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全五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9123
- 條形碼:9787108059123 ; 978-7-108-0591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全五冊) 本書特色
在20世紀的中國史學史上,鄧廣銘先生(1907—1998)占有重要的一席。他畢生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宋遼金史方面貢獻尤多,在海內外學術界有著重要的影響。 今年是鄧廣銘先生誕辰110周年,三聯書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書系”精裝本,以為紀念。四傳二譜將以新的面貌和讀者見面,先生的著述繼續開悟、滋養著我們一代又一代。 今年是鄧廣銘先生誕辰110周年,三聯書店推出先生的代表作“宋史人物書系”精裝本,以為紀念。四傳二譜將以新的面貌和讀者見面,先生的著述繼續開悟、滋養一代又一代青年讀者。 30年代,鄧廣銘在北大上四年級時,選修了胡適開設的“傳記文學習作”課。這門課要求每位學生做一篇歷史人物的傳記,胡適開列了十幾個歷史人物供學生選擇,其中宋代人物有歐陽修和陳亮。鄧廣銘在此之前曾寫過一篇有關浙東學派的文章,于是便決定寫一篇《陳龍川傳》,作為他的畢業論文。1936年春,鄧廣銘完成了這篇12萬字的畢業論文,得到胡適的很高評價,胡適給了他95分,并寫下這樣的評語:“這是一本可讀的新傳記。……寫朱陳爭辨王霸義利一章,曲盡雙方思致,條理脈絡都極清晰。”胡適還到處對人稱贊這篇論文,“逢人滿口說鄧生”。 這件事情對鄧廣銘以后的學術道路發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之所以選擇宋史研究作為其畢生的學術事業,他之所以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來撰寫歷史人物譜傳,先后寫出《陳龍川傳》、《岳飛傳》、《辛棄疾》、《王安石》這四部奠定其學術地位的宋人傳記,與胡適都有很大關系。可以說,一部《陳龍川傳》,基本上決定了鄧廣銘一生的學術方向。 與本系列其他傳記不同的是,此書采用純然敘述的體裁,不羼雜考證和議論的成份在內,而把詳審的考訂工作,收于書后作為附錄三則。這使得傳記敘述的文思酣暢淋漓而一以貫之,亦保證專題的考據更加凝練集中。 與一般史學家不同的一點,他不但研究歷史,而且寫歷史。他的幾本傳記,像《王安石》、《岳飛傳》、《辛棄疾傳》等等,都是一流的史書,表現出他的史才也是非凡的。 ——周一良 家父辭世前,曾經吟誦辛棄疾祭奠朱熹的文字:“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這段沉郁而又慷慨的話語,正是家父傾盡畢生之力抒寫刻畫的宋代歷史人物共同形象的概括,也體現著他心之所思、情之所系的不懈追求。 ——鄧小南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全五冊) 內容簡介
《岳飛傳》 岳飛是南宋杰出的愛國將領,為國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勛。他出生于北部中國的普通農民家庭,代表著苦難中的人民,懷著保衛鄉邦、敉平禍患、拯救萬千苦難同胞的強烈愿望,而畢生奮斗于酷烈的戰場。 岳飛被民族敗類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他的生平事跡與言論精神一度被有意掩埋。其后的幾個世紀中,撰述者繼起,卻難免虛夸蹈襲之誤。 《岳飛傳》為作者宋代人物研究之力作,也是綜括研究兩宋之際政治軍事的重要史著。此書初版于1945年抗戰勝利之日,后經兩度大幅增訂修改,再版于1983年。書中準確地勾畫出岳飛生活的時代輪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飛的事功、形象和豐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對于這一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評價。凡此種種,皆反映出作者的“考索之功”與“獨斷之學”,得到學界“以非凡之史才,寫一流之史書”(周一良語)的高度稱譽。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北宋政治改革風云中的領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當北宋中期積弊已深、內憂外患擾攘之際,以一身任天下之責,推展以富國富民強兵為宗旨的變法革新運動。其才識“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其文行“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其魄力“能于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蘇軾語)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為當時思想界的先進人物,同時也成為脫離了廣大知識階層的人物。加以政治風云的變幻,傾瀉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濁水、誣謗丑化,始自其生前,至南宋則愈演愈烈,幾近千年而未得滌清。 