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中國地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49566
- 條形碼:9787502849566 ; 978-7-5028-495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地震 內容簡介
李善邦先生學識淵博,學貫中西,文理兼通。《中國地震》是李善邦先生從事地震工作50年全部心血的結晶。它全面反映了地震學的歷史發展和中國地震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及水平,是一本縱橫古今、涉獵淵博、深入淺出、馳名中外的學術專著。《中國地震》共5篇16章,涵蓋宏觀地震、微觀地震、中國地震、地震成因、地震預報等5個大方面的專題。
中國地震 目錄
**篇 宏觀地震
緒言
**章 地震現象
1.歷史地震
1.1 歷史上地震記載舉例
1.2 如何看待歷史地震記載
2.宏觀現象特征
2.1 極震區現場
2.2 地震現場分析(一)
2.3 地震現場分析(二)
2.4 地震強度判據
第二章 地震烈度
1.引言
2.烈度及烈度表
2.1 等震線圖
2.2 基本烈度及抗震烈度
2.3 標準烈度
3.各種烈度表的內容和寫本
(一)羅-弗氏(R-F)烈度表
(二)絕對烈度表
(三)西伯格烈度表
(四)日本七階烈度表
(五)中國地震烈度表
(六)美國地震烈度表(1956李希特寫本)
(七)通用地震烈度表
第三章 地震與海嘯
1.引言
2.我國海嘯
2.1 我國海嘯的性質
2.2 我國歷史上海嘯的記載
3.地震海嘯(津浪)
3.1 津浪的形成
3.2 海嘯預報
第二篇 微觀地震
緒論
第四章 測震儀器
1.引言
2.地震儀器的工作原理
2.1 拾震系統
(一)擺的運動理論
(二)震儀擺的類型
(三)擺的拾震原理
2.2 記錄系統
(一)放大裝置原理(上)
(二)放大裝置原理(下)
(三)記錄器
3.微震儀及其他
第五章 地震波的傳播
1.引言
2.地震波的彈性理論
2.1 彈性模量
2.2 質點上的應力和應變分布
……
第三篇 中國地震
第四篇 地震成因
第五篇 地震預報
緒言
**章 地震現象
1.歷史地震
1.1 歷史上地震記載舉例
1.2 如何看待歷史地震記載
2.宏觀現象特征
2.1 極震區現場
2.2 地震現場分析(一)
2.3 地震現場分析(二)
2.4 地震強度判據
第二章 地震烈度
1.引言
2.烈度及烈度表
2.1 等震線圖
2.2 基本烈度及抗震烈度
2.3 標準烈度
3.各種烈度表的內容和寫本
(一)羅-弗氏(R-F)烈度表
(二)絕對烈度表
(三)西伯格烈度表
(四)日本七階烈度表
(五)中國地震烈度表
(六)美國地震烈度表(1956李希特寫本)
(七)通用地震烈度表
第三章 地震與海嘯
1.引言
2.我國海嘯
2.1 我國海嘯的性質
2.2 我國歷史上海嘯的記載
3.地震海嘯(津浪)
3.1 津浪的形成
3.2 海嘯預報
第二篇 微觀地震
緒論
第四章 測震儀器
1.引言
2.地震儀器的工作原理
2.1 拾震系統
(一)擺的運動理論
(二)震儀擺的類型
(三)擺的拾震原理
2.2 記錄系統
(一)放大裝置原理(上)
(二)放大裝置原理(下)
(三)記錄器
3.微震儀及其他
第五章 地震波的傳播
1.引言
2.地震波的彈性理論
2.1 彈性模量
2.2 質點上的應力和應變分布
……
第三篇 中國地震
第四篇 地震成因
第五篇 地震預報
展開全部
中國地震 作者簡介
李善邦,中國地震學家,中國地震科學事業的開創者,最早的地震地球物理學家之一。1930年創建我國第一個地震臺——鷲峰地震臺。編制我國第一幅《全國地震區域劃分圖》,著有《中國大地震目錄》、《中國地震》等。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