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退耕集 本書特色
《退耕集》是一部個人詩詞散文集。《退耕集》收錄了《天凈沙·龍川》《浣溪沙·述懷》等詩歌作品和《長江的精神》《秋浦情懷》等散文作品近100篇。這些詩文是鮑朝卿退休生活的真實記載,都是有感而發。所寫的人和事也都是真實的,富有情感的。這些詩文傾吐了他的心境,展示了他的真實感情。
退耕集 內容簡介
《退耕集》是一部個人詩詞散文集。 詩貴真情,以情感人。從鮑朝卿的紀游詩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他謁太白墓、瞻仰魯迅故居、觀鄧世昌塑像的詩作中,可以透視出他對偉人的崇敬之情;從他的敘事詩中,可以領悟到富有哲理韻味的人生感悟;在他對現實有感而發的詩文中,有對空氣污染的憂慮,有對神十升天的喜悅,有對嫦娥三號奔月的自豪,有對安倍晉三“太猖狂”的譴責,有對毛澤東、習近平為國為民精神的崇拜,等等,愛國心、民族情、責任感都在詩詞中流露出來。
退耕集 目錄
退耕集 節選
《退耕集》: 巴馬長壽鄉之旅甲午新春佳節,我和老伴隨長子一家三口到南寧和巴馬做了一次壽鄉之旅,游覽了邕城青秀山、南湖公園、植物園,泡了溫泉,飽覽了廣西風光,感觸頗多,但感受*深的還是巴馬的神奇山水,還是長壽村的神秘。 來到巴馬,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里的奇山異水。眺望盤陽河,只見河岸兩旁的青山一座挨著一座,那駝峰似的山各有特色,各有姿態。走近盤陽河,你會頓感眼前一亮:碧玉般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河水不深,清澈見底。水面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山莊行人,它像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嵌在兩山之間。水面上不時有小漁船蕩過,漁夫們在撒網捕魚。他們捕撈的是巴馬的特產魚——油魚。巴馬的油魚個頭小,一般只有10~15厘米,體型長而圓,重50克左右,青額綠頭,黑背,白肚,兩肋細鱗銀亮,躍到水面似閃電流光。這種魚肉厚味鮮,用鍋煎炒會自動出油,口感特別好。 農家的水鴨、白鵝在水中競戲,吊橋載著行人在悠悠地晃動著,河畔上,柳樹垂下它那細長的枝條,隨風起舞,仿佛在歡迎南來北往的游客,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漫步在盤陽河畔,陣陣微風送來縷縷清香,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樣的美,如同在畫中一般。看到這情景,你仿佛置身于陶淵明的桃花源。 盤陽河的出名不光是因為它的風光旖旎,主要還因為它神奇的水質。傳說牛魔王對玉帝不滿,在人間撒下瘟疫,導致巴馬男女老少全身奇癢難熬。王母娘娘美麗的女兒盤陽公主為解救老百姓的苦難,舍身化為甘霖,將巴馬的泉水(民間稱巴馬的泉水為可滋泉)變為神仙水,并引導老百姓下河裸浴。人們沐浴后立即百病全消,男人變得更帥氣,女人變得更靚麗。從此巴馬就一直保持著裸浴的習俗,以治病辟邪。后人為紀念舍生取義的盤陽公主,就將巴馬境內的河流取名為“盤陽河”。這美麗的傳說更增添了盤陽河的神奇。 1999~2006年國際自然醫學會通過7年的研究表明:人的機體長期補充盤陽河可滋泉水對皮膚具有顯著的水嫩、潤白、抗衰老作用。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森下敬一博士稱“巴馬是遺落人間的一塊凈土”,并正式向全世界推薦巴馬泉水為世界珍稀天然礦泉水,巴馬泉水也因此享譽世界,成為世界十大美容泉之一。 神奇的盤陽河,它是巴馬壽鄉的母親河、長壽河。盤陽河發源于廣西鳳山縣境內,全長145公里,在巴馬境內流程有82公里,在82公里的流程中就有四段是伏于地下的暗河。盤陽河水四進四出于地下溶洞,水清見底,色如綠玉,如布、如絲、如縷、如風輕漾,順勢而下,全流域無任何污染,當你走進盤陽河谷,便能切身體會到壽鄉的神奇。導游說,夏天,你如有幸看到這一帶村民自然天成的裸浴風情,你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壽鄉盤陽河的神秘與嫵媚。