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一葉秋-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70163
- 條形碼:9787510870163 ; 978-7-5108-7016-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葉秋-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本書特色
作為一個小說作者,尤其生于現代,經常自詡為創造之人,殊不知充其量不過是夷堅、伯益、大禹。一量聽到了、看到了可喜可愕之跡,就急忙轉述于他人,此市井之常情,一切都是聽說而已。這正是春、夏、秋、冬系列作品的本質,一言以蔽之:民間。
《一葉秋》是一部短篇小說集。作家張大春再度展現嫻熟之極且深具當代感的書場敘事技藝,編織中國傳奇筆記材料,重新演繹成此故事集。《一葉秋》十二篇故事說的也正是一些有關“先見之明”的有趣傳說。全書文筆幽默、風趣,引人入勝,可讀性很強。
一葉秋-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內容簡介
《一葉秋》為作家張大春的中國傳奇筆記材料小說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三本。演罷《春燈公子》市井豪俠江湖快意,拾掇《戰夏陽》知識分子官場怪態,作家張大春再度展現嫻熟之極的書場敘事技藝,編織中國傳奇筆記材料,溯探正史和傳說罅隙之間,那些遭沉埋和隱匿的有趣傳說。《一葉秋》十二篇故事,說的是“識時務”的人們在濁濁世道中,處變化之際,識福禍道理。更有各路鬼怪妖狐,各顯神通;仙凡遇會,事跡不凡。
一葉秋-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目錄
貳·蘇小小
叁·三娘子
肆·黃十五
伍·郭老媼
陸·杜麻胡
柒·野婆玉
捌·楊苗子
玖·老莊觀
抬·狐大老
拾壹·俞壽賀
拾貳·潘一絕
一葉秋-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節選
《一葉秋》:
中國古史對于西藏民族——吐蕃——的起源有兩個基本的看法,一說是屬于西羌種;一說是東晉末年南涼國主(鮮卑人)禿發利鹿孤的后代。
但是在西藏人自己的民族觀看來,他們是觀世音菩薩和一個女魔所生的六個子女的后代,而王室則是印度阿育王的后裔。西藏的**個王叫仰賜贊普,差不多與漢文帝同時,下衍三十一代,到松贊干布(漢史稱之為“棄宗弄贊”)首度與漢文化交鋒,絡繹于途,往來不絕。彼時國都叫邏些城,就是今天的拉薩。
史料記載也許不一定準確,但是神奇之事未嘗不可能發生,松贊干布大約活了近百歲——從陳宣帝初年到唐高宗即位(公元560年到650年左右),而在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開始向中土朝貢,接著就是求婚。唐室拒絕了這個請求,而吐蕃方面則認為這是吐谷渾(音讀吐浴渾)從中破壞,因而對吐谷渾發動了侵略戰爭。一直到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侯君集督師,大敗吐蕃于松州(今四川省松潘縣)城下,松贊干布謂}罪,還是請婚,這一回唐室居然答應了,乃有文成公主遣嫁之事。
可是一旦松贊干布謝世,兩造關系隨即逐漸惡化,到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更有薛仁貴討伐之役。薛仁貴這一次在大非川鎩羽潰師,士卒幾乎盡數為吐蕃兵殲滅,吐谷渾也算是亡了,國境盡淪于吐蕃,而黨項諸羌族可以說完全為吐蕃所兼并。
回頭再看唐室于吐蕃坐大之后的局面:
唐代宗(公元762年到779年)時藩鎮世襲:廣德元年(763年),時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后,代宗封安、史降將為節度使,仍駐守原地,遂啟藩鎮割據之端。時以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治于恒州(今河北正定);以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治幽州(今北京西南);以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成德、盧龍、魏博號稱“河北三鎮”,“河北三鎮”和山東的淄青(治所在青州,今山東益都)、河南的淮西等節度使,在諸藩鎮中*為跋扈,“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將吏,私貢賦,天子不能制”。代宗末年,田承嗣死,由其侄田悅繼任魏博節度使,乃開藩鎮世襲之惡例。從此,割據一方的節度使擅甲兵、專刑賞,父死子襲,官爵自封,戶籍不報中央,賦稅不入朝廷,儼然是國中之國。
在藩鎮和吐蕃之間,出了這么一個故事。
盧龍節度使李懷仙治幽州時,與地方耆老交際,原先不過故示親民、虛應故事而已,未料因此而迷上了星學五術,日夜推算窮通夭壽之理。累積了越多的觀察和分析,就算得越發精準,有百不爽一之稱,老百姓背地里不叫他節度使,都叫李仙,他也不以為忤,甚至還沾沾自喜、津津樂道。
……
一葉秋-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作者簡介
張大春,臺灣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東。
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著作等身,曾獲多項華語文學獎項。“大唐李白”系列,是其融歷史、傳記、小說、詩論于一體的新力作;擬以百萬字的篇幅,再造詩仙李白的一生,重現大唐盛世的興衰。
首部曲《少年游》,透過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蹤游歷,為讀者解開詩人的身世、師從之謎。出版后即獲評為《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金石堂2013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誠品、金石堂、博客來年度暢銷中文書。
第二部《鳳凰游》,講述青年李白在大唐社會變動劇烈的時候,沿長江而下、奇遇不斷的浪游生活。憑借驚人的才情,既無經驗亦無功名的李白,得到上至公侯下至歌姬胥吏的青睞。然而,出身的羈絆卻一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第三部《將進酒》,進入李白生命中一段緩慢而關鍵的時光—婚姻。出蜀浪游第三年,李白化名“五蠹人”,酒樓散千金,夜宴桃花園,高攀相門女。看似十年蹉跎,實是詩心解脫之始。只是,千里之外,“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楊玉環,崛起于窮山惡水的安祿山,卻即將乘著帝王的賞識扶搖直上,陷帝國于深淵……
- 主題:
將筆記小說的舊酒羼入通俗小說的新瓶,如平江不肖生寫《江湖奇俠傳》化用《諧鐸》里的江湖傳奇、金庸寫《鹿鼎記》引入“大力將軍吳六奇的稗聞軼事,莫不如是,張大春的恩師高陽,更是此中好手。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