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3036259
- 條形碼:9787103036259 ; 978-7-103-0362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90個專題梳理我國近代音樂產生與發(fā)展之脈絡, 突出音樂家及其作品為史學本體, 結合音樂教育、音樂理論、音樂表演等各個方面闡述中國近代音樂文化之來龍去脈。
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 目錄
封建皇朝的沒落——鴉片戰(zhàn)爭拉開中國近代歷史帷幕
自西徂東——西方傳教士紛紛踏上中國國土
我決心將生命獻給中國——傳教士狄考文夫婦對中國近代音樂教育的貢獻
中國近代早期的“學堂樂歌”——山東登州《文會館志》中的“唱歌選抄”
洋洋之聲觸耳皆是—近代西式軍樂隊的傳人
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學堂樂歌響徹中國大地
吾國樂界開幕**人——學堂樂歌先驅者沈心工
云滌水涌一瀉千里——近代音樂期刊創(chuàng)始人李叔同
輸入文明而不制造文明,此文明仍非我家物——近代早期音樂理論家曾志志
“候亭”三迎梅蘭芳——張謇創(chuàng)辦“伶工學社”
欲救今樂之失,復古襲西當并進——近代早期音樂創(chuàng)作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史學大師王國維的音樂論著
徽漢融合三甲鼎立——京劇的成熟期
傳統(tǒng)音樂*后一片肥沃土壤——嬗變繁衍的傳統(tǒng)音樂樂種
改弦更張何去何從——近代早期音樂思潮
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近代音樂教育領軍人物蔡元培
……
第二編 20年代音樂(1920—1929)
第三編 30年代音樂(1930—1949)
第四編 40年代音樂(1941—1949)
特選譜例
參考文獻
本書引用中國當代音樂學家文獻人名索引
圖片索引
音響資料目錄
后記
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 節(jié)選
《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 人有人緣,文有文緣。我與再生有半個多世紀相識相知之交;又有近三十年在同一學術領域之密切往來。這種人緣、文緣的交織,也可說“是由緣會”吧,彼此之間,常有心靈的交流與溝通。今再生新著行將問世,向我索序,無可推卻,故略敘其人其書印象之一二。 上世紀50年代前半葉我在山東高校任教,常應社會有關部門之邀作音樂講座,席間有一青年每去聽課。那時不過是印象而已,并無往來,或許由此種下了“緣根”。到70年代末,經好友喬建中引薦。見面后頗為親切,并得悉他已經歷了由中文系畢業(yè)執(zhí)教高中語文。又到專業(yè)歌舞團體任二胡首席,再去博物館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具備多種學科知識結構。不久,他調回高校任教,我便建議他從事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自1980年至今,他在音樂學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再生是性情中人。他書齋中掛著一副對聯(lián):“文章真時性情見。談笑深處風雨來。”正是這種人文追求的神情寫照。再生為人坦誠,勇于直言。相處中一件往事給我印象極深:有一年,為正義之舉,他甚至不惜得罪有關領導,評副教授職稱被壓下三年而毫無悔意。這些。至少說明他具備了一個從事歷史研究的人所應該具備的、直言不諱的史學膽識與品格。 這《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附光盤)》是一部很有個性與特色的著作。再生曾說他自己“在寫作上是一個既不愿意重復別人,也不喜歡重復自己的人”。他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出版后,已獲得史學界廣泛好評。如今,在體例上又以一個個專題形式梳理中國近代音樂歷史的發(fā)展。歷史脈絡清晰.寫作特色新穎;每一個專題,建立在翔實史料基礎之上,讓歷史事實說話:凡引用資料,皆一一注明出處,既廣泛吸收史學界*新研究成果,又不掠人之美,還有助于讀者進行深入思考探究,這樣的學風是值得提倡的。 人文精神是人類文明重要成果之一。我國近代許多音樂家都富于這樣的精神,為近代音樂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可貴貢獻。《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附光盤)》能夠強調對音樂家人文精神的關懷,突出他們的時代成就、歷史地位與個人命運,同時也不回避意識形態(tài)沖突。歷史著作總要給后人留下一些值得思考與借鑒的經驗教訓。我特別愛讀與品味每一專題的開頭與結尾,那里常有畫龍點睛之筆。且不論這些立論與結論是否能夠經得住史學實踐考驗,但畢竟從一個新的視角詮釋中國近代音樂歷史的來龍去脈,同時將作者的心得見解坦陳于世人面前。 一部歷史著作,要能夠成為“信史”,首先必須具有史料和史實的可信性。據(jù)我所知,《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附光盤)》在史料選取與運用上,作者是狠下了一番工夫的。從粗到細,由疏至精,初稿完成后又用了大量時間反復修改。舉一個例子,書中每一位音樂家的生卒時間都詳細到年月日,這一點看似簡單,卻不僅需要查閱許多參考資料,進行辨析考證,還要盡可能與這些音樂家的后人或友人取得聯(lián)系,力求準確,體現(xiàn)對音樂家生命的尊重。史料中歷史細節(jié)的選用,使人讀來更具親切感,拉近了歷史距離。特別書中所敘述音樂家的言行大多能符合當代學子知識結構與人品修養(yǎng)需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他長期從事音樂史教學,對“以史為鑒”有著深刻領會的感悟。其文筆之流暢,邏輯之嚴密,同樣構成《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附光盤)》的一大亮點。 一部新著的出版,必然會存在各種問題或缺陷。這些,尤其需要多聽取史學界同行與讀者的批評意見。相信作者會有這樣的雅量。作序人評說過多,或許會產生某些誤導作用。因為,只有學術界與讀者的評論才真正具有公正性與客觀性。 拋磚引玉.是為序。 ……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