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dú)(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宋卷/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1814454
- 條形碼:9787551814454 ; 978-7-5518-1445-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宋卷/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 本書特色
寓言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它一般篇幅短小,故事中往往具有諷刺、勸諭的寓意。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盛行。是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jīng)常采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dāng)時流行的優(yōu)秀寓言,如:《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多。漢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運(yùn)用寓言諷刺現(xiàn)實(shí)。例如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jìn)行散文創(chuàng)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三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dá)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唐宋卷/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 內(nèi)容簡介
房日晰、孟正民主編的《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收錄了我國歷代經(jīng)典中很好的寓言,旨在提供一部分量較重的寓言選集。所選寓言以散文體寓言為主,也適當(dāng)選錄了其他體裁的一些寓言。讀者既可隨便翻翻,開卷有益,猶如在飯桌上撿個巧克力,含在口中提提神;也可從頭到尾地仔細(xì)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使閱讀真正成為悅讀,得到豐厚的回報(bào)。
房日晰、王昭編選譯注《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唐宋卷)》為該系列的唐宋卷。
唐宋卷/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 目錄
唐宋卷/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 節(jié)選
《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唐宋卷)》: 甕帽① 梁時有人,合家俱癡。遣其子向市買帽,謂曰:“吾聞帽擬盛頭②,汝為吾買帽,必須容得頭者。”其子致市覓帽,市人以皂絕帽③與之,見其迭著未開,謂無容頭之理,不顧而去。歷諸行鋪④,竟日求之不獲。*后,至瓦器行見大口甕子⑤,以其腹中宛宛,正好是容頭處,便言是帽,取而歸。其父得以盛頭,沒面至項(xiàng),不復(fù)見物,每著之而行,亦覺研⑥其鼻梁,兼擁⑦其氣悶;然謂帽只合如此,常忍痛戴之,乃至鼻上生瘡,項(xiàng)上成胝⑧,亦不肯脫。后每著帽,常坐而不敢行。 注釋 ①本篇選自敦煌本《啟顏錄》,題目為編者所加。 ②擬:準(zhǔn)備,打算。盛頭:裝頭。 ③皂:黑色。絁(shi)帽:一種粗綢制做的帽子。 ④歷:經(jīng)歷,這里是“走遍”的意思。行(hang)鋪:商店。 ⑤甕子:一種盛水、物的陶瓦器。 ⑥研:磨。 ⑦擁:圍裹,此處是“堵塞”之意。 ⑧胝:因長期磨擦而成的厚皮。 譯文 梁朝有個人,全家都呆癡。他派兒子上街買帽子,對兒子說:“我聽說帽子是打算裝頭的,你為我買帽子,必須能把頭裝上。”他的兒子到街上找帽子買,商人拿出一種粗綢制做的黑色帽子讓他挑,他看見這帽子是折疊著的,以為不能在頭上戴,看也不看就走了。走遍商店,整整一天也沒尋到帽子。*后,到了瓦器行見有大口甕子,因?yàn)樗镞吙湛斩炊矗媚苎b下人頭,便以為是帽子,買了一個帶回家來。他父親把甕子戴上,不僅能把頭裝上,而且遮住面目直到脖項(xiàng),再也看不到外邊的東西了。戴著它走路,也覺得磨得鼻子痛,并且堵著不能出氣,使他氣悶。