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緒論
一、健康評估課程的起源和發展
二、健康評估課程的內容
三、健康評估課程的學習方法與要求
第二章 健康評估的內容與方法
**節 健康資料
一、健康資料的類型與來源
二、健康資料的內容
第二節 健康評估的方法
一、交談
二、身體評估
三、其他方法
第三章 身體評估
**節 一般狀態評估
一、性別
二、年齡
三、生命體征
四、發育與體型
五、營養狀態
六、意識狀態
七、面容與表情
八、體位
九、步態
第二節 皮膚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三節 淋巴結的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四節 頭面部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五節 頸部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六節 胸壁與胸廓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七節 肺與胸膜的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八節 心臟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九節 周圍血管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十節 腹部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十一節 生殖器、肛門與直腸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十二節 脊柱與四肢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十三節 神經系統評估
一、健康史
二、身體評估
第十四節 全身系統評估
一、全身系統評估的基本要求
二、全身系統評估的項目、內容和方法
第四章 心理與社會評估
**節 概述
一、心理與社會評估的目的
二、心理與社會評估的方法
三、心理與社會評估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 心理評估
一、認知功能
二、情緒與情感
三、應激與應對
四、自我概念
五、價值觀與信念、信仰
第三節 社會評估
一、角色
二、家庭
三、文化
四、環境
第五章 特殊人群的評估
**節 孕產婦的評估
一、孕產婦的身心特點
二、評估要點與注意事項
第二節 兒童的評估
一、兒童的身心特點
二、評估要點與注意事項
第三節 老年人的評估
一、老年人的身心特點
二、評估要點與注意事項
第四節 殘疾人的評估
一、殘疾人的身心特點
二、評估要點與注意事項
第五節 精神障礙病人的評估
一、精神障礙病人的身心特點
二、評估要點與注意事項
三、精神評定量表的應用
第六章 臨床檢驗
**節 概述
一、實驗室檢驗的主要內容
二、實驗室檢驗與臨床護理
三、影響實驗室檢驗結果的主要因素
四、血液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第二節 臨床血液學檢驗
一、血液一般檢驗
二、溶血性貧血常用實驗室檢驗
三、出血、血栓與止血檢驗
四、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第三節 排泄物及體液檢驗
一、尿液檢驗
二、糞便檢驗
三、腦脊液檢驗
四、漿膜腔積液檢驗
第四節 臨床常用生物化學檢驗
一、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實驗室檢驗
二、血清脂質和脂蛋白測定
三、糖代謝的臨床生物化學檢驗
四、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測定
五、腎功能檢驗
六、肝功能檢驗
第五節 臨床常用免疫學檢驗
一、免疫球蛋白檢驗
二、血清補體檢驗
三、病毒性肝炎標志物檢測
四、腫瘤標志物測定
五、自身抗體檢驗
第六節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
一、標本采集的一般原則
二、標本采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三、標本運送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四、各種常用標本采集及注意事項
第七章 醫學影像檢查
**節 X線檢查
一、概述
二、X線檢查前的準備與處理
三、呼吸系統x線檢查
四、循環系統X線檢查
五、消化系統X線檢查
六、泌尿系統結石x線檢查
七、骨骼系統x線檢查
第二節 計算機體層成像
一、概述
二、CT檢查前準備與處理
三、CT在臨床中的應用
第三節 磁共振成像
一、概述
二、MRI檢查前準備與檢查后的處理
三、MRI診斷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 超聲檢查
一、概述
二、超聲檢查前的準備與處理
三、超聲檢查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 核醫學檢查
一、概述
二、核醫學檢查前的準備
三、核醫學檢查在臨床中的應用
第八章 心電圖
**節 心電圖的基本知識
一、心電圖產生原理
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及命名
三、心電圖導聯體系
第二節 正常心電圖
一、心電圖測量
二、心電圖波形特點與正常值
第三節 常見異常心電圖
一、心房、心室肥大
二、心肌缺血
三、心肌梗死
四、心律失常
五、藥物和電解質紊亂對
心電圖的影響
第四節 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臨床應用
一、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步驟
二、心電圖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 其他常用心電圖檢查
一、動態心電圖
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第九章 健康資料的整理、分析與記錄
**節 健康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一、護理診斷的概念與發展
二、護理診斷與醫療診斷的區別
三、護理診斷的構成元素
四、護理診斷的分型
五、合作性護理問題
六、護理診斷的思維方法
七、護理診斷步驟
第二節 健康評估記錄
一、健康評估記錄的意義
二、健康評估記錄的基本要求
三、健康評估記錄的格式與內容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實踐指導
附錄二 北美護理診斷協會護理診斷一覽表(2015—2017)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