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江南花雨·章臺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99593
- 條形碼:9787503499593 ; 978-7-5034-995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南花雨·章臺柳 本書特色
顧明道著的《江南花雨章臺柳》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顧明道卷之一,作為中國近代通俗小說文壇上的一個奇才,顧明道的創作領域,涉及了言情與武俠兩大類,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時人評價他的言情小說可與張恨水、周瘦鵑匹敵,并譽其為“武俠則有聲有色,寫社會則入情入理,記事則惟妙惟肖,言情則可歌可泣。”
江南花雨·章臺柳 內容簡介
《江南花雨·章臺柳/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顧明道卷》包括了《江南花雨》和《章臺柳》兩個小說。《江南花雨》有自述的性質,講述了程景和葛雨生兩個人的故事。《章臺柳》講的是柳如是的故事。
江南花雨·章臺柳 目錄
前奏
**章 回首江南好春色
第二章 蓬門未識綺羅香
第三章 驚才絕艷少年行
第四章 小姑居處尚無郎
第五章 通詞何處托微波
第六章 嗟君此別意何如
第七章 茂陵秋雨病相如
第八章 飄零蹤跡別離天
第九章 十年消息記曾無
第十章 金樽檀板奈情何
第十一章 妾被黃金誤已多
第十二章 蓬門今始為君開
尾聲
章臺柳
題前
**回 有女同舟
第二回 壯士何來
第三回 暴徒驚美
第四回 白發紅顏
第五回 鴛湖儷影
第六回 言猶在耳
第七回 池水春寒
第八回 不速之客
第九回 海上犒師
第十回 俠骨芳魂
附載 柳如是之姓氏及詩詞
江南花雨·章臺柳 節選
《江南花雨·章臺柳/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顧明道卷》: 前奏 這是一個初春的黃昏,雖然已近花朝,而春風如剪,春寒凄厲,還沒有顯出良辰美景艷陽天的樣子。但是在上海的馬路上,雖然霓虹燈的樣子一時已瞧不見了,馬路上的汽車也寂寥得很,有幾輛木炭汽車有時叭的一聲很快地駛過,似乎很驕傲地表示出它們在今日之下不可多得的汽車階級。然而本來很時式的流線型摩托卡,背后卻變成多生了一個瘤的樣子,減少了它的美觀呢。唯有新興的三輪車卻是很多地在馬路上疾馳,往往一男一女并肩而坐,似乎有女同車,樂何如之?這也顯見得上海的人在這烽火彌天的時代里,仍然忘不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在所謂風化區的汕頭路一帶,在那些舊式的青樓里面,電炬璀璨,弦管嗷嘈,頓時熱鬧起來。 這時候有一輛三輪車慢慢地駛到了一家門口停住,程景便獨自坐在這車上。他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戴著呢帽,穿著大衣,鼻架眼鏡,像是個士人的模樣。但是面貌清癯,已沒有張緒當年的風度,而幾乎像個病維摩,今晚是**次到這里來訪問美人的妝閣。 而在門口早有龜奴站著等候,好像知道他快要來的樣子,連忙帶笑招呼說道:“程爺來了。”伺候他上樓去。 上海的地方樣樣都隨時改良,唯有這些妓院卻仍是一仍舊貫,絕不改變它們的作風。在一間妝閣里,沙發上圓臺邊坐著七八個人,有的口里吸著雪茄,有的嗑著西瓜子,正在那里聊天。 “丁,今年你們行里的放款怎么樣?可是緊得多嗎?”一個瘦長的西裝男子向一位面團團戴著眼鏡的丁先生說。 “董先生,你們廠里是老主顧了,不論貴廠或你個人要吃款子時,敝行沒有不盡先答應的。今年你們的棉紗生意又賺進了多少萬?” 