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回眸青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59978
- 條形碼:9787539659978 ; 978-7-5396-599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眸青陽 本書特色
陳曉農,柯宏勝主編的《回眸青陽》,以當年下放知青為主,敘述大家在青陽生活期間的那段人生經歷和個性體驗,重溫四十年前青陽的風土地貌,抒發(fā)人文情懷,并由此展現(xiàn)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皖南山區(qū)人民生活圖景的詩歌散文合集。當然,本書也有青陽籍人士謳歌、懷念青陽故鄉(xiāng)的優(yōu)秀詩文。 書中的作品,飽含了對過往生活、人物的回憶,對青陽優(yōu)美風光、淳樸鄉(xiāng)情的贊美,對青陽巨大變化的歌頌,整體格調昂揚向上。
回眸青陽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六部分, 以詩歌、散文、繪畫、書法、歌曲等形式追憶了合肥知青在青陽的歲月, 介紹了青陽的歷史。書中的作品, 飽含了對過往生活、人物的回憶, 對青陽優(yōu)美風光、淳樸鄉(xiāng)情的贊美, 對青陽巨大變化的歌頌, 整體格調昂揚向上。
回眸青陽 目錄
寫在前面——編輯《回眸青陽》流淌的情思
一、新詩回眸青陽
不會淡忘的那段時光——獻給曾在青陽插隊的兄弟姐妹
哦,老三屆
九華山花臺春色(外一首)
聞見家鄉(xiāng)的味道
致知青——紀念上山下鄉(xiāng)四十五周年
生我養(yǎng)我的村莊
知青生活點滴
命運之歌
踩下青春印跡的地方
古剎鐘聲
龍的傳人
二、韻律思念青陽
陳國良詩詞
陳維虞詩詞
程朝佛詞曲
崔璋詩詞
賀鎮(zhèn)德詩詞
李萌靜詩詞
吳宗仰詩詞
鄒建一詩詞
趙曉源詩詞
陳慶法詩歌
閔曉葦詩歌
趙曉源歌曲
賀鎮(zhèn)德歌曲
三、散文飄逸深情
伴隨一生的記憶——插隊生活點滴
**次上山砍柴
首次上黃山
雨中牧童
九華看日出
游九子巖
下放記憶
少女跳井為哪般
難忘的一次回家返鄉(xiāng)路
難忘的情結——寫在實驗中學同學下鄉(xiāng)三十周年之際
親歷牛打角
站立的河
烙在心中的眼神——一位青陽知青美麗的記憶
埂上往事
清韻蓉城
花屋遙遙
難忘故鄉(xiāng)那條路
村頭,那不應忘記的紀念
紅花草
知青生活雜憶
知青往事
寫點真的東西(外二篇)
蹉跎歲月(外一篇)
青通河畔的春天
萬紫千紅的地方
我的采桑子
往事在心中飄蕩
家在青陽
故鄉(xiāng)的春雪
四、歷史定格記憶
萬階嶺上知青吟
故鄉(xiāng)情思
友誼地久天長
定格的歷史場景(一)
定格的歷史場景(二)
岑默的繪畫
陳國良的書法
五、青陽掌故傳說
青陽縣及其鄉(xiāng)鎮(zhèn)的由來
青陽古橋知多少
“金錢”誘我苦登山九華傳說真神奇
鳳凰松的傳說
九華山柯村的傳說二則
美女尖——青陽方言故事
青陽磨子山傳奇
一個村莊的禮讓
六、緬懷青陽旗幟
人生寄語
沈培新先生日記選摘
永遠的沈培新——他無意于人生之不朽
永遠的思念——記安徽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文聯(lián)原主席沈培新二三事
長者·老師·風范——深切緬懷沈培新先生
痛悼沈培新先生
編后記
回眸青陽 節(jié)選
《回眸青陽》: 九華山后山沒有還俗的僧人,有幾十位和尚和十來位尼姑,組織了一個佛教隊。仁德師父當時有五十來歲了,在佛教隊里是屬于年輕的,就由他來當隊長。廟里擁有一些山場.出產毛竹和木材。還有一些旱地,可以種一些小麥、山芋充當口糧。再就是一些茶園,每年的茶季忙碌幾個月,采茶、炒茶、賣茶葉是佛教隊的一項主要的收入!拔幕蟾锩苯o僧人們帶來的*大改變就是:僧人也要自食其力,自己養(yǎng)活自己。當?shù)卣吭陆o一定的糧食計劃,但是需要僧人自己掙錢來買.因此,掙錢對于這些年老體弱的僧人來說是一件大事。俗話說靠山吃山,廟里有山場,砍伐毛竹、杉木也是一筆大的收入。但是,從山上將竹子和杉木背下來,是很重的體力勞動。只有請當?shù)氐霓r民背下山,賣給當?shù)氐墓╀N社之后,再支付工資。雖然錢很少,但是農民們也很樂意,因為他們的勞動力有地方出賣了。僧人們也很高興,廟里的重體力活經常是由一些農民來干的,廟里也正是有和當?shù)剞r民們這樣的關系.才使得僧人們能夠撐下來! ∥**次見到仁德師父是20世紀70年代,后來和仁德師父接觸得多了,就沒有什么隔閡了。有一次,我上后山,去了雙溪寺,仁德師父問我,晚上來不來廟里?接著又說,來了我就可以看到我沒有看過的東西。晚上,我進到廟里,只見七位師父圍坐在大殿菩薩的前面,仁德師父坐在中間,頭上戴了頂像唐僧戴的那種帽子。七位師父手執(zhí)各種法器,在仁德法師的帶領下,口中念念有詞,每個人都凝神專注的樣子。在師父們的面前,跪著幾個老鄉(xiāng),在隨著師父們口中的誦念不住地磕頭起身磕頭。儀式一直持續(xù)了幾個小時。后來仁德師父告訴我,這是在為亡靈超度。很多時候都是在人們的一再要求下,僧人們偷偷地做一回。每做一次法事,七位僧人忙六個多小時,可以得到三十斤的糧票,也算是生活補貼吧。 雙溪寺的右下手一百米,走幾十個臺階,彎了幾彎,有兩塊黝黑黝黑的大石塊,圓溜溜的,并排立著,就像是從山上滾落下來的。每塊石頭足有一間房子大小,兩塊石頭中間,是連著的三個水池,墨綠墨綠的,*里的一個尤其特別,不時從水底冒出一個個白色的點點,慢慢地上升,仔細看看,是一個個晶瑩的水泡,到了水面上就像在天鵝絨的毯子上點綴了一顆顆的瑩白瑩白的珍珠。這樣的一個泉眼,這樣的神奇景象,我只是在雙溪寺才**次見到。人們在這三個水池外,再用石頭砌就了一個稍大一些的池子,用于平時的洗滌。池與池之間用碎石隔開,*外的池子連著一條被水草覆蓋的小水溝,撥開這些綠色的小草,可以發(fā)現(xiàn)一小股清水在緩緩地流動,一直流到下面的石頭縫里。水池正面一塊石頭的上方篆刻著“龍王井”三個大字,下面的落款已經模糊了。旁邊鑿平的一款石面上,模模糊糊地有一些字跡,也無法辨認了,應該是對“龍王井”的記敘吧。 ……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