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華僑出版社浮生六記(純美悅讀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73823
- 條形碼:9787511373823 ; 978-7-5113-738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華僑出版社浮生六記(純美悅讀版) 內容簡介
《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余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蕓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于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
中國華僑出版社浮生六記(純美悅讀版) 目錄
下篇:浮生
卷一:閨房記樂
卷二:閑情記趣
卷三:坎坷記愁
卷四:浪游記快
附錄(前四卷)
《浮生六記》原文
中國華僑出版社浮生六記(純美悅讀版) 節選
《浮生六記(純美悅讀版)》: 我半生奔波游歷,足跡遍及天下,只有四川中部、貴州中部和云南還未曾去過。只是所到之處,往往追隨他人行程,行色匆匆,縱然有山水怡情,更多的時候卻如過眼云煙一般,只能觀其大概,無暇探尋領略幽微偏僻之處的勝景。 偏偏我又喜歡事事獨出心裁,堅持己見,不愛人云亦云。即使是品詩論畫,也總存著“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游山玩水更是如此。我總覺得,所謂“名勝”,在于各人觀感心得。有些雖然盛名之下,卻沒有什么特別佳妙動人之處,而有些雖然籍籍無名,卻自有幽微美妙之處,不是“名勝”卻引人入勝。 所以我想要把生平經歷的“勝景”,在這里一一記下。我十五歲時,父親做山陰知縣趙公的幕僚,我隨侍父親身邊。當時杭州有位趙先生,名傳,號省齋,學問很好,名氣很大,趙公請他到山陰,教孩子們讀書。父親也讓我拜到趙先生門下求學。 閑暇之時,我曾隨大人們出游,到吼山(在紹興越城區皋埠鎮,原名“犬亭山”,又名“狗山”,后改為“吼山”,風景奇秀)。此山離山陰縣城十余里,沒有道路可通。 到了山邊,就看見一個石洞,上面有一片橫石,裂痕宛然,仿佛馬上就要掉落下來。劃船從這片石頭下進入山洞,豁然開朗,四周都是懸崖峭壁,中間空曠敞亮,俗稱為“水園”。 水邊建有五間石頭亭閣,對面的石壁上刻著“觀魚躍”三個字。目測水并不深,傳說水中有大魚。我投了點魚餌到水里,卻只有不到一尺的小魚跳出來吃食。 石閣后有路,直通另一處的“旱園”,園中拳頭大小的石頭叢生矗立,有的橫闊如手掌,有的呈石柱狀,頂端平坦、頂著大石,人工斧鑿的痕跡清晰可見,讓我覺得索然無味。 游玩之后,大家在水邊石閣中飲宴,下人們放起鞭炮,轟然一爆,周遭群山回聲徹響,仿佛晴空霹靂。這是我兒時出游*初的記憶。 可惜當時年少,雖在山陰,卻未能到蘭亭(紹興蘭亭鎮蘭渚山下,就是王羲之與友人們“蘭亭雅集”并寫下《蘭亭集序》的地方)、禹陵(在紹興會稽山麓,又名“禹穴”,即是傳說中大禹的墓地)一游,至今仍覺遺憾。 跟隨父親在山陰的第二年,趙省齋先生因父母年事已高,不愿出門在外,就把學堂搬回家中。我就跟隨先生前往杭州讀書,得以暢游西湖勝景。 西子湖畔諸般美景,我覺得景觀營造之精妙,龍井(杭州翁家山龍井曾有堂軒泉石,被稱為“篁嶺卷阿”,為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出色,小有天園(在杭州南屏山麓,曾與南京的瞻園、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并稱清乾隆時期“江南的四大名園”,亦是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次之。 *有看頭的“石景”,要數天竺寺的飛來峰(飛來峰在靈隱寺,東麓有下天竺即法鏡寺、中天竺即法凈寺,上天竺即法喜寺,合稱“三天竺”),還有城隍山的瑞石古洞(城隍山即吳山,在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為成片山嶺,瑞石古洞在其中的紫陽山,又稱“紫陽洞”或“雪風洞”)。 *好的水景在玉泉(在仙姑山北青芝塢口),水清澈,魚兒眾多,活潑可愛而有生趣。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