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63612
- 條形碼:9787517063612 ; 978-7-5170-63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應用 內容簡介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應用》主要介紹了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其在圖像加密、信息隱藏、安全認證、光學成像等方面的應用。全書主要概括為五個部分,**部分主要介紹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介紹基于隨機相位編碼的圖像加密及攻擊技術;第三部分介紹基于隨機相位編碼的信息隱藏及隱藏信息的檢測技術;第四部分介紹基于光學干涉加密系統的安全認證技術;第五部分介紹基于隨機相位調制的強度關聯成像技術及其在圖像加密中的應用! 豆鈱W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應用》結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詳細論述了相關理論和方法,并展望了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研究前沿和應用前景。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應用》內容詳實,并提供了當前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和成果,可以供光信息技術研究人員閱讀,也可以作為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及應用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安全
1.1.1 密碼學簡介
1.1.2 信息隱藏
1.1.3 身份認證
1.2 傳統信息安全技術面臨的威脅
1.3 光學信息安全技術
1.3.1 光學圖像加密技術
1.3.2 基于光學方法的信息隱藏技術
l.3.3 基于光學方法的安全認證技術
1.3.4 光學信息安全中的其他技術
1.3.5 光學信息安全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1.4 本書研究目的及章節安排
第2章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物理光學基礎
2.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基爾霍夫衍射公式
2.2 菲涅耳衍射
2.3 夫瑯禾費衍射
2.4 透鏡的傅里葉變換性質
2.5 光學相干理論
2.5.1 空間相干性
2.5.2 時間相干性
2.6 熱光與散斑場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光學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
3.1 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基本原理
3.2 加密圖像的統計特性
3.3 加密系統分析
3.4 擴散和混淆機制
3.5 魯棒性能分析
3.5.1 加密圖像數值偏差對解密圖像的影響
3.5.2 僅取部分信息對加密圖像的還原
3.5.3 密鑰數據偏差對解密圖像的影響
3.5.4 數據偏差對解密圖像影響的數值模擬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雙隨機相位編碼系統的攻擊技術
4.1 Kerckhofr假設及攻擊類型
4.2 相位恢復算法
4.3 幾種典型的針對雙隨機相位編碼的攻擊技術
4.3.1 選擇密文攻擊
4.3.2 選擇明文攻擊
4.3.3 已知明文攻擊
4.3.4 唯密文攻擊
4.4 針對基于頻域振幅調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改進方法的攻擊
4.4.1 基于頻域振幅調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改進方法
4.4.2 改進方法的選擇明文攻擊
4.5 針對菲涅耳域雙隨機相位編碼系統的攻擊技術
4.5.1 菲涅耳域雙隨機相位編碼系統
4.5.2 攻擊技術
4.6 其他攻擊技術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安全增強方法
5.1 基于透鏡相位調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改進方法
5.2 基于菲涅耳域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改進方法
5.2.1 利用菲涅耳域中的強度信息重建對稱圖像的方法
5.2.2 加密過程
5.2.3 解密過程
5.2.4 密鑰的設計方法
