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齋堂 本書特色
北京文化,一城三帶叢書 擦亮北京“金名片”——讓卷帙浩繁的地方志書走向大眾
齋堂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京華通覽》的一個分冊。在原來的《北京地方志古鎮圖志叢書·齋堂》基礎上整理,利用原來已有成果,重新編著。以記述了齋堂古鎮自建制之處至今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軍事、貿易、軍事、貿易、教育等方面的源流變遷和重要史實、文物、傳說,把對北京文化的研究觸角引向邊緣和縱深,對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體化研究推進了一步。該書從事物發端起講述,詳古略今,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齋堂 目錄
明代以前長城
概 述 / 1
遺 址 / 7
前桑峪古人類遺址 / 7
東胡林人遺址 / 7
天仙背洞第四紀更新世晚期古人類生活遺址 / 8
大東宮新石器時代古人類生活遺址 / 8
西大臺新石器時代遺址 / 9
獅子溝戰國至漢代遺址 / 10
白羊石虎村漢代遺址 / 10
古磚窯 / 10
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東齋堂村舊址 / 11
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部西齋堂舊址 / 11
古鎮山莊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 13
文 物 / 14
石磨棒、陶缽等疑似古代遺物 / 14
齋堂角樓漢代箭鏃 / 15
齋堂元代窖藏 / 15
西齋堂村元代壁畫墓 / 15
貞節匾 / 17
官方通報 / 19
呂家村煮石鐵鍋 / 19
白虎頭村金代石虎枕 / 20
明代三箍鐵炮 / 20
古民居 / 23
爨底下村 / 23
靈水村 / 25
東北山村舉人王金度宅院 / 27
西胡林村古民居 / 27
民居建筑裝飾藝術 / 29
磚雕 / 29
石雕 / 30
木雕 / 31
壁畫 / 32
影壁 / 35
石 刻 / 36
墓碑類石刻 / 36
記事類石刻 / 42
告示類石刻 / 45
功德類石刻 / 46
明代賈三近詩碣 / 47
現代碑刻 / 49
古 橋 / 53
沿河城西門外石橋 / 53
黃嶺西古橋 / 54
牛戰村石拱橋 / 54
過街樓 / 55
前桑峪過街樓 / 55
火村過街樓 / 56
西齋堂過街樓 / 57
古戲臺 / 58
東齋堂村古戲臺 / 58
沿河城古戲臺 / 58
靈水龍王廟古戲臺 / 59
馬欄村古戲臺 / 60
西胡林九圣廟古戲臺 / 60
桑峪藥王廟古戲臺 / 61
古 井 / 62
關城古堡
火村古井 / 62
牛站古井 / 63
爨底下古井 / 64
沿河城古井 / 64
石 臼 / 64
石碾石磨 / 66
古樹名木 / 68
古堡關城 / 74
沿河城的修建 / 75
齋堂城垣的修建 / 80
大寒嶺關城 / 84
附近城堡 / 85
軍事設施 / 86
石羊溝的軍事設施 / 86
沿河口防線及其隘口關城的修建 / 87
空心敵臺的修建 / 89
戰 事 / 94
金軍兩過京西出奇兵 / 95
毛立芳戰死九龍凹 / 96
盧象升大戰石頭城 / 98
民國以后戰事 / 99
辦學興教
寺廟宮觀
民俗風情
舊 學 / 105
社學 / 105
義學 / 106
私塾 / 107
興辦新學 / 111
譚天元和下清水小學 / 111
湯銘鼐與師范傳習所 / 114
王旭與齋堂女子學堂 / 115
宛平縣抗日高級小學(田寺抗高) / 115
宛平縣立高級小學(簡稱“縣高”)/ 116
北岳三中 / 116
齋堂中學 / 117
寺 廟 / 120
儒教 / 120
佛教 / 122
道觀 / 135
教 堂 / 144
民 俗 / 148
婚俗 / 148
喪俗 / 155
人生禮儀 / 160
節日習俗 / 161
祭祀習俗 / 170
民風民諺 / 176
戲劇音樂與花會 / 182
戲曲 / 183
音樂 / 193
花會 / 194
方 言 / 196
齋堂話的范圍 / 196
齋堂話的特點 / 196
后 記 / 201
齋堂 節選
遺 址前桑峪古人類遺址1993年,北京地質調查所在桑峪村馬蘭臺地發現了人類骨化石,化石屬右側股骨上端,較為完整。化石出于馬蘭臺地底部的黃土狀土層中,上距地表7米許。化石點剖面是北京古冰緣發育和保存*好的地點,發現有古冰楔。經專家鑒定,屬于晚更新世古人類化石。化石出露層位表明,其年代在11萬年以前,屬于第四紀的冰川時期。前桑峪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表明齋堂盆地一帶,自舊石器時代起就是古人類的活動區域之一,遺址的發現將門頭溝區人類存在的歷史上溯到11萬年以前。東胡林人遺址位于東胡林村西,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二級階地上,高東胡林屈肢遺骸出河床25米。考古界先后于1966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對該遺址進行了4次挖掘,出土了數具人骨化石和螺殼項鏈,骨鐲及石器等文化遺物。經過鑒定,在東胡林遺址出土的遺物距今1萬年左右,填補了山頂洞人之后北京地區人類發展鏈條中的一段空白,在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天仙背洞第四紀更新世晚期古人類生活遺址天仙背洞在齋堂鎮所轄沿河城黃草梁南麓天津關,洞內堆積物地層屬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虎、豹、羊等動物化石在此地被發現。