2.2.5 國外格網計算研究進展2.2.6 中國格網計算進展2.3 遙感信息系統網絡進展與Grid RSS2.3.1 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2.3.2 中分辨率衛星遙感進展2.3.3 其他衛星遙感進展2.3.4 對地監測衛星的進展2.3.5 航空遙感2.3.6 遙感格網2.4 格網化全球導航衛星系統2.4.1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進展2.4.2 格網化全球導航衛星系統2.5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展與Grid GIS2.5.1 Grid對GIS的影響2.5.2 Grid GIS2.6 數據庫與數據格網(Data Grid)到格網數據庫(Grid DB)2.6.1 數據庫技術進展2.6.2 數據庫及其管理系統簡介2.7 現代管理的新模式與Grid MIS2.7.1 現代管理的體制與機制2.7.2 管理技術的空間化與Grid MIS2.7.3 從IT管理到IT治理2.8 數字地球的綜合技術2.8.1 球面三維技術2.8.2 在線虛擬技術思考題第3章 對地觀測計劃及應用技術系統3.1 行星地球使命與新千年計劃3.1.1 MTPE與NMP-EOS總體計劃3.1.2 EOS的技術系統3.1.3 下一代的EOS-智能對地觀測系統3.1.4 地球觀測星座及其編隊飛行技術3.1.5 載人航天飛機3.1.6 宇宙空間站計劃3.2 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GEOSS3.2.1 GEOSS的概況3.2.2 全球空間數據基礎設施3.2.3 GEOSS的特點3.2.4 GEOSS的應用與服務3.3 Google公司的Google Earth3.3.1 Google Earth簡介3.3.2 Google Earth的基本功能3.3.3 Google Earth系統介紹3.3.4 Google Earth的相關資源3.3.5 Google Earth走進三維地圖時代3.3.6 Google Earth與免費漫游地球3.3.7 Google Mars3.3.8 Google Earth的應用3.4 Microsoft公司的Virtual Earth3.4.1 Virtual Earth平臺3.4.2 Virtual Earth解決方案3.4.3 Virtual Earth實例-Windows Live Local3.5 NASA的World Wind3.5.1 World Wind概述3.5.2 主要功能3.5.3 附件和插件3.5.4 相關資源3.6 Skyline公司的Skyline Globe3.6.1 Skyline TerraSuite軟件簡介3.6.2 SkylineGlobe三維數字地圖服務簡介3.7 Leica公司Leica Virtual Explorer V3.1 3.8 Glass Earth Australia3.8.1 Glass Earth計劃內容3.8.2 Glass Earth的研究與開發思考題第4章 數字地球系統研究4.1 數字地球原型系統(DEPS/CAS)4.1.1 概述4.1.2 數字地球原型系統研究內容4.1.3 數字地球原型系統的系統結構與組成4.1.4 數字地球原型系統的應用4.2 數字地球系統的模式框架( ESMF)4.2.1 空間信息網格( SIG)4.2.2 空間信息格網(SI-Grid)4.2.3 地球空間信息的格網計算4.2.4 基于GSI-Grid的地球系統模式(ESMF)4.3 數字地球的Grid Computlng4.3.1 數字地球的特點4.3.2 與數字地球有關的GridComputing4.3.3 空間信息Grid Computing4.3.4 在Grid環境下的遙感數據處理、服務和共享4.3.5 數字地球的Grid Computing思考題第5章 模擬與實驗5.1 地球系統研究計劃綜述5.1.1 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5.1.2 全球變化的研究計劃5.1.3 探索和預測地球的環境與可居住性研究計劃5.2 NASA地球科學事業戰略計劃5.2.1 了解地球系統5.2.2 戰略計劃的框架5.2.3 NASA ESE路線圖5.2.4 當前的計劃(2002年):描述地球系統的特征5.2.5 未來(2002~2010年):認識了解地球系統5.3 英國量化并理解地球系統計劃5.3.1 簡介5.3.2 QUEST計劃的目標5.3.3 QUEST計劃的預期成果5.3.4 研究計劃5.3.5 培訓5.3.6 涉及的學科5.3.7 與其他計劃的合作及聯系5.3.8 經費情況5.3.9 計劃管理5.3.1 0數據管理5.4 日本JAXA的全球變化與地球模擬研究5.4.1 全球變化研究計劃簡介5.4.2 日本地球模擬器及模擬實驗計劃5.4.3 2005年開展的主要研究項目5.4.4 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思考題第6章 探索研究6.1 數字地球神經系統6.1.1 數字神經系統6.1.2 數字地球神經系統6.2 數字地球工程6.2.1 德國研究聯合會的《地球工程》6.2.2 清潔能源與降低氣候變暖工程6.3 e-Science與Geo-e-Science進展6.3.1 e-Science綜述6.3.2 英國的e-Science狀況6.3.3 Geo.e-Science/互聯網地理學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AA.1 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框架體系簡介與匯編A.2 移動通信衛星資料A.3 中國Grid發展大事記A.4 102個數據庫名錄
附錄BB.1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B.2 關于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在歐共體內建設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指令(條例)的提案和EEA相關的文本B.3 美國等八國《全球信息社會沖繩憲章》B.4 美國提出新一代GPS建議B.5 伽利略驗證衛星G10VE.AB.6 遙感平臺及傳感器列表
展開全部
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 作者簡介
承繼成,男,1930年生,江蘇常州人。莫斯科大學理學博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近期的主要著作有:《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數字地球導論》(科學出版社,2000年);《面向信息社會的區域可持續發展導論》(商務印書館,2001年);《城市如何數字化》(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數字城市——理論、方法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3年);《遙感數據的不確定性問題》(科學出版社,2004年);《精準農業技術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4年);《城市數字化工程》(上冊)(中國城市出版社,2006年);發表學術論文約80篇。 郭華東,男,1950年生,江蘇豐縣人。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歷任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8~2002年);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專家組專家與組長(1992~2000年);國際SAR工作組成員,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執委,國際數字地球學會(ISDE)秘書長及其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全球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協會(GSDI)理事;國際數字地球雜志(IJDE)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等7所大學兼職教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3項,中國科學院等部級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6項;發表論文210篇,出版著作13部;培養博士、碩士生30余名;先后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全國先進工作者。 薛勇,男,1965年生,江蘇徐州人。北京大學理學學士、碩士,英國DUNDEE大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英國皇家特許物理學家(CPhys),IEEE計算機學會和地學遙感學會高級會員,英國物理研究所學術成員(MlnstP),英國遙感和航空測量學會專業會員(AFRSPSo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雜志編輯。已培養博士生6人,碩士生3人,其中4人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1990年以來已發表學術論文103篇(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集),其中被SCI收錄47篇、EI收錄36篇,發表專著一部(合著)。多年來從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定量遙感反演和高性能地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