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往事 本書特色
孫玉蓉著的《往事--人與書(精)/文化人生叢書》所記述的均為新文學運動以來,近百年間的文壇往事,即文壇上的名人與書的故事。所謂人是說文壇上的文化名人,他們在文壇上的閃光點,他們為文壇做出的貢獻,他們之間的文化交往,名人與地域文化以及與相關書籍的歷史人文往跡等,都是值得記憶的。 本書收入文章69篇,分為六個部分,大體按所述人物、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編排。 述往事,思來者。文化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資源與精神財富,我們有義務薪火相傳,責無旁貸。
往事 內容簡介
孫玉蓉著的《往事--人與書(精)/文化人生叢書》是關于民國時期名人往事的專書,有往事鉤沉,也有書刊解讀,都以史料為依據,扎實可信。特別是關于俞平伯及其友人的考證文章,提供了很多研究新文學史的新史料。關于天津文史的一組寫人記事的文章,寓史實于平實的敘述之中,真摯感人。
往事 目錄
名人往事
俞澤箴日記中的清華教授錢基博
教授書法家的“潤格”
周作人與羅念生的往事
北大雙才子友誼貫終生——記俞平伯與傅斯年的交往
音樂家張肖虎早期歌劇創作拾珍
柳亞子與俞氏書札
潘光旦與雷海宗的*后一面
謝國楨醉書長詩
張賢亮與俞平伯
鄭子瑜以文會友
俞平伯紀念館巡禮
遙想施蟄存先生
名人與津沽
燕京大學教授筆下的魏士毅烈士
顧頡剛日記中的天津
顧隨與《大公報》副刊
顧隨早年譯作
周作人津門淘書
歷史的屈辱無法忘記——潘光旦筆下1937年9月的津沽
俞平伯詠海河風光
俞平伯的起士林情結
俞平伯與吳玉如的唱和詩
陳荒煤與天津的文化緣分
陳荒煤的五封手札
周汝昌與天津教席
新聞前輩范瑾老人的兩封手札
吳小如與卞僧慧的交往
緬懷鄉賢
勞榮,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作家和翻譯家
深切緬懷卞僧慧先生
懷念關永吉先生
從天津成長起來的女作家張秀亞
解放區文學研究的促進者——懷念石堅同志
張學新的解放區文學研究
書的故事
京師圖書館失竊案
《紅樓夢辨》的奇遇
方紀與《不連續的故事》
孫犁與他的《津門小集》
王昌定與《海河春濃》
周叔昭與《夏夜的故事》
李四光與國立京師圖書館
周作人、傅孟真談北大圖書流失問題
劉半農藏書的好去處
王伯祥藏書捐贈記
談“顧頡剛文庫”
編書得失
《俞平伯序跋集》編選感言
《俞平伯舊體詩鈔》編后記
友誼的見證——《俞平伯書信集》成書始末
編選《俞平伯全集》得失談
《俞平伯年譜》編纂感言
記憶有時是靠不住的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成書始末
聽吳小如先生評說周俞通信集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修訂版后記
《中國解放區文學書系·散文雜文編》編后話
《天津作家紀念文集》前言
《書邊閑語》前言
《藝術詠嘆》前言
往事鉤沉
南開話劇演出《我倆》
天津的“普希金百年祭”?
隨筆作家江寄萍
鄉土文學作家馬驪
暴露文學作家王朱
藝術史學者馮貫一
招司早年的文學創作
饑餓的描寫
《詩》月刊創刊之前
談駱駝社、《駱駝》和《駱駝草》
關于“敦煌經籍輯存會”的兩則日記
周作人與《同聲月刊》
俞平伯集外《日記》解讀
往事 節選
《往事:人與書/文化人生叢書》: 那一天,燕大男女兩校學生在參加示威游行中也不幸死傷多人。俞澤箴在日記中記下了造成慘案的具體緣由。他寫道:“連日報載國民軍在大沽口筑炮壘以防奉艦攻襲。前數日以誤會故以炮擊日艦,雙方死傷不及二十人。日使單獨提出抗議外,且糾合公使團下*后之警告,謂于十八日正午,中央政府不予保障,各國即承認中央無約束軍閥能力,將自動的排去阻礙交通之障礙物!辫b于此,1926年3月17日,學生們已經“同赴國務院請愿,結果與衛隊沖突,數人負傷”。 3月18日清晨,俞澤箴照例至燕大女校授課,而此時學生們已無心聽課了。**時段為本科一年級上國文課時,學生們即向他詢問中外所訂《辛丑條約》及大沽口沖突的實情,他給予詳細解答。第二節課因為學生們要開臨時會,本科二年級的國文課就取消了。俞澤箴眼見燕大女校的學生們“結隊出校,始知今日天安門尚有國民大會”。那天午后二時許,他聽到北京城“南方起槍聲,聲若貫珠,為之懔然”。他趕緊跑到路上詢問,方知“國務院中正在圍殺請愿學生”。他立即給燕大男女兩校打電話詢問情況,而電話已經不能接通。因為惦念學生們的安危,他一夜“輾轉不能成寐”!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