大東宮新石器時代古人類生活遺址該遺址位于沿河城大東宮村山坡上。遺址東北、西南位置較高,下邊為小東宮村及山澗,西部為梯田。遺址南北長約300米,遺址中部有泉水和水池。在遺址南端曾出土磨光石斧一件,長0.11米,寬0.07米,石斧完整。還出土細青石磨光石鑿一件。西大臺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位于齋堂鎮西大臺村,20世紀60年代,西大臺村李海云的父親在羊圈掘土時挖出制作陶器碾軋黏土的兩根石棒,一根完好,另一根已斷,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塊長0.8米、寬0.3米的“磨板”。遺物出土后,石棒被小孩拿著玩耍而遺失,“磨板”則被上交中國歷史博物館,經專家鑒定,乃新石器時期文物,現在門頭溝區博物館收存展出。同樣的東西,毗鄰的青白口村也有發現:2008年6月1日,門頭溝區民俗協會趙永高等在青白口村村民家中發現出土的一件石磨棒和一塊石磨板。石磨棒呈圓柱形,長34厘米,周長18厘米,一側平,有明顯磨痕;石磨板呈長方形,長47厘米,寬24.5厘米,厚4厘米,平面和兩頭有明顯磨痕,是村民建房挖地基時挖出來的。經專業人士鑒定,這些是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該遺址位于齋堂鎮沿河城獅子溝村(豐沙鐵路37號洞上邊),東、西、北三面臨永定河。遺址在一個小山包的平臺上,東西距離約30米,南北約45米,面積1350平方米。地面無依存建筑,遍布戰國夾砂紅陶片,器型有大型細繩紋陶罐和盆口沿等。據說*近有個羊倌在該地又有斬獲,文物正在核查中。白羊石虎村漢代遺址該遺址位于齋堂鎮沿河城白羊石虎村北約10公里處,遺址坐西朝東,在山前臺地上,南北與東西各邊長300米,面積90 000平方米。遺址中部有較大面積的燒土層,曾出土細弦紋漢代夾砂紅陶片,遺址西部有墓葬。位于柏峪村東北1.5公里的山洼處,此地人稱“百窯”,在其東側200米有地名曰“晾臺”。山腰黃土層深厚純凈,地堰壘砌了大量的殘城磚。現存殘窯7座。窯呈圓形,直徑約3米,窯壁燒結堅硬。還有許多尚未發掘的磚窯,其結構與高度不詳。黃草梁距磚窯4公里,明代萬歷年間在黃草梁修6座磚砌空心敵臺、一座石砌空心敵臺及巨石壘砌的城墻,于是就地取材就近燒磚,此處窯群為當時遺跡。柏峪村長城磚窯是門頭溝目前發現*大*完整的古磚窯遺址,門頭溝區政府1998年公布其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類似古磚窯的遺跡齋堂鎮還有多處。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東齋堂村舊址1938年3月下旬,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魏國元任縣長,政府設在東齋堂村萬源裕商號,5月焦若愚接任縣長。此院坐西朝東,大門在東北角,院東西長10.3米,南北寬9.45 米。西房面闊6間,長 16.2 米,進深5米,硬山板瓦,臺基高0.66 米。東房形制同西房,南房3間,北房形制同南房。現房屋為在原址復建,東西房僅見地基。1938年9月,日軍占領齋堂川,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萬源裕被燒毀。舊址位于西齋堂村聶家大院。院落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長約40米,寬約20米。原建筑均為板瓦合瓦,小皮條脊,檐下有滴水。**進院落,門樓坐北朝南,雕花皮條脊,硬山。墀頭磚雕回紋,戧檐磚雕牡丹,黑漆板門,門下5級踏步。大門北側為影壁,大門東側南房5間,西房已坍塌。第二進院落北房7間,建于1米高的臺基上,東配房3間,西配房已坍塌。第三層南房5間,第四層正房7間,東配房2間,西配房5間。1938年3月,鄧華奉聶榮臻司令員命令,率**支隊第三大隊,挺進齋堂,開辟平西根據地。1938年5月,八路軍**二○師宋時輪支隊奉命由雁北進入齋堂川,與鄧華支隊會合,1938年6月8日組成第四縱隊,下轄2個支隊,1個獨立營,1個騎兵大隊,共 5000余人,司令部即設在聶家大院。1938年9月,日軍占領齋堂川,聶家大院被燒毀,現只有門樓為原建,其余房屋均按原形制復建。1981年被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在馬欄村,為農民集資興辦。1997年7月7日開館,辟4個展室。**展室“挺進軍成立前后”,反映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開辟平西根據地的歷史。第二展室“挺進軍戰斗歷程”,重點反映實現“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辟平北”的抗戰史實。第三展室“馬欄村抗戰斗爭史”,主要反映馬欄人開展抗戰斗爭的史實。第四展室:恢復司令部作戰指揮部舊址原貌,以陳設實物為主,門楣上懸蕭克將軍親筆書寫的“冀熱察挺進軍駐地”匾額。農民集資興辦的革命陳列館在北京僅此一家。1997年9月6日被市政府列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齋堂 作者簡介
師昌璞,房山志辦的副主任,參與《北京房山區志》的編纂工作,曾出版《北京地方志·風物圖志叢書》中《齋堂》一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