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S民政工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32905
- 條形碼:9787561832905 ; 978-7-5618-329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S民政工作 內容簡介
《民政工作》是為適應我國民政事業發展和民政及社會工作類專業教育的需要,組織教學一線的教師共同編寫而成的。主要內容包括六篇:**篇為民政工作導論,對民政工作的基礎知識,如民政工作的概念、特點、任務以及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的區別和聯系進行了介紹;第二篇為社會福利體系,介紹了社會福利事業、救助管理、福利彩票的銷售與管理的相關理論與操作;第三篇為災害救助體系,介紹災害、災害評估及災害救助等知識;第四篇為優撫安置體系,闡述優撫工作和安置工作的相關內容;第五篇為公共事務管理體系,介紹了婚姻管理、殯葬管理和地名管理的相關知識;第六篇為社會組織管理體系,介紹了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組織建設、社區建設、行政區劃管理方面的知識。 《民政工作》適合作為民政管理、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的學生用教材,也可作為民政部門各類人員的學習參考書或培訓用教材。
S民政工作 目錄
1 民政工作概述
1.1 什么是民政工作
1.2 民政工作的定位
1.3 民政工作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2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
2.1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的聯系
2.2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的區別
2.3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的相互借鑒
3 民政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3.1 新時期民政工作面臨的挑戰
3.2 新時期民政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第二篇 社會福利體系
4 社會福利事業
4.1 老年人福利事業
4.2 兒童福利事業
4.3 殘疾人福利事業
5 *低生活保障制度
5.1 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
5.2 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的標準和對象——《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條例》解讀
5.3 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的辦理程序
5.4 農村*低生活保障制度
5.5 消除城鄉壁壘,實現城鄉低保一體化
6 救助管理
6.1 救助管理的意義、功能和原則
6.2 救助管理的對象
6.3 救助管理的內容、形式和標準
6.4 救助管理的程序
6.5 救助管理的工作體制
6.6 救助管理的經費來源
6.7 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實施情況
7 福利彩票的銷售與管理
7.1 中國福利彩票發行和銷售的原則
7.2 中國福利彩票的發行和銷售管理
7.3 中國福利彩票的資金管理
第三篇 災害救助體系
8 災害與災害評估
8.1 災害及其分類
8.2 災害評估
8.3 災害與社會發展
9 災害救助
9.1 災害救助概述
9.2 中國災害救助體系概述
9.3 中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制
9.4 災害救助管理
第四篇 優撫安置體系
10 優撫
10.1 優撫工作概述
10.2 烈士褒揚
10.3 撫恤
10.4 擁軍優屬
10.5 優撫事業單位指導
11 安置
11.1 安置工作概述
11.2 退役士兵的安置
11.3 軍隊離退休干部的安置
第五篇 公共事務管理體系
12 婚姻登記
12.1 婚姻與婚姻家庭制度
12.2 婚姻立法與婚姻登記制度
12.3 結婚登記
12.4 離婚登記
12.5 撤銷婚姻登記
12.6 補領婚姻登記證
13 殯葬管理
13.1 殯葬管理概述
13.2 殯葬事業單位管理
13.3 殯儀館管理
13.4 公墓管理
14 地名管理
14.1 地名管理概述
14.2 地名的命名與更名
14.3 地名的標準化管理
14.4 地名的現代化管理
14.5 地名的信息化建設
第六篇 社會組織管理體系
15 民間組織管理
15.1 民間組織管理概述
15.2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
15.3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
15.4 基金會登記管理
16 基層政權組織建設
16.1 街道辦事處組織建設
16.2 居民委員會組織建設
16.3 村民委員會組織建設
17 社區建設
17.1 社區建設概述
17.2 社區建設實務
18 行政區劃管理
18.1 行政區劃管理概述
18.2 行政區劃的變更
參考文獻
S民政工作 節選
《民政工作》: 1.1.4民政工作的對象 民政工作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保障人的生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叮囑民政干部說,“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要怕麻煩”。這個要求正是突出強調了民政工作以人為中心的特點,民政工作者更要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因為國家行政管理的大量工作都要涉及到人,而民政工作則是直接面對千家萬戶的人民群眾。民政工作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但*直接的服務對象還是三類群體:一是受災群眾、貧困人口、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群體;二是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特殊群體;三是烈軍屬、在鄉老紅軍、復員退伍軍人、傷殘軍人、軍隊離退休干部等重點優撫群體。 隨著民政工作領域的拓展,民政工作對象已由過去傳統的特困群體轉為全體人民群眾,民政部門的許多業務面向千家萬戶和億萬人民群眾。在民政工作中,婚姻登記、殯葬改革、村居委會建設、行政區劃、地名管理、民間組織管理等,是以全民為對象的。做好民政工作,民政干部就必須進一步樹立為人民謀利益的思想,深懷愛民之心,多做利民之事,恪守為民之責,說真話,辦實事,講公平,講原則,講黨性,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幫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 1.1.5民政工作的整合 1.“三個一部分”說 1983年,時任民政部部長的崔乃夫同志提出了“三個一部分”的說法。崔乃夫同志在論上下古今、縱橫中外的基礎上,對民政工作提出了一整套看法:關于民政工作的歷史,他認為“民政作為一種思想和一些工作(如優撫、救災),歷史是很長的;但作為一個獨立行政機構,歷史是短暫的,是近代產生的”;關于民政工作的任務,他認為“民政部的任務有九類,十幾個方面”,“可以說基本上是社會行政工作”,如果把這些.方面進行一次歸納,他認為可以劃分為“三個一部分”,即政權建設的一部分,社會保障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包括行政區劃、社會團體、婚姻登記、殯葬改革)o所謂一部分就不是這些方面工作的全部;關于民政工作的性質,他否定了“社會行政工作”的說法,但沒有明確提出自己的看法;關于民政工作的特點,他認為主要是多元性、群眾性和社會性;關于民政工作的對象,他認為:“從工作來分,有兩大類:一類是以全民為對象的工作,如基層政權建設、殯葬改革、行政區劃、婚姻登記等;另一類是以一部分人為對象的工作,如優撫安置、救災救濟、社會福利等。對我們來說,穩定的工作對象一般是指后者。所以,也可以說民政工作的對象有兩類——*可愛的人和*困難的人。有多少呢?大約是兩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0%。”此后,第八、九次全國民政會議都把“三個一部分”的說法確定成了民政工作的基本說法,而且成為長期影響民政工作的權威觀點,至今在民政部門內外特別是廣大民政干部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目前關于民政工作整合問題的不少說法,明顯是繼承了“三個一部分”的觀點。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