5.3 算法性能
5.4 魯棒性分析
5.5 抗攻擊能力分析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密鑰的管理方法
6.1 RSA公鑰密碼體制
6.1.1 基本原理
6.1.2 RSA公鑰密碼的加密體制
6.1.3 RSA公鑰密碼的認證體制
6.1.4 RSA公鑰密碼體制的缺陷
6.2 雙隨機相位編碼密鑰與密文的同時傳輸
6.2.1 基本設計思想
6.2.2 具體步驟
6.2.3 安全性分析
6.3 基于混沌序列的密鑰管理和傳輸
6.3.1 密鑰的產生
6.3.2 密鑰的管理和傳輸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隨機相位編碼的信息隱藏技術
7.1 復振幅空間域隱藏
7.1.1 隱藏原理
7.1.2 隱藏信息的恢復
7.1.3 隱藏效果分析
7.2 實虛部空間域疊加
7.2.1 基本原理
7.2.2 隱藏效果分析
7.3 基于RSA公鑰密碼體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信息隱藏方法
7.3.1 基于迭代相位恢復算法的圖像變換
7.3.2 信息隱藏的具體方法
7.3.3 隱藏信息的提取和解密
7.3.4 安全性分析
7.4 基于光學干涉原理的信息隱藏方法
7.4.1 秘密圖像的加密和隱藏方法
7.4.2 隱藏效果及性能測試
7.4.3 兩幅圖像的同時加密和隱藏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隨機相位編碼信息隱藏檢測技術
8.1 信息隱藏檢測技術
8.2 基于統計假設檢驗的信息隱藏檢測技術
8.2.1 宿主圖像與融合圖像的位平面
8.2.2 算法推導
8.2.3 算法分析
8.2.4 光學實現
8.2.5 檢測結果分析
8.3 對實虛部疊加的信息隱藏方法的檢測技術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基于隨機相位編碼系統的安全認證技術
9.1 基于有意義輸出圖像的安全認證系統
9.1.1 身份認證的改進方案
9.1.2 性能測試
9.1.3 系統分析
9.2 基于光學干涉系統和純相位相關器的安全認證系統
9.2.1 純相位匹配濾波
9.2.2 光學干涉認證系統
9.2.3 性能測試
9.3 光學多模態生物識別系統
9.3.1 光學多模態生物識別系統
9.3.2 生物樣本預處理
9.3.3 識別結果及性能分析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基于隨機相位調制的關聯成像技術
10.1 關聯成像技術概述
10.2 糾纏光關聯成像
10.3 熱光關聯成像
10.4 壓縮感知理論基礎
10.4.1 基本原理
10.4.2 稀疏性與不相關性
10.4.3 信號的稀疏表示及觀測矩陣
10.4.4 重構算法
10.4.5 信號的重構
10.4.6 重建的結果與分析
10.4.7 壓縮感知的優勢與不足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計算關聯成像及其應用
11.1 基于計算關聯成像的加密方案
11.1.1 加密原理
11.1.2 計算關聯成像加密技術的脆弱性及攻擊方法
11.1.3 攻擊方法測試
11.1.4 安全增強方法
11.2 基于正交調制的多用戶計算關聯成像加密技術
11.2.1 理論分析
11.2.2 性能測試及分析
11.3 基于計算關聯成像的多圖像加密技術
11.3.1 理論分析
11.3.2 性能測試及分析
11.3.3 可能的應用分析
11.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安全
1.1.1 密碼學簡介
1.1.2 信息隱藏
1.1.3 身份認證
1.2 傳統信息安全技術面臨的威脅
1.3 光學信息安全技術
1.3.1 光學圖像加密技術
1.3.2 基于光學方法的信息隱藏技術
l.3.3 基于光學方法的安全認證技術
1.3.4 光學信息安全中的其他技術
1.3.5 光學信息安全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1.4 本書研究目的及章節安排
第2章 光學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物理光學基礎
2.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基爾霍夫衍射公式
2.2 菲涅耳衍射
2.3 夫瑯禾費衍射
2.4 透鏡的傅里葉變換性質
2.5 光學相干理論
2.5.1 空間相干性
2.5.2 時間相干性
2.6 熱光與散斑場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光學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
3.1 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基本原理
3.2 加密圖像的統計特性
3.3 加密系統分析
3.4 擴散和混淆機制
3.5 魯棒性能分析
3.5.1 加密圖像數值偏差對解密圖像的影響
3.5.2 僅取部分信息對加密圖像的還原