鄧廣銘先生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始,歷經半個世紀之久,傾注了巨大心力,四寫王安石,體現出一個史學大家的時代眼光與嚴謹精神。作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展現出一個頗具特色的熙寧變法改制時期,凸顯出一個抖落掉污染、誤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能夠以其本來的風度和豐采,再現于讀者面前。 《辛棄疾傳辛稼軒年譜》 辛棄疾(稼軒)不僅是學識博洽、才氣磅礴的南宋詞壇巨擘,也是具備多方面才智的英雄豪杰人物,文才武略兼而有之。他早年投身抗金起義,歸宋后力主恢復,為國家生民貢獻出全部的智計韜略;他仕宦所及,以興利除弊為己任,有干才,有作為。然其雖有經世之才志,卻多遭誹謗擯斥而不得大用,壯志難酬,赍志以歿。近千年來,他的果毅之資、剛大之氣,他英偉磊落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操,他以詞作篇什傳達的慷慨沉摯理念與盤旋激蕩之意境,曾經激勵過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對于這樣一位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學史上均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歷來不乏論述。然能采征多方面史料,加以辨析考證,從而撰成系統全面之研究性傳記者,則首推鄧廣銘先生之《辛棄疾傳》。英雄雖逝,然其一生之事跡精神,卻藉此傳記,傳于后世而不朽。 《年譜》提綱挈領地闡論了南宋時期的諸多軍國大事,置人物于時代波瀾之中。作者以細大不捐為原則,集枝節為輪廓,積破碎為整體,詳考稼軒生平行實。全書分年隸事,亦兼用紀事本末之體,以綜貫敘述,使讀者得見事件原委。 《韓世忠年譜》 韓世忠(1089—1151)南宋著名抗金將領。陜西綏德人。在與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宋金戰爭中,力抗金軍,功業卓著。多次上疏反對宋廷對金屈服議和。敢于面詰秦檜,為岳飛伸張。統兵馭將有方,所部號“韓家軍”,與“岳家軍”齊名。 作者博參群書,多所考訂,40年代,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寫成此年譜。直到今天《韓譜》仍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并作為鄧廣銘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而列入宋史人物“四傳二譜”。 《陳龍川傳》 南宋思想家陳亮,世稱陳龍川。婺州(今浙江金華)永康人。因此,他的學說稱為“永康學派”,為浙東學派當中的一支。他力主抗金,收復中原;變革國策,強化中央;與朱熹就“王霸義利”展開辯論,提倡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功利主義,反對空談性命道德的理學家,后世稱作宋代思想史上有名的“王霸義利之辯”。陳亮還是文學家,政論文章氣勢磅礴,詞作亦很豪放。有《陳龍川集》傳世。 翻開南宋的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屈辱到令人氣短的畫圖。當大多數人被危急存亡的關頭所震撼,感到無可措手的苦悶,甚至因以灰心絕望的時候,亦有人竭盡心力,挽狂瀾于既倒。具有“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的龍川先生陳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陳亮一生特立獨行,操心危,慮患深,挺身而出欲負荷時代使命,獨當救亡大任;卻終因其清醒熱烈而困頓蹉跌。與他的一幕悲劇緊相聯系的,是那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悲劇。鄧廣銘先生懷抱“理解之同情”,施以融鑄貫串之力,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一個時代的輪廓,展現出陳氏鮮活明朗的人格。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全五冊) 目錄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全五冊) 作者簡介
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歷史學家。1907年出生于山東省臨邑縣。193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史學系,此后傾畢生精力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與研究,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文革”后,出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曾擔任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先后當選為中國史學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學界譽其為“二十世紀海內外宋史第一人”。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