但他以為帽子應(yīng)該是這樣的,經(jīng)常忍受疼痛戴著它,以至鼻子上生瘡,脖子上磨了繭子,也不愿意去掉。以后戴帽子,常常坐著不敢走路了。 車翻豆復(fù)① 隋時有一癡人,車載烏豆人京糶之。至灞頭②,車翻,復(fù)豆于水,便棄而歸,欲喚家人入水取。去后,灞店上人競?cè)⑷ア郏瑹o復(fù)遺余。比回④,唯有科斗⑤蟲數(shù)千,相隨游泳。其人謂仍是本豆,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時驚散。怪嘆良久,曰:“烏豆,從你不識我,而背我走去;可畏我不識你,而一時著尾子!” 注釋 ①本篇選自敦煌本《啟顏錄》,題目為編者所加。 ②灞頭:灞水邊的地名。 ③競:爭著。將:語助詞。 ④比回:等到反回。 ⑤科斗:即蝌蚪,青蛙、蟾蜍等兩棲類動物的幼蟲。 譯文 隋朝時有一個癡呆的人,在車?yán)镅b了黑豆到京城里去賣。走到灞頭,車翻了,黑豆被翻倒入水中,便丟在那里回家,想喚家里人到水中撈黑豆。當(dāng)他走后,灞店上的人爭著把黑豆全部弄走了。等到他返回來,只有幾千只蝌蚪蟲,在水中游來游去。這個人以為仍然是原來自己倒入水中的黑豆,打算下水將它們?nèi)∩蟻怼r蝌街艘獊恚幌伦芋@散了。這人覺得奇怪,嘆息了好長時間,并說:“黑豆呀,任憑你裝作不認(rèn)識我,背棄我逃跑了;難道我就不認(rèn)識你,即使你忽然長了尾巴,哪能騙過我呀。” 刺猬與橡斗① 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食。見一刺猬仰臥,謂是肉臠②。欲銜之,忽被猬卷著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覺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斗③,乃側(cè)身語云:“旦來④遭見賢尊⑤,愿郎君且避道。” 注釋 ①本篇選自《廣滑稽》卷三十二載《啟顏錄》,題目為編者所加。 ②臠(luan):肉塊。 ③橡斗:帶殼的橡實(shí),圓球形,表皮緣邊有鋸齒,與仰臥的刺猬有點(diǎn)像。 ④旦來:早上。 ⑤賢尊: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譯文 有一只老虎,跑到野外找東西吃。它看見一只刺猬仰面朝天躺在那里,以為是一塊肥肉,便張嘴去叼,一下被刺猬卷住了鼻子。老虎嚇得快跑,不敢休息。一直跑到山里,疲憊不堪,不覺便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刺猬這才放開它的鼻子走了。老虎醒來,發(fā)現(xiàn)刺猬走了,很高興,就跑到橡樹下去玩。低頭看見一個橡實(shí),提防地側(cè)著身子說:“早上我偶然碰見你的父親,已經(jīng)領(lǐng)教過了,你還是走開吧。” 并我五也① 唐逸士殷安,冀州信都人,謂薛黃門②曰:“自古圣賢,數(shù)不過五人:伏羲③八卦,窮天地之旨④,一也。”乃屈一指。“神農(nóng)⑤植百谷,濟(jì)萬人之命,二也。”乃屈二指。“周公⑥制禮作樂,百代常行,三也。”乃屈三指。“孔子前知無窮,后知無極⑦,拔乎其萃,出乎其類,四也。”乃屈四指。“自此之后,無屈得指者。”良久,乃曰:“并我五也。”遂屈五指。 注釋 ①本篇選自《太平廣記》卷二六〇引《啟顏錄》,題目為編者所加。 ②黃門:官名,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等官的簡稱。 ③伏羲:伏羲氏,傳說八卦是他畫制的。 ④旨:道理、意義。 ⑤神農(nóng):神農(nóng)氏,傳說百谷首先是他種植的。 ⑥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曾輔佐周成王,制禮作樂。 ⑦極:極盡。 譯文 唐朝有一位隱士名叫殷安,是冀州信都地方的人。他曾對蘇黃門說:“自古圣賢,超不過五人:伏羲氏畫八卦,窮盡天地間道理,這是**位圣賢。”說著,屈了一個手指。“神農(nóng)氏種植百谷,救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這是第二位圣賢。”就屈了第二個手指。“周公制禮作樂,世世代代流傳,這是第三位圣賢。”就屈了第三個手指。“孔子前知無窮,后知無盡,是出類拔萃的人物,這是第四位圣賢。”就屈了第四個手指。“從此以后,再無屈指可稱道的人了。”停了好久。才說:“連我算起來共五個人。”于是屈了第五個手指。 ……
唐宋卷/中華經(jīng)典中的寓言 作者簡介
房日晰,中國古典文學(xué)研究專家。退休前為西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古典文學(xué)教研室主任。素以治學(xué)勤奮嚴(yán)謹(jǐn)、勇于創(chuàng)新著稱,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在學(xué)界頗有影響。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