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之工程震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49597
- 條形碼:9787502849597 ; 978-7-5028-495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之工程震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組織科研人員對四川九寨溝地震所造成的工程震害進行了翔實的科學考察, 考察內容包括地震烈度調查與復核、房屋建筑震害、基礎設施震害以及滑坡地質災害等, 對人員傷亡原因進行了分析。對于提高城鄉(xiāng)防震減災能力和減少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之工程震害 目錄
第1章地震基本概況
1.1地震參數
1.2發(fā)震構造
1.2.1塔藏斷裂帶
1.2.2岷江斷裂帶
1.2.3虎牙斷裂帶
1.2.4雪山梁子斷裂帶
1.3強地震動
1.3.1主震數據處理
1.3.2余震數據處理
1.3.3儀器地震烈度
1.4地震烈度
1.5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
1.5.1死亡人員情況分析
1.5.2死亡原因特點分析
1.6災后重建
第2章地震災區(qū)概況
2.1災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
2.2地震災區(qū)社會經濟狀況
2.2.1農業(yè)
2.2.2工業(yè)
2.2.3固定資產投資
2.3地震災區(qū)建筑物基本情況
第3章調查范圍及工程結構概況
3.1調查區(qū)域概況
3.1.1調查點與震中位置關系
3.1.2調查房屋數量及比例
3.1.3房屋破壞比
3.1.4按使用功能分類的破壞比
3.2房屋建筑概況
3.2.1公共建筑
3.2.2自建民居
3.2.3生命線工程
第4章工程結構震害
4.1調查區(qū)域概況
4.1.1框架結構房屋
4.1.2多層底框砌體結構房屋
4.1.3木構架房屋
4.1.4其他類型結構房屋
4.1.5思考與建議
4.2生命線工程
4.2.1電力系統
4.2.2供水系統
4.2.3交通系統
4.2.4通信系統
4.2.5供氣系統
4.2.6思考與建議
第5章其他震害
5.1地質災害
5.2小結
第6章建筑結構強余震反應觀測
6.1引言
6.2建筑結構地震反應余震流動觀測
6.2.1臺陣布設情況
6.2.2結構地震反應觀測記錄獲得情況
6.3小結
第7章地震災害特點分析與建議
7.1震害偏輕原因分析
7.1.1震源深
7.1.2強震持時短頻率高
7.1.3工程結構抗震設防烈度高
7.1.4建筑場地利于抗震
7.1.5災區(qū)人口分布密度低
7.2對應急工作的建議
7.2.1震災應急預評估
7.2.2工程震害地震應急調查
7.2.3大震強余震結構反應觀測
7.2.4烈度評定方法改進研究
7.2.5針對地質災害的應急救援技術裝備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九寨溝7.0級地震現場工作簡報
附錄B九寨溝7.0級地震發(fā)表內容
1.1地震參數
1.2發(fā)震構造
1.2.1塔藏斷裂帶
1.2.2岷江斷裂帶
1.2.3虎牙斷裂帶
1.2.4雪山梁子斷裂帶
1.3強地震動
1.3.1主震數據處理
1.3.2余震數據處理
1.3.3儀器地震烈度
1.4地震烈度
1.5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
1.5.1死亡人員情況分析
1.5.2死亡原因特點分析
1.6災后重建
第2章地震災區(qū)概況
2.1災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
2.2地震災區(qū)社會經濟狀況
2.2.1農業(yè)
2.2.2工業(yè)
2.2.3固定資產投資
2.3地震災區(qū)建筑物基本情況
第3章調查范圍及工程結構概況
3.1調查區(qū)域概況
3.1.1調查點與震中位置關系
3.1.2調查房屋數量及比例
3.1.3房屋破壞比
3.1.4按使用功能分類的破壞比
3.2房屋建筑概況
3.2.1公共建筑
3.2.2自建民居
3.2.3生命線工程
第4章工程結構震害
4.1調查區(qū)域概況
4.1.1框架結構房屋
4.1.2多層底框砌體結構房屋
4.1.3木構架房屋
4.1.4其他類型結構房屋
4.1.5思考與建議
4.2生命線工程
4.2.1電力系統
4.2.2供水系統
4.2.3交通系統
4.2.4通信系統
4.2.5供氣系統
4.2.6思考與建議
第5章其他震害
5.1地質災害
5.2小結
第6章建筑結構強余震反應觀測
6.1引言
6.2建筑結構地震反應余震流動觀測
6.2.1臺陣布設情況
6.2.2結構地震反應觀測記錄獲得情況
6.3小結
第7章地震災害特點分析與建議
7.1震害偏輕原因分析
7.1.1震源深
7.1.2強震持時短頻率高
7.1.3工程結構抗震設防烈度高
7.1.4建筑場地利于抗震
7.1.5災區(qū)人口分布密度低
7.2對應急工作的建議
7.2.1震災應急預評估
7.2.2工程震害地震應急調查
7.2.3大震強余震結構反應觀測
7.2.4烈度評定方法改進研究
7.2.5針對地質災害的應急救援技術裝備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九寨溝7.0級地震現場工作簡報
附錄B九寨溝7.0級地震發(fā)表內容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