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江河萬古流: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399613
- 條形碼:9787561399613 ; 978-7-5613-996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河萬古流: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本書特色
獨辟蹊徑、不拘一格,通過詩詞再現歷史,通過歷史品讀詩詞,解讀古典詩詞、普及古代歷史。 當前,全社會已經興起了學習古典文化、特別是古詩詞的熱潮,這個熱潮是傳統文化復興、文化自信的體現,必將會長期持續下去。 本書就是順應這個潮流趨勢而推出的。且在表現手法和內容選擇上獨辟蹊徑、不拘一格,通過詩詞再現歷史,通過歷史品讀詩詞,是古典詩詞解讀與古代歷史普及的開創性融合,可謂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故事性、可讀性于一體。 本書的視野開闊,思想深刻,關注對象豐富,從春秋到現代,從中國到西方,文人、詩人、軍人、美人、散人、士人、樂人均有涉及,算得上一幅中國古典詩詞與歷史人物瑰麗長卷。 本書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唐詩鑒賞,而是一本以唐詩為切入點,從唐詩中的典故、唐詩背后的人物、故事引發出對歷史現象解讀、對文化精神感悟、對文人心路探究的歷史文化隨筆集。書中每篇文章都貫穿一個主題,以唐朝為中心,縱論古今、笑談中外,大開大闔、天馬行空,散而不亂、收放自如。該書文風典雅醇厚,如啜清茶;筆法老道幽默,似飲佳釀;內容深厚廣博,如開山探寶;態度嚴謹端正,如榫卯相接。
江河萬古流: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內容簡介
本書分四個專輯: “風月”, 主要講述唐詩背后的男歡女愛、詩意人生, 于悲欣交集中破解情感密碼 ; “金戈”, 主要講述詩中隱匿的腥風血雨、刀光劍影, 在鐵馬冰河里揭秘政治博弈 ; “風骨”, 主要講述詩人群體的愛恨情仇、價值追求, 于宦海沉浮中展現情懷氣度 ; “銅鑒”, 主要講述歷史深處的詭秘荒謬、權力潛規, 在嬉笑怒罵里思考成敗得失。
江河萬古流: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目錄
慧心者——話說口吃患者的風流史
挽薄情——詩歌中的女子情感進化史
葉上詩——關于一片葉子的詩意暢想
仙俗緣——詩仙李白的世俗情路
酷妻箴——站在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到底什么樣
金戈
玫瑰刺——那些女刺客身上的詩與劍
詩后兵——唐詩與唐朝兵制
平蔡后——一場光芒四射的戰役背后并不光彩的角逐
風骨
長沙局——遷客騷人的N種人生選擇
筆中槍——那些文人中的猛人、猛人中的文人
詩人殺——那些死于非命的詩人在尋找什么
伶人諫——漫說演員與君主的奇妙交集
銅鑒
雙面儒——先進典型的上位史
裸奔帝——漢武大帝晚年的“內衣秀”
神雀記——關于西漢一位政治明星的“鳥事”
魚鉤戲——血腥的釣魚游戲
江河萬古流: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節選
