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龍門山馬角壩地區地質調查實習教程/趙德軍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6105584
- 條形碼:9787116105584 ; 978-7-116-1055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龍門山馬角壩地區地質調查實習教程/趙德軍 內容簡介
四川龍門山馬角壩地區構造復雜,褶皺、斷裂發育,地質現象典型、豐富,露頭良好。經過60多年兒代成都理工大學師生的共同努力,已經建成以地質類專業為主、兼容其他學科進行野外地質調查的綜合性實習基地,成為學生畢業后從事野外地質T-作的練兵場。 《龍門山馬角壩地區地質調查實習教程/成都理工大學地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系列教材》主要介紹了馬角壩地區的基本情況、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調查及填圖方法、教學實習路線,‘以及教學要求、實習成果評價等內容,是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學、丁程地質、地理信息T程、地球物理等近10個專業大學三年級學生的生產教學實習教材。
龍門山馬角壩地區地質調查實習教程/趙德軍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實習基地歷史沿革及交通位置
1.2 地質研究簡史
1.3 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
1.4 地質調查實習的目的
1.5 實習的任務及主要內容
1.6 實習紀律要求
第2章 區域及實習區地質概況
2.1 區域地質背景
2.1.1 大地構造背景
2.1.2 地層概況
2.1.3 巖漿巖概況
2.1.4 變質巖概況
2.1.5 構造變形特征
2.1.6 地球物理特征
2.1.7 地球化學背景
2.1.8 遙感解譯特征
2.1.9 地質演化
2.2 實習區地層
2.2.1 概述
2.2.2 各地層單元特征
2.2.3 沉積巖及沉積環境演變
2.3 巖漿巖
2.4.地質構造
2.5 經濟地質及災害地質概況
2.5.1 經濟地質
2.5.2 災害地質
第3章 區域地質調查及填圖方法
3.1 區域地質調查的基本概念
3.1.1 區域地質調查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3.1.2 區域地質調查的類型劃分
3.1.3 區域地質調查的基本程序
3.1.4 區域地質調查教學實習階段的基本程序
3.2 遙感地質解譯基本方法及應用
3.2.1 初步解譯原則與要求
3.2.2 初步解譯內容
3.2.3 遙感地質解譯圖(草圖)
3.2.4 編寫遙感地質解譯小結或報告
3.3 準備工作階段
3.4 踏勘
3.4.1 踏勘的目的和任務
3.4.2 踏勘路線的布置及方法選擇
3.5 地層剖面的測制與填圖單位的確定
3.5.1 實測地層剖面的目的、意義及任務
3.5.2 剖面的布置原則及技術要求
3.5.3 實測地層剖面的方法
3.5.4 簡測地層剖面
3.5.5 剖面資料的整理
3.5.6 剖面資料分析與填圖單位的確定
3.6 地質填圖
3.6.1 觀測路線布置原則和方法
3.6.2 觀測點布置原則和方法
3.6.3 路線地質觀測的程序和方法
3.6.4 野外填圖工作
3.6.5 野外室內整理
3.6.6 野外*終整理、驗收與補課
3.7 *終室內綜合整理與地質報告編寫
3.7.1 *終室內綜合整理與研究
3.7.2 *終圖件的編制
3.7.3 地質報告的編寫
第4章 地質填圖教學實習路線
4.1 地質填圖教學路線的目的任務
4.2 地質填圖教學實習路線的布置
4.3 101:白巖山一滾柴坡一中梁山一漆樹灣一李家灣路線(鐵路沿線)
4.3.1 教學目的
4.3.2 內容與要求
4.3.3 各觀察點基本內容及要求
4.3.4 作業及思考題
4.4 L02:徐家包一陳家卡子一水庫包路線
4.4.1 教學目的
4.4.2 內容與要求
4.4.3 各觀察點基本內容及要求
4.4.4 作業及思考題
4.5 L03:火焰包一刺林包路線
4.5.1 教學目的
4.5.2 內容與要求
4.5.3 觀察點基本內容及要求
4.5.4 作業及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1 區域地質圖常用圖式圖例
附錄2 剖面小結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封面格式
附錄3 實習成績評分要點
附錄4 實習基本守則
附錄5 實習安全規定
第1章 緒論
1.1 實習基地歷史沿革及交通位置
1.2 地質研究簡史
1.3 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
1.4 地質調查實習的目的
1.5 實習的任務及主要內容
1.6 實習紀律要求
第2章 區域及實習區地質概況
2.1 區域地質背景
2.1.1 大地構造背景
2.1.2 地層概況
2.1.3 巖漿巖概況
2.1.4 變質巖概況
2.1.5 構造變形特征
2.1.6 地球物理特征
2.1.7 地球化學背景
2.1.8 遙感解譯特征
2.1.9 地質演化
2.2 實習區地層
2.2.1 概述
2.2.2 各地層單元特征
2.2.3 沉積巖及沉積環境演變
2.3 巖漿巖
2.4.地質構造
2.5 經濟地質及災害地質概況
2.5.1 經濟地質
2.5.2 災害地質
第3章 區域地質調查及填圖方法
3.1 區域地質調查的基本概念
3.1.1 區域地質調查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3.1.2 區域地質調查的類型劃分
3.1.3 區域地質調查的基本程序
3.1.4 區域地質調查教學實習階段的基本程序
3.2 遙感地質解譯基本方法及應用
3.2.1 初步解譯原則與要求
3.2.2 初步解譯內容
3.2.3 遙感地質解譯圖(草圖)
3.2.4 編寫遙感地質解譯小結或報告
3.3 準備工作階段
3.4 踏勘
3.4.1 踏勘的目的和任務
3.4.2 踏勘路線的布置及方法選擇
3.5 地層剖面的測制與填圖單位的確定
3.5.1 實測地層剖面的目的、意義及任務
3.5.2 剖面的布置原則及技術要求
3.5.3 實測地層剖面的方法
3.5.4 簡測地層剖面
3.5.5 剖面資料的整理
3.5.6 剖面資料分析與填圖單位的確定
3.6 地質填圖
3.6.1 觀測路線布置原則和方法
3.6.2 觀測點布置原則和方法
3.6.3 路線地質觀測的程序和方法
3.6.4 野外填圖工作
3.6.5 野外室內整理
3.6.6 野外*終整理、驗收與補課
3.7 *終室內綜合整理與地質報告編寫
3.7.1 *終室內綜合整理與研究
3.7.2 *終圖件的編制
3.7.3 地質報告的編寫
第4章 地質填圖教學實習路線
4.1 地質填圖教學路線的目的任務
4.2 地質填圖教學實習路線的布置
4.3 101:白巖山一滾柴坡一中梁山一漆樹灣一李家灣路線(鐵路沿線)
4.3.1 教學目的
4.3.2 內容與要求
4.3.3 各觀察點基本內容及要求
4.3.4 作業及思考題
4.4 L02:徐家包一陳家卡子一水庫包路線
4.4.1 教學目的
4.4.2 內容與要求
4.4.3 各觀察點基本內容及要求
4.4.4 作業及思考題
4.5 L03:火焰包一刺林包路線
4.5.1 教學目的
4.5.2 內容與要求
4.5.3 觀察點基本內容及要求
4.5.4 作業及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1 區域地質圖常用圖式圖例
附錄2 剖面小結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封面格式
附錄3 實習成績評分要點
附錄4 實習基本守則
附錄5 實習安全規定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