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國防工業出版社強耦合雙光學微腔系統中單粒子的操控與測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16472
- 條形碼:9787118116472 ; 978-7-118-1164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防工業出版社強耦合雙光學微腔系統中單粒子的操控與測量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CAIDA宏觀拓撲測量項目的測量技術及其拓撲數據的獲取方法、宏觀拓撲結構中新生與消亡節點特征、Internet宏觀拓撲結構的進化特征、Internet宏觀拓撲結構的自復制特征、Internet宏觀拓撲結構的突變特征、物聯網中拓撲結構應用等內容。
國防工業出版社強耦合雙光學微腔系統中單粒子的操控與測量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腔QED研究的意義及其應用
1.3 腔QED研究進展與概況
1.3.1 強耦合腔QED系統
1.3.2 光頻區腔QED的發展現狀
1.3.3 新型腔量子電動力學系統的研究進展
1.4 單個原子的全控制
1.4.1 光學偶極阱俘獲和操控單個原子
1.4.2 微型光學腔俘獲和操控單個原子
1.4.3 單個原子內態的操控
1.5 研究進展與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2章 腔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測量方法
2.1 引言
2.2 J.C模型
2.3 開放的量子系統
2.4 光頻區腔QED系統的主要參數
2.5 腔QED學系統中的若干測量
2.5.1 單個原子位置信息
2.5.2 原子的溫度測量
2.5.3 輻射的統計及其關聯特性的測量
2.6 小結
第3章 實驗裝置
3.1 引言
3.2 真空系統
3.3 銫原子磁光阱冷卻與俘獲系統
3.4 高精細度雙光學微腔
3.5 新搭建的頻率鏈系統
3.5.1 激光系統的設計和搭建
3.5.2 傳導腔的設計和搭建
3.5.3 頻率鏈的鎖定
3.6 單個原子的偶極俘獲與熒光探測系統
3.6.1 遠失諧偶極俘獲系統
3.6.2 單個原子熒光探測和收集系統
3.6.3 數據采集及時序控制系統
3.7 小結
第4章 單粒子的操控和測量
4.1 引言
4.2 單光子計數方法
4.2.1 數據采集卡(P7888)及SPCM
4.2.2 單光子計數的概率統計
4.2.3 不同光場的二階相干度
4.2.4 傳統的libT實驗
4.3 單個原子的俘獲與測量
4.3.1 微尺度光學偶極阱及其描述
4.3.2 實驗裝置及參數
4.3.3 偶極阱中單個原子的俘獲及其成像
4.3.4 單個原子的熒光信號探測
4.3.5 偶極阱中單個原子壽命的測量
4.3.6 單原子輻射熒光的統計性質
4.4 光場非經典性及其度量方法
4.5 基于DoubleHBT’方案的非經典判據
4.5.1 新的非經典判據的提出
4.5.2 基于多SPCM的理論分析
4.5.3 不同入射光場時的結果
4.5.4 與可分辨光子數探測器方案的比較
4.5.5 實驗研究
4.6 小結
第5章 基于雙cQED系統的飛行比特之間的糾纏轉移
5.1 引言
5.2 基于高精細度雙光學微腔糾纏轉移的理論模型及其實驗意義
5.3 驅動光場為NOON態時的結果
5.4 驅動光場為糾纏相干態時的結果
5.5 飛行比特間糾纏的度量
5.6 在現有實驗可操控條件下原子以不同方式運動時的結果
5.7 考慮損耗后兩飛行比特間糾纏的動力學演化過程
5.7.1 在現有實驗條件下所得出的結果
5.7.2 在損耗很大時所得到的結果
5.7.3 兩飛行比特間糾纏以外其他的量子關聯及其度量
5.8 小結
第6章 單個原子內態的操控
6.1 引言
6.2 單原子內態的選取和初始化
6.3 (Raman)激光的獲得
6.4 單原子內態的控制和測量
6.5 單原子的RabiFlopping
6.6 討論和小結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1.1 引言
1.2 腔QED研究的意義及其應用
1.3 腔QED研究進展與概況
1.3.1 強耦合腔QED系統
1.3.2 光頻區腔QED的發展現狀
1.3.3 新型腔量子電動力學系統的研究進展
1.4 單個原子的全控制
1.4.1 光學偶極阱俘獲和操控單個原子
1.4.2 微型光學腔俘獲和操控單個原子
1.4.3 單個原子內態的操控
1.5 研究進展與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2章 腔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測量方法
2.1 引言
2.2 J.C模型
2.3 開放的量子系統
2.4 光頻區腔QED系統的主要參數
2.5 腔QED學系統中的若干測量
2.5.1 單個原子位置信息
2.5.2 原子的溫度測量
2.5.3 輻射的統計及其關聯特性的測量
2.6 小結
第3章 實驗裝置
3.1 引言
3.2 真空系統
3.3 銫原子磁光阱冷卻與俘獲系統
3.4 高精細度雙光學微腔
3.5 新搭建的頻率鏈系統
3.5.1 激光系統的設計和搭建
3.5.2 傳導腔的設計和搭建
3.5.3 頻率鏈的鎖定
3.6 單個原子的偶極俘獲與熒光探測系統
3.6.1 遠失諧偶極俘獲系統
3.6.2 單個原子熒光探測和收集系統
3.6.3 數據采集及時序控制系統
3.7 小結
第4章 單粒子的操控和測量
4.1 引言
4.2 單光子計數方法
4.2.1 數據采集卡(P7888)及SPCM
4.2.2 單光子計數的概率統計
4.2.3 不同光場的二階相干度
4.2.4 傳統的libT實驗
4.3 單個原子的俘獲與測量
4.3.1 微尺度光學偶極阱及其描述
4.3.2 實驗裝置及參數
4.3.3 偶極阱中單個原子的俘獲及其成像
4.3.4 單個原子的熒光信號探測
4.3.5 偶極阱中單個原子壽命的測量
4.3.6 單原子輻射熒光的統計性質
4.4 光場非經典性及其度量方法
4.5 基于DoubleHBT’方案的非經典判據
4.5.1 新的非經典判據的提出
4.5.2 基于多SPCM的理論分析
4.5.3 不同入射光場時的結果
4.5.4 與可分辨光子數探測器方案的比較
4.5.5 實驗研究
4.6 小結
第5章 基于雙cQED系統的飛行比特之間的糾纏轉移
5.1 引言
5.2 基于高精細度雙光學微腔糾纏轉移的理論模型及其實驗意義
5.3 驅動光場為NOON態時的結果
5.4 驅動光場為糾纏相干態時的結果
5.5 飛行比特間糾纏的度量
5.6 在現有實驗可操控條件下原子以不同方式運動時的結果
5.7 考慮損耗后兩飛行比特間糾纏的動力學演化過程
5.7.1 在現有實驗條件下所得出的結果
5.7.2 在損耗很大時所得到的結果
5.7.3 兩飛行比特間糾纏以外其他的量子關聯及其度量
5.8 小結
第6章 單個原子內態的操控
6.1 引言
6.2 單原子內態的選取和初始化
6.3 (Raman)激光的獲得
6.4 單原子內態的控制和測量
6.5 單原子的RabiFlopping
6.6 討論和小結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