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無限頌.談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32084
- 條形碼:9787564932084 ; 978-7-5649-320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限頌.談藝術 本書特色
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菲利普·索萊爾斯解讀畢加索、塞尚、石濤等藝術大師。 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先忤而后合,前冥而后明,若鬼之無跡,若水之無創。故所鄉非所之也,所見非所謀也,舉措動靜,莫能識也,若雷之擊,不可為備。所用不復,故勝可百全。與玄明通,莫知其門,是謂至神。 ——《淮南子》(公元前2世紀)
無限頌.談藝術 內容簡介
對于才華橫溢的索萊爾斯而言,談論任何事物都不在話下。在《無限頌》一書中,針對藝術家以孤獨聞名的論點,索萊爾斯的辯論堪稱很好,而其討論的話題也各式各樣、毫不重復——戴安娜、五月風暴、塞尚、培根、畢加索、德波、普魯斯特、莎士比亞、卡蜜兒、蓬熱、巴塔耶……這部作品里匯集了使徒索萊爾斯的研究、論文、序言以及演講。索萊爾斯似乎要建造一座文學堡壘,使其可以對抗幽靈般的“對手”。僅僅是書的內容就足以令人頭暈目眩,而那么多的引用更讓人遲疑是否要讀進去。本書是《無限頌》談藝術的部分,涉及了塞尚、畢加索、弗朗西斯·培根、石濤等藝術大師,從這些大師的藝術作品出發,探討背后蘊含的文化。
無限頌.談藝術 目錄
無限頌.談藝術 節選
《無限頌·談藝術》: 大部分的藝術評論家(塞尚:“不要再當藝術評論家了!去畫畫吧!這才是救贖!”)面對《大浴女》作者的“天主教”信仰都感到十分尷尬。這位畫家在生命的*后時刻懺悔道,自己不再像平常一樣去艾克斯的教堂做彌撒,是因為“一位神父將管風琴演奏得十分糟糕”。他還補充道:“我認為要成為基督徒,必須摒棄一切正義感,眼睛只盯著利益。”無論如何,在1905至1906年間,人們不會就這些事開玩笑,今天依然不會。反教權的教士們時刻監視著。他們說塞尚怕死。他需要保護,他有些神經錯亂,人們有一天將用他與父親之間的愛恨來解釋這一點。那時精神分析學還未開創,但也已經不遠。不管怎樣,塞尚的糖尿病變得更嚴重了,精神上也越來越緊張,多疑并易怒。恐懼癥?偏執狂?我正準備說這個。他本人在信中也承認自己有“腦部問題”。您瞧!*后,塞尚還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他沒有畫過一幅關于巴黎公社的畫,在德雷福斯事件面前一言不發,任由沉默蔓延,他與地方主義者保持著曖昧的友誼,而后者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變成了法西斯主義者。那一切很可疑,如果正像他所說的那樣,他“依靠著羅馬”,這正證明了他性格中的弱點。當前流行的唯心理主義就是這樣進行的,這是真正的時代傷痕,這是一葉障目。塞尚對可惡的人類暴行,對宣布上百萬人死亡的集中營沒有表現出一絲興趣嗎?是的,確實沒有。他想要的是時間,盡可能多的時間。為了給沃拉爾畫肖像,擺了上百次姿勢(并且那天早晨的天空必須是淺灰色的)才勉強滿足。他整日整日地待在大自然中,在山岡上,在樹林里,在河邊或是湖畔(哪怕十個小時之后光線“減弱”了,因為這與光線并無多大關系),他還是覺得不夠。面對“色彩的感覺”,塞尚是一個純潔的色鬼。他運用大腦游戲,這便是遭到同代人本能排斥的原因:“顏色是我們的大腦和宇宙相遇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顏色在真正的畫家筆下顯得如此動人。”真實的花朵通過人造花(如此便永不凋落)成為“母題”,它們將成為畫中的花朵嗎?當然。至于人類的肉體,它擁有一種驚世駭俗的深度,不是嗎?正因如此,人們才因漠不關心或是過于迷戀(從那個重視自己身體的人開始)而使其飽受折磨。只有*獨特的獨特性才能被普遍接受嗎?是的,否則都是廢話,都將是“文學”,或是與思想*相悖的東西——抽象。沒有人比塞尚更像稱職的“理論家”,然而,他預感到了可能的誤解,于是又一次拾起了自己的論調:“首先是自然,永遠是自然,不停歇的自然,除了自然別無他物。”這使所有的業余愛好者感到絕望,他們認為圓形、方形、矩形,以及圓錐體、圓柱體、球體以及其他所有,在必要時(這更為合適)能夠擺脫那些立即進行的鮮活考驗。因此,“藝術中的精神”并不存在,盡管藝術的目的是“升華思想”(這很不一樣)。同樣,象征、原型、亂七八糟的心理現象、虛偽的無意識深淵也并不存在。如果說“自然對人類而言,更在于深度而不是表象”,那么我們永遠也達不到其“深度”。然而這種深度并非是科學的計算(科學計算也有其合理性),更不是夢幻、神一話、瘋狂或是惡作劇,亦不是玄奧的啟示:所有這些都是人性的,太過于人性而不夠深刻,即與表象并不相符。 ……
無限頌.談藝術 作者簡介
菲利普·索萊爾斯(Philippe Sollers,1936-)出生于法國波爾多市。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思想家、結構主義的思想先鋒之一,與羅蘭·巴特同為結構主義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天堂》、《女人們》、《游戲者的畫像》、《例外的理論》、《無限頌》等。 劉成富,江蘇揚州人,1994年畢業于巴黎第七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出版專著3部、譯著50部、教材和編著23部,發表論文120余篇。代表性論著為《20世紀法國“反文學”研究》《文化身份與現當代法國文學》《現當代法國文學研究》。2006年,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劃。2015年,因翻譯《改變命運》和推廣法國文學和文化的貢獻獲得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親筆表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