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及優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77905
- 條形碼:9787502477905 ; 978-7-5024-779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及優化研究 內容簡介
首先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標和意義、主要內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指出京津冀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急劇消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城市的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通過產業的共生互利、廢棄物循環利用、生產成果合作增值等方式打造跨區域的生態產業鏈,實現重點產業鏈條生態化,既有利于促進三地產業協同發展,也有利于解決三地產業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其次介紹了理論基礎。本章主要介紹了循環經濟、產業生態和產業共生等重要理論,并簡單回顧了相關的文獻。循環經濟、產業生態和產業共生理論是生態產業鏈的理論基礎。基于生態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思想,產生了循環經濟和產業生態學理論,在循環經濟和產業生態學理論的基礎上又誕生了產業共生理論。循環經濟理論主要從理論產生與發展、內涵、評價方法和運行機制四個方面進行介紹;產業生態學理論主要從理論產生與發展、內涵、理論與應用三個方面進行介紹;產業共生理論主要從理論產生與發展、理論體系和實踐三個方面進行了概括。 第三,介紹了生態產業鏈理論。本章主要從理論界定、理論特點和生態產業鏈的類型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生態產業鏈是遵循生態學中生態系統的基本規律,模仿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所形成的產業之間的鏈接。生態產業鏈的基本特點是首先遵循生態系統的能量、物質循環規律,其次生態產業鏈需要對系統中各種項目進行對接和功能的整合,第三個特點是生態產業鏈能夠優化外部效應,實現產業鏈綜合效益的*大化。根據產業鏈的關聯紐帶可以將生態產業鏈劃分為技術共生型、副產品共生、資源共生和產品共生四種類型。第四,介紹了生態產業鏈實踐案例。本章主要通過對幾個國內和國外生態產業鏈實踐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來從中歸納總結出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成功經驗。在國外案例部分,主要介紹了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的生態產業鏈、加拿大伯恩賽德生態工業園的生態產業鏈、美國切塔努嘎生態工業園的生態產業鏈以及日本和英國的生態產業鏈實踐。在國內案例部分,主要介紹了貴港生態工業園的生態產業鏈、魯北生態工業園的生態產業鏈、浙江溫州產業集聚區生態產業鏈以及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生態產業鏈。*后對以上國內和國外經典案例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歸納。 第五,介紹了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發展現狀。本章從外部環境、內部發展和面臨的問題等方面闡述了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發展。首先,京津冀具備協同構建生態產業鏈的優勢,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次,京津冀合作已初顯成效,主要集中在鋼鐵、生物醫藥、化工、煤炭和生態農業五大產業;*后,京津冀形成了以產業園區為依托的生態產業鏈,典型園區包括中關村科技園、北京生態農業產業園、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園、天津泰達生態工業園和曹妃甸工業園區等。但是,京津冀地區生態產業鏈建設發展與推進時間較短,結合其目前建設狀況可以發現,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存在于體制政策、產業銜接、生產模式與技術支持四大方面。 第六,介紹了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構建研究。本章首先對區域生態產業鏈的生成機理進行綜述,主要包括成本推動機理、效益拉動機理、環境取向機理、自組織機理、政府導向機理等;其次提出了區域生態產業鏈接的運行模式并進行分析,包括三維立體循環模式、耦合共生模式以及網絡共生模式;然后從企業角度研究生態產業鏈構建的動力機制,基于微觀動力機理構建概念模型、提出路徑假設、設計并發放問卷,根據對問卷的數據分析結果提出京津冀生態產業鏈構建的微觀動力機制;*后以鋼鐵產業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典型生態產業鏈的構建。第七,介紹了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穩定性研究及優化。本章首先從生態產業鏈穩定性內涵入手,同時結合穩定性的理論,分析其表現特征,進而剖析影響穩定性的關鍵因素。生態產業鏈的穩定性是保證生態區域經濟良性循環的首要因素,對生態產業鏈的穩定性進行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建立生態產業鏈穩定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實例,確定從三個視角,即橫向耦合——產業關聯度、縱向耦合——園區生態產業鏈的穩定性、內外耦合——園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綜合分析共生鏈的穩定性。并據此對加強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穩定性提出了優化建議。 第八,介紹了京津冀生態產業鏈跨區合作的公共扶持政策研究。本章運用博弈論的相關理論研究京津冀合作利益主體共生耦合機理,構建京津冀生態產業鏈共生耦合主體利益相關者關系模型,基于兩兩靜態博弈和三者動態博弈研究京津冀合作利益主體間的共生耦合關系,根據博弈結果提出京津冀生態產業鏈合作利益主體共生耦合機制。基于問卷實證分析探求京津冀政府間跨區合作的主要壁壘,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政府間合作面臨諸多的障礙性因素,根據京津冀跨區合作壁壘的原理,設計問卷對京津冀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調研,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總結京津冀政府間跨區合作主要壁壘。以國家和地方的宏觀政策為基礎、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政策為導向、以各項配套扶持政策為主要內容、以政策執行的反饋和監督為保障進行優化,構建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發展的公共扶持政策體系。
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及優化研究 目錄
京津冀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及優化研究 作者簡介
史寶娟,1970年11月出生,漢族,河北唐山市人,博士,教授,應用經濟學碩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于唐山工程技術學院采礦系,獲工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華北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兼任河北省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理事、河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區域經濟和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