《江河萬古流 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大唐天寶年間,當時初露鋒芒的杜甫,有一首詩曾刷爆京城長安的朋友圈。此詩之所以大火,不僅是因為韻律十足、朗朗上口、語言洗練而精到、風格幽默而放曠,更主要的是,詩中所涉及的人物,不是皇親國戚,如玄宗的侄子汝陽王李珊,就是高官顯貴,如銀青光祿大夫賀知章、左相李適之,要不就是風流名士,如詩仙李白、草圣張旭。反正差不多均為當時政壇和文藝圈的重量級大咖。更要命的是,所爆之料都是這些人酒后的失態、醉后的荒唐,對于升斗小民來說,絕對是茶余飯后的*佳談資。 這首詩就是《飲中八仙歌》。 然而,就在這么一首群星閃耀的群像詩中,卻夾混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草根——焦遂。詩中將他作為“八仙”*后的“一仙”贊日: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詩意很淺顯,是說焦遂酒量很大,五斗酒后剛剛微醺,常常趁著酒興滔滔不絕而語驚四席。 而這焦遂到底何許人,竟能與貴胄名流比肩同席? 此人在歷史上的確很是隱晦神秘。 據傳,陶淵明的后世子孫陶峴家資頗豐,好山水、喜遠游,常年泛舟湖光山色之間,號稱“水仙”。為人又風流倜儻,狷狂不羈,名氣大得很,以致“經過郡邑,無不招延”,可他頗有先祖遺風,對這些應酬均拒不賞臉,日:“某麋鹿間人,非王公上客”。他有三艘豪華游船,一艘自住,一艘用作酒宴包間+酒吧+KTV,第三艘是客船,住著前進士孟彥深、進士孟云卿,還有一個,就是“布衣焦遂”。焦遂就帶著侍妾仆從住在這艘客船之上,與陶峴一起遍游河山。 由此看來,焦遂雖是“布衣”,但眼高于頂的陶峴能將之作為自己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果然,游至巢湖(安徽合肥南部)時,焦遂顯出了他的見識。 陶峴有三寶頗令其自得:一柄古劍、一只玉環、一個水性極強的昆侖奴摩訶。每至水色迷人的佳地,陶峴常將古劍玉環拋入水中,令摩訶潛水取回,樂此不疲,頗像如今驅狗追飛盤的游戲。 這日在巢湖,再玩這個游戲卻出現了意外。摩訶入水后很快就拎著玉環和古劍倉皇爬上了船,說自己的手指被毒蛇所咬,無奈以劍削去一指才得以逃脫。焦遂上前查看后斷定,摩訶之傷系水下陰靈發怒所至。陶峴急忙命人探尋究竟,確實是水府的幽靈惱怒被打擾才略施懲戒,焦遂所言果然不虛。 這個故事系唐人筆記小說所載,其神怪之事自然不足為信。不過卻也從側面說明焦遂絕非泛泛之輩。 只是,為何杜甫非要強調他在豪飲五斗酒之后,才“高談雄辯驚四筵”呢? 對此,《唐史拾遺》給出了答案:焦遂口吃,對客不出一言,醉后輒酬答如注射。 原來,焦遂這個民間高人竟是個口吃患者! 口吃又稱結巴、磕巴,乃一種語言表達障礙,由于說話多斷續、重復,常遭人恥笑。民間關于口吃者的笑話多如牛毛,*廣為人知的莫過于這個: 一人到酒吧喝酒,指著一瓶拉菲問多少錢。服務生答:一萬八。 這人說:“開、開、開……” “砰”的一聲,服務生麻利地打開了酒瓶。 “開、開、開什么玩笑!” 口吃自然會令口吃者顏面無光,因此焦遂平時才會像啞巴一樣沉默寡言。只有在飲酒之后,在酒精的麻醉之下,他緊繃的語言神經才會松軟下來,就像把硫酸倒入被堵塞的水管,消融掉梗阻的異物,那被壓抑住的語言就如同噴泉一樣,激射而出,勢不可擋。 ……
江河萬古流:觸摸唐詩背后的文化溫度 作者簡介
文浩,本名李文浩。京津走廊腹地一書生。案牘勞形間,不忘鉤沉于歷史煙海;俗務纏身時,偷閑恣肆于文字天空。喜于喧囂中品古典之靜美,醉于紅塵里覓詩意之棲居。愿以淡泊簡化生命,以樸拙厚重人生,以隨性邂逅夢想。 從學生時代開始寫作,近年來潛心于歷史文化隨筆創作,獨辟蹊徑,把詩詞與歷史相融合,以詩詞釋放歷史醇厚之味,以歷史賦予詩詞開闊之魅。著有《回首蕭瑟處一探尋宋詞背后的歷史塵煙》《龍套也瘋狂一小人物的大歷史》,其《回首蕭瑟處》一書先后被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網、中國文明網、鳳凰資訊網、甘肅日報等多家媒體專欄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