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文庫以河南為例: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80207
- 條形碼:9787030580207 ; 978-7-03-05802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文庫以河南為例: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研究 本書特色
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點在縣域。縣域城鎮化是*經濟的城鎮化和*鄉土的城鎮化,產業發展是縣域城鎮化的核心和關鍵。本書站在“三農”的視角,按照不同的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把縣域城鎮化分為四種范式:鄉鎮工業推動型城鎮化、龍頭企業融合型城鎮化、返鄉創業帶動型城鎮化、產業轉移拉動型城鎮化。在此基礎上,從河南省工業化城鎮化的大局出發,適應不同特點、分類施策,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文庫以河南為例: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研究 內容簡介
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點在縣域。縣域城鎮化是很經濟的城鎮化和很鄉土的城鎮化,產業發展是縣域城鎮化的核心和關鍵。陳維忠著的《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研究--以河南為例/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文庫》站在“三農”的視角,按照不同的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把縣域城鎮化分為四種范式:鄉鎮工業推動型城鎮化、龍頭企業融合型城鎮化、返鄉創業帶動型城鎮化、產業轉移拉動型城鎮化。在此基礎上,從河南省工業化城鎮化的大局出發,適應不同特點、分類施策,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
本書以傳統農區縣域發展和鄉村振興為使命,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了一座有效連接的橋梁,不僅對區域經濟學、管理學和經濟地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且對政府部門、企業管理者謀劃和指導縣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具有一定的參閱價值。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文庫以河南為例: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研究 目錄
叢書序
序
前言
**章 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理論研究
**節 城鎮化——遵循發展規律的歷史抉擇
一、縣域城鎮化研究
二、縣域城鎮化市民化轉型、空間轉型、就業轉型的理論研究
三、縣域城鎮化過程中的“三農”問題研究
第二節 縣域城鎮化——傳統農區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
一、縣域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
二、縣域城鎮化是傳統農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基本路徑
三、縣域城鎮化是破解城鄉二元、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舉措
第三節 分類推進縣域城鎮化——因地制宜的科學施策
一、鄉鎮工業推動型城鎮化
二、龍頭企業融合型城鎮化
三、返鄉創業帶動型城鎮化
四、產業轉移拉動型城鎮化
第二章 鄉鎮工業推動型城鎮化:長垣經驗
**節 引言
第二節 長垣經驗
一、長垣概況
二、長垣經驗的基本范式
第三節 南蒲社區案例
一、南蒲社區概況
二、南蒲社區建設過程
三、南蒲農村新型社區帶動下的“三化協調”
四、南蒲社區建設取得的成效
第四節 長垣經驗中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二、土地流轉和宅基地復耕
三、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第五節 啟示和建議
一、工業化是推進城鎮化的基礎動力
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要循序漸進
三、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四、探索推動土地制度創新
五、積極推進管理制度創新
第三章 龍頭企業融合型城鎮化:中鶴模式
**節 引言
第二節 中鶴模式
一、中鶴模式的產業架構
二、中鶴新型城鎮化的空間開發模式
第三節 中鶴模式下新型城鎮化機制
一、共同收益是中鶴模式的社會動力
二、農民市民化是中鶴模式的內生動力
三、多元化的收入結構是中鶴模式的經濟動力
第四節 中鶴模式的主要經驗和推廣意義
一、綠色安全食品必須實現農業規模化生產
二、農業規模化生產需要城鎮化作為支撐
三、以第二產業為龍頭帶動**產業、輻射第三產業
第五節 中鶴模式需要防范的問題
一、企業發展的持續融資問題
二、農民按照工業化組織進行生產的問題
三、宅基地的復耕周期較長、成本高問題
四、企業辦社會問題
第六節 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建議
一、加速全產業鏈融合進程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
三、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協同推進的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
四、探索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模式
第四章 返鄉創業帶動型城鎮化:固始現象
**節 理論依據——分子能量躍遷
第二節 固始現象
一、固始概況
二、勞動力外出務工現狀
三、外出務工分析
四、返鄉發展
第三節 固始返鄉創業經驗總結
一、經濟驅動力
二、社會驅動力
三、文化驅動力
第四節 固始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
二、返鄉創業的后勁不足
三、返鄉創業項目單一
四、政策落實不到位、不及時
第五節 政策建議
一、創造寬松的創業環境
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
三、拓寬創業信息渠道
四、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素質培訓
五、加大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支持力度
第五章 產業轉移拉動型城鎮化:民權探索
**節 產業轉移背景下產城關系辨析
第二節 民權探索
一、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的創造性實踐
二、民權產業集聚區:農區工業化的載體和平臺
三、民權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推進產城融合的探索
四、民權社區居住調查
第三節 民權產城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產城駐滯”延緩了進程
二、要素配套與服務能力不足
三、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
第四節 對策建議
一、夯實基礎配套支撐
二、強力推進縣域就近城鎮化
三、高標準創新社會服務
四、發揮政府與市場合力
第六章 “三農”視角下河南縣域城鎮化系統分析
**節 堅持遵循規律,準確把握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一、工業化發展階段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二、河南工業化發展階段評價分析過程
三、河南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程度分析
第二節 堅持分類引導,以人為本推進新型城鎮化
一、基本分類
二、基本策略
第三節 適應新常態新趨勢,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
一、縣域城鎮化是適應農村消費升級趨勢、以提升生活水平為導向的城鎮化
二、縣域城鎮化是適應返鄉創業趨勢、以產業發展為基本的城鎮化
三、縣域城鎮化是適應進城買房趨勢、以住房和教育為拉動的城鎮化
四、縣域城鎮化是適應土地流轉趨勢、以農村土地規模化為基礎的城鎮化
五、縣域城鎮化是適應農村居住人口減少的趨勢、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流轉的城鎮化
六、縣域城鎮化是適應農村經濟社會變遷趨勢、重構鄉土中國的城鎮化
第四節 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一、基本信息
二、影響土地承包規模擴大的因素
三、大戶經營意愿
四、土地承包合同
五、土地租金情況
六、種植大戶的擔心
七、銷售渠道
八、種植大戶的需求分析
九、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對策建議
第七章 新時代河南推進四化同步加快高質量發展研究
**節 深入研判形勢,用好戰略機遇
一、第三次工業革命
二、第三次消費革命
三、綠色安全革命
第二節 把握內在邏輯,用好國家戰略
一、把握“四張牌”的內在邏輯
二、打好“四張牌”的標志是實現“三大轉變”
第三節 聚焦重點任務,加快動能轉換
一、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全力引進優質增量
二、搭建“五個一批”創新平臺,構建自主創新體系
三、打造一批現代產業基地,加快推動“三個轉變”
四、立足“大城市、大農村”并存的現狀,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五、突出“四港聯動、五流匯聚”,持續提升以樞紐經濟為重點的基礎能力
第四節 加強軟環境建設,匯聚出彩中原的合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蟬蛻時期的痛苦和希望——關于鞏義市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調研報告
附錄二 開放合作推動傳統農區工業化的典范——關于原陽縣家居產業園運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展開全部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文庫以河南為例:基于產業動力的縣域城鎮化研究 作者簡介
陳維忠,男,1975年9月出生,河南柘城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河南大學經濟地理學博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應用經濟學博士后,長期從事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等相關研究。
郵箱:hncwz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