她說:盤陽河畔的裸浴,其實是返璞歸真的一種古風,也是幾千年來這里人們長壽的秘訣。盤陽河水清澈見底,因四進四出地下溶洞而被礦化,于是水中含有十分豐富的礦物質,河水一般是十七八度左右的恒溫,不冷不熱。長期裸浴,不僅可使肌膚滑嫩,而且可以驅疾健身。 秀麗的盤陽河,它是巴馬的母親河、長壽河。在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巴馬造就了無數的神奇美景。 神奇的盤陽河經過長期流水沖蝕,形成了深谷、溶洞、暗河、瀑布,構成了百魔洞、水晶宮、百鳥巖、賜福湖、弄友原始森林、江河地下漂流、天坑地下森林等奇觀。如果說盤陽河像一條綺麗的玉帶,那么百魔洞就是鑲嵌在這玉帶上*美麗的鉆石。百魔一說源自壯語“泉水口”baimo的音譯。百魔洞,也叫百魔天坑,它位于巴馬縣城西北25公里的坡月村,是*為雄偉壯觀的石灰巖溶洞。 1987年,中英巖溶地質專家聯合探險隊經過9天時間的探險考察,英國地質專家一致認為該洞集天下巖洞之美于一身,可號稱天下**洞。該洞平均高約70米,寬50米,已探明的游程近萬米。此洞共分上、中、下、地下四層,每層均有輝煌瑰麗的大殿堂,全洞多姿多彩的景點有300多個。洞前盤陽河源頭綠水瀅瀅,洞中天坑百草園郁郁蔥蔥,底層有暗河涌動,進入者須乘船游覽;頂層是玉帝寢宮,富麗堂皇,在已開放的醒獅揚威、萬里長城、廬山飛瀑、龍宮銀柱、煙霞圣地、鳳凰拜觀音等景點,那千姿百態的景觀,簡直令人目不暇接,堪稱“大自然藝術之宮”。更為奇特的是百魔洞內有天坑,天坑上面是懸崖,崖上有人家,居住著勤勞善良的高山土瑤族;崖下百草園,各類植物郁郁蔥蔥、生機盎然,還有一棵珍貴的植物活化石——沙欏。當你親臨其境,你會疑是人了太虛的夢幻景象。這個碩大的桶形天坑內負氧離子濃度很高,被譽為巴馬的天然大氧吧,許多候鳥人來此靜坐“吸氧”,享受洞里高濃度的負氧離子。 巴馬的神奇不僅在于它的山水秀麗,不僅在于盤陽河的神秘,更在于巴馬長壽人。據廣西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說:被譽為“世界長壽圣殿”的巴馬縣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全屯510多人,百歲老人多達7人,是國際標準的近200倍。 走進巴馬,*讓人難忘的,就是這里長壽的奧秘。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巴馬這塊孕育百歲壽星的土地,自然環境好,水和空氣質量上乘,無污染,長壽老人大多長期食用無任何激素的天然生態食品,素多葷少。 我們這次在巴盤屯有幸見到了年齡*大的長壽老人黃卜新。 導游帶我們到他家時,已經是上午十來點了,他正在吃早飯,我好奇地伸頭看看老人在吃什么。只見他面前放著兩碗素菜,一碗是木耳炒白菜,一碗是不知名的野菜,飯碗里是玉米粥。他孫媳婦告訴我們:老人一日兩餐,從不挑食、偏食,平時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要說老人*喜歡吃的,那就是當地的野菜和玉米粥,還有巴馬的油魚和火麻湯。她說:老人生活有規律,早睡晚起;性格開朗,熱情好客,高興的時候還會亮一下歌喉,唱他喜歡的紅歌。老人熱愛勞動,八年前,他108歲了,還上山砍柴,健步如同青年。為了不影響老人吃飯,我們都沒有大聲喧嘩,靜靜地等待著。在這其間,我看了一下墻上他的照片和簡介:老人生于1898年3月12日,今年116歲。1927年他參加了右江農民革命,1929年參加了百色起義,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紅軍,至今還享受紅軍生活補貼。老人吃好飯,用毛巾擦擦嘴,便起身走到大門邊的三人沙發上坐下,他豎起大拇指向我們示意,講著我們聽不懂的壯語,好在導游小覃是一位壯族姑娘,她給我們翻譯。老人說,歡迎大家!按照當地的風俗,我們把準備好的小紅包用雙手遞給他,他接過紅包,用手摸一摸客人的頭頂,意在賜福于你。游人與他合影,他樂意配合。對他的拜訪,我寫了一首詩日:新春甲午到巴屯,目睹壽星黃卜新。 變法戊戌君子誕,揭竿百色小平跟。 一天兩頓食粥菜,百歲上山伐木薪。 游客來時紅曲唱,摸頭握手賜福音。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