3.5.3 密鑰數據偏差對解密圖像的影響
3.5.4 數據偏差對解密圖像影響的數值模擬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雙隨機相位編碼系統的攻擊技術
4.1 Kerckhofr假設及攻擊類型
4.2 相位恢復算法
4.3 幾種典型的針對雙隨機相位編碼的攻擊技術
4.3.1 選擇密文攻擊
4.3.2 選擇明文攻擊
4.3.3 已知明文攻擊
4.3.4 唯密文攻擊
4.4 針對基于頻域振幅調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改進方法的攻擊
4.4.1 基于頻域振幅調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改進方法
4.4.2 改進方法的選擇明文攻擊
4.5 針對菲涅耳域雙隨機相位編碼系統的攻擊技術
4.5.1 菲涅耳域雙隨機相位編碼系統
4.5.2 攻擊技術
4.6 其他攻擊技術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安全增強方法
5.1 基于透鏡相位調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改進方法
5.2 基于菲涅耳域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的改進方法
5.2.1 利用菲涅耳域中的強度信息重建對稱圖像的方法
5.2.2 加密過程
5.2.3 解密過程
5.2.4 密鑰的設計方法
5.3 算法性能
5.4 魯棒性分析
5.5 抗攻擊能力分析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雙隨機相位編碼技術密鑰的管理方法
6.1 RSA公鑰密碼體制
6.1.1 基本原理
6.1.2 RSA公鑰密碼的加密體制
6.1.3 RSA公鑰密碼的認證體制
6.1.4 RSA公鑰密碼體制的缺陷
6.2 雙隨機相位編碼密鑰與密文的同時傳輸
6.2.1 基本設計思想
6.2.2 具體步驟
6.2.3 安全性分析
6.3 基于混沌序列的密鑰管理和傳輸
6.3.1 密鑰的產生
6.3.2 密鑰的管理和傳輸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隨機相位編碼的信息隱藏技術
7.1 復振幅空間域隱藏
7.1.1 隱藏原理
7.1.2 隱藏信息的恢復
7.1.3 隱藏效果分析
7.2 實虛部空間域疊加
7.2.1 基本原理
7.2.2 隱藏效果分析
7.3 基于RSA公鑰密碼體制的雙隨機相位編碼信息隱藏方法
7.3.1 基于迭代相位恢復算法的圖像變換
7.3.2 信息隱藏的具體方法
7.3.3 隱藏信息的提取和解密
7.3.4 安全性分析
7.4 基于光學干涉原理的信息隱藏方法
7.4.1 秘密圖像的加密和隱藏方法
7.4.2 隱藏效果及性能測試
7.4.3 兩幅圖像的同時加密和隱藏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隨機相位編碼信息隱藏檢測技術
8.1 信息隱藏檢測技術
8.2 基于統計假設檢驗的信息隱藏檢測技術
8.2.1 宿主圖像與融合圖像的位平面
8.2.2 算法推導
8.2.3 算法分析
8.2.4 光學實現
8.2.5 檢測結果分析
8.3 對實虛部疊加的信息隱藏方法的檢測技術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基于隨機相位編碼系統的安全認證技術
9.1 基于有意義輸出圖像的安全認證系統
9.1.1 身份認證的改進方案
9.1.2 性能測試
9.1.3 系統分析
9.2 基于光學干涉系統和純相位相關器的安全認證系統
9.2.1 純相位匹配濾波
9.2.2 光學干涉認證系統
9.2.3 性能測試
9.3 光學多模態生物識別系統
9.3.1 光學多模態生物識別系統
9.3.2 生物樣本預處理
9.3.3 識別結果及性能分析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基于隨機相位調制的關聯成像技術
10.1 關聯成像技術概述
10.2 糾纏光關聯成像
10.3 熱光關聯成像
10.4 壓縮感知理論基礎
10.4.1 基本原理
10.4.2 稀疏性與不相關性
10.4.3 信號的稀疏表示及觀測矩陣
10.4.4 重構算法
10.4.5 信號的重構
10.4.6 重建的結果與分析
10.4.7 壓縮感知的優勢與不足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計算關聯成像及其應用
11.1 基于計算關聯成像的加密方案
11.1.1 加密原理
11.1.2 計算關聯成像加密技術的脆弱性及攻擊方法
11.1.3 攻擊方法測試
11.1.4 安全增強方法
11.2 基于正交調制的多用戶計算關聯成像加密技術
11.2.1 理論分析
11.2.2 性能測試及分析
11.3 基于計算關聯成像的多圖像加密技術
11.3.1 理論分析
11.3.2 性能測試及分析
11.3.3 可能的應用分析
11.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