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歷史美國人民(下)(第8版)/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94932
- 條形碼:9787301294932 ; 978-7-301-29493-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歷史美國人民(下)(第8版)/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 本書特色
《美國人民: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第8版)(下冊)》為讀者提供了一份對美國過往歷史引人深思的描述,追溯了美國社會何以呈現為她今天這種樣式,發展到如今的政府形態。行文關注普通民眾與特殊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把對政治事件的討論與其對社會及經濟生活的影響緊密結合到一起,對起源和文化背景各異的所有美利堅民族、社會各階層及他們的生活和經歷做了詳盡的描述。作者們富有想象力的分析,揭示了自1492年到2016年這500多年來塑造了和正在重新塑造美國社會的各種政治、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等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上冊敘述了1492—1877年的歷史,下冊則敘述了1865—2016年的歷史。上冊敘述1492—1877年的歷史,下冊敘述1865—2016年的歷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歷史美國人民(下)(第8版)/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 內容簡介
《美國人民: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第8版)(下冊)》為讀者提供了一份對美國過往歷史引人深思的描述,追溯了美國社會何以呈現為她今天這種樣式,發展到如今的政府形態。行文關注普通民眾與特殊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把對政治事件的討論與其對社會及經濟生活的影響緊密結合到一起,對起源和文化背景各異的所有美利堅民族、社會各階層及他們的生活和經歷做了詳盡的描述。作者們富有想象力的分析,揭示了自1492年到2016年這500多年來塑造了和正在重新塑造美國社會的各種政治、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等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上冊敘述了1492—1877年的歷史,下冊則敘述了1865—2016年的歷史。上冊敘述1492—1877年的歷史,下冊敘述1865—2016年的歷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歷史美國人民(下)(第8版)/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 目錄
第15 章 美國鄉村的現實 609
第16 章 工業美國的興起 645
第17 章 新大都市 689
第18 章 成長中的世界強國 723
第19 章 進步主義者對抗工業資本主義 757
第20 章 大戰 801
第21 章 富庶與焦灼 839
第22 章 大蕭條與新政 879
第23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925
第24 章 “冷戰”時期的寒徹與狂熱:1945 年到1960 年 967
第25 章 戰后美國的國內形勢:1945 年到1960 年 1007
第26 章 反叛與變革:喧囂騷動的1960 年代,1960 年到1969 年 1051
第27 章 騷亂與不滿:1969 年到1980 年 1093
第28 章 保守主義和道路的轉變,1980 年到2016 年 1135
譯后記
下冊詳細目錄
第15 章 美國鄉村的現實
15.1 農業現代化
15.2 西 部
15.3 印第安人家園
15.4 “新南部”
15.5 黑人生活的困頓
15.6 農民的反抗
小結:工業時代的農業
第16 章 工業美國的興起
16.1 工業發展的特征
16.2 工業勞動與勞工階級
16.3 勞資糾紛
16.4 奮斗與成功
16.5 “鍍金時代”的政治
小結:工業資本主義的復雜性
第17 章 新大都市
17.1 工業城市
17.2 新城市地理
17.3 改革中的城市
小結:被改變的城市
第18 章 成長中的世界強國
18.1 邁向帝國之路
18.2 1890 年代的擴張主義
18.3 在古巴和菲律賓的戰爭
18.4 西奧多?羅斯福的強勢外交
小結:大國的責任
第19 章 進步主義者對抗工業資本主義
19.1 社會正義運動 /
19.2 進步時代的工人
19.3 市政和州政改革
19.4 西奧多?羅斯福與公平交易
19.5 伍德羅?威爾遜與新自由
小結:進步主義的局限性
第20 章 大戰
20.1 戰爭初期
20.2 美國卷入戰爭
20.3 軍中經歷
20.4 戰爭對國內的影響
20.5 為和平做準備
小結:大戰的遺產
第21 章 富庶與焦灼
21.1 戰后問題
21.2 欣欣向榮的經濟
21.3 價值觀的沖突
21.4 在希望中沉浮
21.5 政治商業化
小結:繁榮與問題并存的新時代
第22 章 大蕭條與新政
22.1 大蕭條
22.2 經濟衰退
22.3 羅斯福和**次新政
22.4 “百日新政”
22.5 第二次新政
22.6 新政的尾聲
22.7 1930 年代的另一面
小結:大蕭條和新政的多重遺產
第23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23.1 通向戰爭的曲折道路
23.2 戰役與策略
23.3 戰爭的影響
23.4 戰士與國內少數民族
小結:和平、繁榮與國際責任
第24 章 “冷戰”時期的寒徹與狂熱:1945 年到1960 年
24.1 “冷戰”的根源
24.2 遏制蘇聯
24.3 遏制政策在亞洲、中東和拉美
24.4 核武器與“冷戰”
24.5 “冷戰”對國內的影響
小結:透視“冷戰”
第25 章 戰后美國的國內形勢:1945 年到1960 年
25.1 經濟繁榮
25.2 人口和技術變遷
25.3 共識與一致性
25.4 福利國家的鞏固
25.5 另一個美國
小結:富庶中的憂慮
第26 章 反叛與變革:喧囂騷動的1960 年代,1960 年到1969 年
26.1 約翰?肯尼迪:“亞瑟王”歲月
26.2 林登?約翰遜與“偉大社會”
26.3 與共產主義的持續對峙
26.4 越南戰爭與國內騷亂
小結:政治與社會動亂
第27 章 騷亂與不滿:1969 年到1980 年
27.1 自由主義的衰落
27.2 在越南的持續努力
27.3 憲法沖突及其后果
27.4 對社會改革的不懈求索
小結:修補裂痕
第28 章 保守主義和道路的轉變,1980 年到2016 年
28.1 保守主義時代的新政治
28.2 社會改革的復雜性
28.3 經濟和人口的變化
28.4 對外政策與“冷戰”的終結
28.5 近年來的情況
小結:回顧近年來的歷史
譯后記
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歷史美國人民(下)(第8版)/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 作者簡介
(美)加里·納什(Gary B. Nash,1933—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休教授、杰出研究教授,美國歷史學家組織前任主席,全國學校歷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講殖民地和革命時代的美國歷史,在學術上特別關注普通人民在構建歷史中的作用。著有《輝格黨人和政治學》(獲1970年美國歷史協會zu1佳書)、《城市考驗:政治變化、政治覺悟和美國革命的起源》(獲1980年普利策獎)、《鍛造自由:費城黑人社會的形成,1720—1840》(獲1989年美國歷史協會zu1佳書)等。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