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義者 本書特色
2013年1月11日,年僅26歲的黑客亞倫•斯沃茨自殺身亡,此事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這不僅是因為在互聯網領域,斯沃茨是一個可以與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理查德•斯托曼等齊名的人,更是因為此事揭露了傳統世界與互聯網世界的規則沖突。
在互聯網思維下,信息是明碼標價的商品。各種利益方用技術豎起了一道道藩籬,將支付不起費用但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人隔絕在外。于是,一大批希望改變這種模式的“理想主義者”向藩籬發起了挑戰。斯沃茨的遭遇便源于信息流通方式的激烈沖突。
本書通過解密JSTOR入侵事件,以斯沃茨的人生為鏡頭,一窺大數據時代信息分享漸成潮流的過程,探討了知識獲取、技術與法律、社會公平等問題。
理想主義者 內容簡介
一部真實再現卡夫卡《審判》的當代黑客故事。
他是受萬人期待的網絡天才,
還是讓政府頭疼的網絡幽靈?
或許很多人對“亞倫•斯沃茨”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看過他豪華的簡歷,一定會對他欽佩不已:
3歲開始接觸計算機;13歲,因構架非盈利性網站(類似維基百科,維基百科兩年后才誕生)榮獲ArsDigita獎,該網站被評為年度*Web程序之一;14歲,被邀參與制訂了RSS 1.0規范;15歲成為制定CC規范的核心成員;19歲自斯坦福輟學聯合創建著名社交網站Reddit;24歲被哈佛大學聘用為研究員,此外他還開發了web.py框架、設計了Markdown排版語言,成功推動網絡力量阻止《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OPA) 的通過……
《理想主義者》也是一部亞倫•斯沃茨的人生傳記。作為一個自幼在互聯網世界中長大的孩子,亞倫與生俱來的互聯網思維帶給他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他反對知識私有化,提倡知識共享,希望互聯網能幫助受過教育的公眾更容易獲得知識。為了實現這一理想,他無視法律規則,用破壞來挑戰主流觀念,而游走于法律邊緣的行為也導致了他*終的隕落。在他死后,大批的追隨者發起了規模巨大的紀念活動,侵入麻省理工的官網抗議這個被視為黑客起源地的地方無所作為。斯沃茨短暫的一生被拍成了紀錄片《互聯網之子》(爛番茄新鮮度93%, 豆瓣評分9.1)。2013年3月,亞倫•斯沃茨被追授“詹姆斯•麥迪遜獎”。(該獎項由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旨在表彰那些為捍衛并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及公眾對國家事務的知情權而做出杰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對于互聯網從業者來說,他是“一位難以捉摸的天才,但業內前輩們都會對他滿懷敬意”!
斯沃茨天資聰慧,但思想太過超前、自身又太過敏感,終究不為這個社會所容。而世人在對這場悲劇的分析和解讀中,更充滿了簡單化與符號化的誤區。他的行為無法用簡單的對與錯來定義,但不可否認,對這個時代影響巨大,引導世人重新思考互聯網前進的方向。
互聯網是屬于我們所有人的,身在其中的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理想主義者 目錄
前言 糟糕的事/1
**章 諾亞•韋伯斯特和美國版權運動/1
第二章 對知識征稅/27
第三章 未來的版權,未來的圖書館/55
第四章 極限圖書館/81
第五章 爭取公共領域的官司/107
第六章 不合作就干掉他/135
第七章 開放存取運動/161
第八章 黑客與黑客精神/191
第九章 網絡屬于你們/217
第十章 如何拯救世界/245
致謝/268
理想主義者 作者簡介
作者:賈斯汀•彼得斯(Justin Peters)
Slate雜志記者、《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特約撰稿人,其文章也常見諸《紐約時報》《華盛頓月刊》《漫旅》等刊物。
譯者:
程靜,資深譯者,譯有《南極,北極:世界的盡頭,一切的開始》《沙卡的救贖》等作品。
柳筠,資深譯者,譯有《柏林孤諜》《呼嘯山莊》《潮聲》等作品。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