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楚北水利隄防紀要:荊楚修疏指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253241
- 條形碼:9787549253241 ; 978-7-5492-532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楚北水利隄防紀要:荊楚修疏指要 內容簡介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 楚北水利隄防紀要 荊楚修疏指要/荊楚文庫》為湖北省政府項目《荊楚文庫》(湖北省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的一部,因篇幅問題,3種水利古籍合一冊出版。《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是清代王概所撰的一部有關江漢地區堤防水利事物的一手檔案資料,極其珍貴。《楚北水利堤防紀要》為清代俞昌烈撰,記錄了湖北水道、堤防情況,卷二輯錄通志及臣僚奏疏中有關湖北水利工程的內容,而于修防工程之法制敘述尤詳。《荊楚修疏指要》為清代胡祖翮撰,記錄了荊楚地區水利修防的水工技術、經費、管理以及江漢水道考略,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楚北水利隄防紀要:荊楚修疏指要 目錄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楚北水利隄防紀要:荊楚修疏指要 節選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 楚北水利隄防紀要 荊楚修疏指要/荊楚文庫》: 稟撫憲晏各屬水利歲修事例 謹稟:本月初四日接奉憲臺批稟,令將各屬堤工歲修事宜如何,是照糧徵收如何,是按畆出夫又如何,是另有額徵銀兩如潛、沔等屬,究竟何者便民、何者法善,將原委民情縷晰具覆。再德安府屬之石羊會堤,不法里民及紳衿人等稱系有礙地方,阻撓滋事,至于肆橫聚眾毀堤辱官。其堤是否便民,抑系果與地方有礙,密邇壤地自必稔知,并即密實馳聞等因。奉此,伏查本道所轄三郡,鄖陽并無堤塔,襄陽郡城外有老龍石堤一道,每年歲修額徵費銀三百余兩,坐落所屬州縣徵解,襄陽府收貯,每遇工程襄同知領帑興修。如該年堤身穩固,即將銀兩報明存積。如遇大工歲修之費不敷,詳請動帑,此外并無堤蜷。安陸鐘、荊、潛、沔、天、京六州縣,俱演臨漢水,建有堤岸。其中形勢各殊,修防亦異。如鐘祥、劑門、京山三屬,壤地相接,表裹山河,田之平衍傍水者謂之湖田,田之高阜遠水者謂之山田。計其數則山田倍多于湖;考其賦,湖田較輕于山。自康熙三十年來,山田民眾易于作弊通賄,更適值不肖官吏多有臟私,遂被奸民挾制,倡有山不協湖之議,變更公共良法,以致鐘祥、劑門山田之民一夫不助,人情岐視已久,勢難動眾驚愚,強之使合。現在鐘祥歲修堤埕,系按所用土方多寡,在近堤湖田照畆派夫。劑門州除小江湖堤一道業民自行修筑外,其自沙洋起至石界止大堤二十里名曰官堤,地當沖險,堤內之田與潛、沔、江、監數邑湖地熏壤相錯,一有潰決,為害甚大。久經議定每湖糧一石徵銀一錢,每年在傍河三千余石湖田糧戶內額徵銀三百兩,實不敷歲修之費。以致該堤潰決雖歷經動帑興修,而歲修經費不足,終不能保其無虞。此印河各員視為畏途而該管上司亦難過為督責者也。京山縣歲修亦系按土計夫,但歷來每湖田出夫三名山田亦出夫一名,謂之山一湖三。該縣印河各官冊報俱系徵夫,但縣治偏在東北,河流偏在西南,中間相隔二百余里,水利縣丞駐扎多寶灣,貼近河干,故縣民之離河近者親身赴役,距河遠者折價交官,每夫一名徵錢三十文,官為募夫修筑,山湖協修夫價互徵,是以每遇歲修督率修筑不致周章。自京山以下,次潛江,次天門,次沔陽,地形愈洼眾水滙歸,南北兩岸夾河筑堤,其州縣民人糾約鄰伴,自行筑堤捍水,保護田廬,謂之曰垸。各垸之田少者數百畆、千余畆,亦有多至萬余畆者,此潛、天、沔三邑之所同也。惟潛江垸民立法*善,其各垸之田無論相離遠近,凡阡陌鱗次接壤而中無河水間隔者,即謂同區,遇有工程,本垸力不能勝則將同區各垸開明稟縣印河各官,傳同垸民酌量工之大小、田之多寡均勻派撥,令他垸協助,謂之調垸。以此鳩工集事眾擎易舉,無抗夫阻土之弊,意美法良,實為諸州縣*。至于天門、沔陽,其筑垸障水形景略與潛同,而計工合作情事大與潛異。有一垸之中各按田畆分派夫土并力操筑,鄰垸之民絕不過而問者;更有一垸之中各按田畆分開丈尺自行經管,鄰家之工任其傾圮而不顧者;甚至買賣田產之時契內即注明應修堤蠼丈尺者,此疆彼界分劃極明,撮土寸草絲毫必較,每遇垸內田少堤多或歲修丈尺過多,或潰口工程浩大民力不勝,殊為周章。本道到任以來,于天門縣兩遇其事。六年沙溝垸潰決,本垸力微,本道率同府縣各垸勸助,得協夫八萬,于伏汛之時搶筑完工。七年胡小垸潰口,正值伏秋大漲,經縣府創議出示,凡受害之民各出夫相幫,民情不無嘩然。后本道到工露立河干經宿不臥,嚴孥首阻刁民,但念其現被災梗,每夫各借谷二升以為口糧,民情亦即踴躍助夫,數萬工得完竣。有此二舉,嗣后倘再遇大工,本垸力微亦可酌量勸諭,施行久之,民知其益或可漸化。若驟為更改,民情必不樂從,反致滋生事端。沔陽無處非堤,其通力合作,民勞無休,調撥難均,只可臨時酌量。 ……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