董先生搖著頭說:“沒有沒有,今年的情形又不同了,原料缺乏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他說到這里又向旁邊那個穿西裝的少年問道,“朱先生,你去年在雙馬紗上大大地獲利,今年怎么樣了?” 西裝少年將身子斜靠在沙發上,右腿擱在左膝上,口里嚼一片梨,微笑不答。 大家正在談生意經,而程景來了,眾人都立起身來,點頭招呼。 中間有一個和程景年紀仿佛的男子,身上穿著一件淡灰的灰鼠袍子,腳踏黃色革履,臉上也戴著眼鏡,頭發卻朝后梳得光光亮,神采奕奕,很有些雍容華貴的樣子,很快地走到程景的身邊,帶笑招呼道:“我們都來了,你卻為什么姍姍來遲?”一邊說一邊請程景在沙發椅子里坐下,又回頭對眾人說道,“今晚對不起得很,我自己也因有些事情耽擱,所以到得不早,落在諸君后面,不然我們也可以做一局方城之戲呢。”原來此人就是今夕的東道主人葛雨生,也是程景的總角之交。 葛雨生又代程景和幾個初次見的朋友介紹,但是其中如董仁夫和董廉清等卻也是故雨。程景并不是一個商人,他不會和他們談什么生意經,而眾人也知道他是一個握筆管的朋友,當然也不來和他談生意經,而反和他談談文藝,問問文壇上的消息。 一會兒外房已擺上了酒席,上面大光頭的電燈都開亮了,越顯得燈紅酒綠,鴇母和婢仆都在一邊殷勤地伺候眾人人席。葛雨生也招呼眾人到外邊去入座,今天的宴會也是無所謂的,所以并沒有推讓的麻煩,大家隨意而坐。程景便和董仁夫葛雨生坐在一塊兒。那徐娘雖老風韻猶存的老本家綠寶和一個名喚金鳳的,還有一個十四五歲雛發覆額的小妮子,坐在主人葛雨生的旁邊,拿著白蘭地敬酒。 程景東張西望的臉上似乎露出失望的樣子,得個空就向葛雨生帶笑問道:“你所說的伊人在哪里?怎么不見倩影?室邇人遠,莫非要像《琵琶行》里所說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嗎?不要使我徒勞往返,搔首踟躕啊。” “請你耐心一點兒,今天真是不巧,伊到外面去唱堂差去了,停會兒你總可以瞧見的。”葛雨生輕輕地向程景說。 “大概堂會很多吧?不要過了時候才回來,使人家掃興,我深悔來遲些兒了。”程景說。 “對不起,不要說你,我自己也覺得興致并不怎樣的高。”葛雨生說了這話,眉頭略皺一下,又抬起頭來仰視著天花板,伸手將自己的眼鏡架向上推了一推,臉上似乎有一些強笑。 菜來了,主人敬過酒,客人舉杯道謝后,大家不客氣,隨便吃菜。 葛雨生向程景的臉上望了一望,對他說道:“今日我們也許要有些放浪形骸的狂態顯現在你的眼前,你可要又發生什么‘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感慨嗎?” “程先生,你也要吟著那‘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句小杜的妙句嗎?那就要使我們擔當不起呢。”坐在程景旁邊的董仁夫也向程景帶笑地說。 “唉,這是在什么地方?這是在什么時候?既有風月可談,像你們都是風流自負的人,當然盡可以談談風月,莫問時事,且食蛤蜊。像我也是*好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可惜我還是不能焚硯擱筆,不得不胡亂寫一些,恐怕反要給人家罵我太沒有意思,供有閑階級怡情悅性之用呢。”程景嘆了一口氣說。 ……
江南花雨·章臺柳 作者簡介
顧明道(1897-1944),江蘇蘇州人。原名景程,別署“正誼齋主”“虎頭書生”“石破天驚室主”等。十七歲時開始寫小說并發表,十八歲被聘為《小說新報》的特約撰稿人。二十五歲時,參加了范煙橋在蘇州組織的“星社”。作為中國近代通俗小說文壇上的一個奇才,顧明道的創作領域涉及了言情與武俠兩大類,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時人評價他的言情小說可與張恨水、周瘦鵑匹敵,武俠小說則可與向愷然、趙煥亭并論,并贊其“武俠則有聲有色,寫社會則入情入理,記事則惟妙惟肖,言情則可歌可泣”。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