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83788
- 條形碼:9787514183788 ; 978-7-5141-837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依據我國宏觀體制轉變歷程將農村發展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以糧為綱發展階段、市場化發展階段與新農村建設階段。選取這三個不同階段的農村典型包括改革開放前的13個村莊、改革開放后至新農村建設提出前的12個村莊以及新農村建設提出后100個村莊,并分別從生產要素的流動狀況、公共服務水平兩個部分進行考察,尤其是對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村典型樣本進行了統計分析。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本書對新農村建設模式進行了分析比較,提出只有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上考察農村發展才能解決我國農村發展問題。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我國宏觀體制轉變歷程將農村發展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以糧為綱發展階段、市場化發展階段與新農村建設階段。選取這三個不同階段的農村典型包括改革開放前的13個村莊、改革開放后至新農村建設提出前的12個村莊以及新農村建設提出后100個村莊,并分別從生產要素的流動狀況、公共服務水平兩個部分進行考察,尤其是對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村典型樣本進行了統計分析。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本書對新農村建設模式進行了分析比較,提出只有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上考察農村發展才能解決我國農村發展問題。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 目錄
第1章 導言
1.1 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研究背景
1.2 中國新農村建設路徑選擇的研究意義
1.3 中國新農村建設研究文獻綜述
1.4 本書研究路線及創新點
第2章 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原則與任務
2.1 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概念界定
2.2 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特征、內涵
2.2.1 中國新農村建設的認識發展線索
2.2.2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同階段的內涵
2.2.3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方針的內涵
2.3 新農村建設“兩個反哺”的內涵與外延擴展
2.3.1 “兩個反哺”的內涵
2.3.2 “兩個反哺”的理論構架與現實約束條件
2.3.3 “兩個反哺”的現實路徑選擇
2.4 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原則與任務
2.4.1 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原則
2.4.2 新農村建設的基本任務
2.5 新農村建設的升級一一美麗鄉村
2.5.1 美麗鄉村的內涵
2.5.2 美麗鄉村中的特色小鎮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中國農村發展模式的階段特征分析
3.1 以糧為綱目標下的農村發展階段(1949—1978年)
3.1.1 農村發展的國內外時代背景
3.1.2 中央政府對農村發展的支持
3.1.3 農村生產要素特征分析
3.1.4 全國19個典型村莊發展模式分析
3.1.5 農村發展典型個案分析
3.2 市場化農村發展階段(1979—2005年)
3.2.1 農村發展與小康社會指標體系的內涵演進
3.2.2 市場化階段農村發展的特點
3.2.3 市場化階段農村發展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
3.2.4 農村市場化階段典型示范村實證分析
3.2.5 市場化階段農村發展模式的借鑒意義
3.3 新時期農村發展階段(2006年至今)
3.3.1 新時期農村要素流動變化
3.3.2 農村發展典型示范村分析
3.3.3 新農村建設的升級與美麗鄉村(2013年至今)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中國農村發展的階段比較
4.1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比較標準
4.2 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福利目標分解
4.3 中國農村建設不同階段的比較
4.3.1 產業結構比較
4.3.2 農村發展框架比較
4.3.3 農村福利比較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國外農村建設經驗借鑒
5.1 韓國“新村運動”的經驗借鑒
5.1.1 韓國“新村運動”的發展歷程
5.1.2 韓國“新村運動”的做法和成就
5.1.3 韓國“新村運動”的啟示
5.1.4 韓國“新村運動”的不足與教訓
5.2 日本農村發展經驗的分析與借鑒
5.2.1 日本農村建設概況
5.2.2 日本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5.2.3 日本農村發展的經驗借鑒
5.3 英國農村發展的經驗借鑒
5.3.1 英國農村建設概況
5.3.2 英國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5.3.3 英國農村發展的經驗借鑒
5.4 美國農村發展的經驗借鑒
5.4.1 美國農村發展概況
5.4.2 美國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5.4.3 美國農村發展的經驗借鑒
5.5 本章小結
第6章新農村建設模式探討
6.1 新農村建設模式的構建前提和依據
6.1.1 新農村建設模式的構建前提
6.1.2 新農村建設模式的構建依據
6.2 以人為本思想下的農村發展模式分析
6.2.1 當前農村發展主要觀點辨析
6.2.2 中國新農村建設模式的歸納和總結
6.2.3 公共物品提供與農村發展階段
6.2.4 不同公共物品提供水平的階段劃分
6.2.5 對中國農村各階段變革的解釋
6.2.6 中國公共物品供給與新農村建設模式的構成關系
6.3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選擇
6.3.1 政府幫扶模式
6.3.2 鄉村自我升級模式
6.3.3 鄉村擴張模式
6.4 中國新農村建設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
6.4.1 村集體功能弱化、公共物品市場化模式依然在探索
6.4.2 資本對就業與勞動力報酬的抑制
6.4.3 農民家庭經營收入與政府政策干預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7.1 結論
7.2 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李建橋,男,1979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滄州市青縣侯家營村,2002年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同年進入該校農村區域發展系攻讀碩士學位,2006年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在多個核心刊物上發表重要文章,對農村建設與經營模式、合作組織制度與構建、農村政策演變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目前,作者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特色小鎮、房地產等相關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