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美眼看孫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12994
- 條形碼:9787209112994 ; 978-7-209-1129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眼看孫子 內容簡介
歷史上,《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圣典”,孫武被尊為“兵圣”。《孫子兵法》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光芒而久傳不衰,也因其無與倫比的美感而贏得各維、各域人們的廣泛喜愛。開掘孫子兵學中的美學“礦藏”,既為古代兵學研究開辟了蹊徑,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走出增添了美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動力。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著眼新時代的要求,把《孫子兵法》應有的美學價值充分地挖掘出來、張揚出來、運用出來,更具現實和深遠意義。路秀儒著的《美眼看孫子》是迄今**部系統研究孫子美學的著作。 《美眼看孫子》從賞析中國傳統美學范疇入手,用中國傳統美學這把“金鍬”去挖掘《孫子兵法》中美的成分,尋找美的蹤跡,淘漉美的珠璣。 《美眼看孫子》用22個字概括了《孫子兵法》的美,圍繞每個字進行了深入闡釋。
美眼看孫子 目錄
一 “全”之美
二 “和”之美
三 “仁”之美
四 “大”之美
五 “遠”之美
六 “動”之美
七 “游”之美
八 “善”之美
九 “中”之美
十 “象”之美
十一 “境”之美
十二 “明”之美
十三 “勢”之美
十四 “氣”之美
十五 “韻”之美
十六 “味”之美
十七 “悟”之美
十八 “神”之美
十九 “妙”之美
二十 “真”之美
二十一 “兼”之美
二十二 “術”之美
二十三 “簡”之美
二十四 “辭”之美
參考書目
后記
美眼看孫子 節選
《美眼看孫子》: “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色調之一,中國古典美學很看重“和”這個范疇。所謂“和”,就是指事物多樣性的統一,以及事物內部存在的各種對立因素的完美統一,又指整個宇宙合乎規律的發展。《說文解字》釋義:“和,相應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孔子的整個美學突出強調“和”,他在《論語·學而》中提出了“禮之用,和為貴”的著名思想。其實,“和”這個概念并不是孔子首先提出來的,在他之前的史伯就說過。據《國語·鄭語》記載,史伯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又說:“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他認為,只有不同的聲、色、味的統一(“和”),才產生美,如果只是單一的聲、色、味的簡單重復(“同”),就不能產生美。孔子繼承了春秋時期的這種“和”的美學思想,把“和”視為“天下之基,萬物之本”,并為荀子和《樂記》所繼承與發揮。對“和”的“美感”,《禮記·中庸》做了進一步的闡發:“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孔子的美學思想或許影響到了與之同時代的孫武,“和”的美學理念在《孫子兵法》中有生動的體現。孫武堅持和運用事物多樣性的有機統一、各種對立因素的有機統一的思想觀點,將“和”的美學思想滲透和體現于他的兵學之中,順應了戰爭活動和用兵作戰的內在規律,也為他的兵學理論增添了美感,從而為《孫子兵法》注入了獨有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影響力。 (一)和平之美 《國語·楚語上》中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近皆無害焉,故日美。”寥寥“俗語”之間,即把圉與國、階層與階層、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和睦相處之美,如同張擇端那幅《清明上河圖》中的風景、風情、風俗之美,形象而生動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戰爭雖然是人類數千年發展史中的主線與主題,也是推動社會嬗變的生動力量,但和平始終是人類無限向往與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中國古代的先哲們,一直都在為遏制戰爭、謀求和平大聲疾呼。上古時代的典籍《周易》《尚書》,就主張“親睦九族”“協和萬邦”。 墨家主張“非攻”,儒家也不贊成人類之間的戰爭,尤其對非正義戰爭一直持反對態度。比如衛靈公向孔子討教兵陣之事,孔子不僅以“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論語·衛靈公》)予以婉拒,而且第二天就離開了衛國。不是孔子不懂“軍旅之事”,而是因為衛靈公是個“無道之君”。無道而好戰的君主,孔子教之以攻伐制勝之術,豈不是助紂為虐?道不同不相為謀。于是,無力制止衛靈公的孔子,只好選擇了遠離。 孫武所處的春秋晚期,諸侯割據,戰亂頻仍,“爭地以戰,殺人盈野;征城以戰,殺人盈城”,中華大地可謂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孫武早年曾為避禍而遠遷吳國,飽受戰亂之苦。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文化影響的孫武,對戰爭破壞性、危害性的認知在不斷深化,和平與戰爭的美丑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形成,對戰爭的排斥感在內心深處升騰,并*終占據了主導地位,追求和平成為孫武基本的價值取向。孫武在他的兵書中主張并呼吁君王和將帥們,堅持“不戰”“慎戰”“少戰”,盡力讓戰爭與和平的天平向和平這邊傾斜,通過“化干戈為玉帛”或壓減戰爭來擴大和平空間,推進人類和平發展;即便非戰不可,也要力爭“易戰”“速戰”“巧戰”“微戰”,力避惡戰、久戰、消耗戰,*高限度地約束和控制戰爭行為,*快速度地恢復和平,*大程度地減少非和平手段帶來的災難,謀求戰爭“兇效應”的*小化。 ……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