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腐敗的風險與刑法綜合治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1975
- 條形碼:9787542661975 ; 978-7-5426-619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腐敗的風險與刑法綜合治理 內容簡介
試圖揭示刑法與預防腐敗的內在關系、刑法在反腐敗過程中正確的運行規律,針對我國當前腐敗犯罪的特點,借鑒國外反腐敗的經驗,探討刑法在懲治、預防腐敗中如何正確的發揮其應有作用,以期對我國未來的反腐倡廉工作更好地開展有所裨益。這就是本書選文編輯的主要宗旨。
腐敗的風險與刑法綜合治理 目錄
腐敗的風險與刑法綜合治理 節選
《腐敗的風險與刑法綜合治理》: 一、職務犯罪已經成為危重危害我國社會穩定的政治毒瘤 所謂職務犯罪,通常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嚴重危害國家機關正常活動或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職務犯罪主要包括三個類型: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貪贓枉法、行賄受賄、私分侵占等腐敗性職務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國家人員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實施的瀆職類犯罪。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以腐敗來形容官場的種種丑惡現象,而不太習慣使用職務犯罪這一表述。腐敗與職務犯罪兩個概念確有不同,腐敗者不一定都有職務犯罪,而職務犯罪者不一定都有腐敗行為,不過從現實情況看,這兩者則具有密切關系,絕大多數職務犯罪者都搞腐敗,而腐敗分子發展終局基本上都要職務犯罪,能將腐敗行為始終控制在一般違紀程度而不踏踩刑法紅線的腐敗分子非常少見,除非在違紀初期就被遏制,因而兩者具有很高的重合度。正因為如此,本章研究職務犯罪會經常使用反腐敗的相關資料。 職務犯罪是伴隨國家權力產生的一種政治現象,當人類社會由無階級、無國家的原始社會形態邁向國家形態,國家權力成為脫離并凌駕于任何個人權利之上的巨大力量之后,國家權力失控的風險就始終存在于各個時期各個國家之中,一旦對其失去有效的監督、制約與控制,掌握權力的人隨時都有濫用權力或懈怠權力的可能,從而對社會公眾造成嚴重危害,輕則害人,重則誤國。翻看中國幾千年各個朝代更替歷史,吏治腐敗幾乎無一不是壓垮各個末代王朝的*后一根稻草。在現代國家中,科學技術迅猛使技術風險的威脅逐漸加大,而公民個人都很難靠一己之力孤身應對,人們對于國家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又導致國家權力日益膨脹。國家公務人員數量不斷增加,職能分工更加復雜,權力的能量越來越大,運行機制越來越復雜。這雖有利于抵制日益增長的各種威脅,國家權力異化的風險卻同時加大。由于國家公權力監督機制失效而導致職務犯罪增多和危害加劇的政治風險,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主要風險。如何有效防范職務犯罪所帶來的風險威脅,已經成為現代各國執政者主要的任務之一。而在所有職務犯罪對策中,刑事政策無疑占據著重要位置。 官吏腐敗曾是中國歷史上各代社會的普遍現象,這是由其政權剝削性質所決定的。新中國成立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新政權與職務犯罪的天然對立性和不可調和性,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把懲治腐敗,整肅吏治,防控職務犯罪提高到事關執政黨生死存亡和國家政權得失的戰略高度。在解放初期,針對建國后出現的官員貪污犯罪現象,黨中央果斷發起“三反”“五反”運動,不惜動用死刑嚴懲曾經為國立過戰功的功臣罪犯,收到良好社會效果,官場風氣立刻為之一新,在整個五六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干部隊伍的清廉程度得到舉世好評。此后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也都毫無例外地持續強調整肅吏治,嚴懲腐敗。 令人遺憾的是,職務犯罪的防治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相反似乎越來越嚴重。在中國改革開放后,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政治集權向民主政治過渡,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上對公務人員產生誘惑的各種不良因素大量出現,與此同時,國家對于各領域秩序的規制功能卻不斷減弱,計劃經濟下掌握巨大權力和豐富公共資源的官員,開始利用手中權力從事犯罪活動,或謀取經濟利益,或謀取政治地位,或構建社會關系網絡。加上監管不到位、處理不嚴,導致官吏腐敗、瀆職現象漸變嚴重,由個別現象漸漸普及、蔓延到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危害不斷加重,直到今天也未有根本好轉。 ……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