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寫意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582602
- 條形碼:9787530582602 ; 978-7-5305-82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意論 本書特色
常欣著的《寫意論》緒論對寫意的界說與溯源進行了綜述,對寫意的歷史梳理及在當今畫界的認識和作用,講述寫意在造型器物中的成熟,對寫意在造型器物與繪畫中的體現進行闡述,第對寫意在當今畫界的認識和作用進行了闡釋。寫意蘊含積淀了悠久的審美觀念與審美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身境域的體驗方式、言說方式、運思方式。這些方式與西方的寫實審美范疇截然不同,本文對其獨特價值進行進一步發掘。
寫意論 內容簡介
本文所論之“寫意”是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中所貫穿延續的一種寫意精神,與中國畫中所說的寫意畫的技法概念并非一題。寫意精神體現在中國藝術的方方面面。中國的詩詞、戲曲、建筑、園林等都具有鮮明的寫意藝術特征。本文主要從造型藝術視角對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進行研究。 文中對寫意精神的概念做了界說與溯源,對寫意精神的發展過程按時間順序做了縱向梳理。筆者認為,中國造型藝術中的寫意精神,隨著人類歷史發展呈現出一個又一個高峰,推動了藝術長河的不斷發展。如果說巖畫和彩陶尚且保留著人類與生俱來的延遲模仿記憶思維,那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就已經成為有意為之的藝術造型的實踐體驗。隨后唐、宋、元、明、清的卷軸畫,在理論與實踐上更是極大程度地發展了寫意精神。特別是明清時期中國畫中的寫意畫,更堪稱體現寫意精神的藝術典范。宣紙材質的特殊媒介,加大了書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與隨機性,造成作品的無限豐富性與不可復制性,為作畫追求畫外意、講究無法中有法提供了物質基礎,為造型藝術寫意精神的發揮開辟了更大空間。 文中涉及的歷史文獻包括歷代文論、書論、畫論中關于“寫”“意”以及“寫意”的論說,以及藝術創作者與藝術作品、藝術理論的相關資料。進而挖掘寫意精神的實質思想意義——“寫意”,是中國造型藝術長期堅持的藝術審美傾向和創作方法,并以此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寫意審美理論。特別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審美觀念,貫穿于功能論、創作論、品評論、主題論等各領域層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滲透其中的中國造型藝術的寫意精神,更可以掌握中國造型藝術中一個系統完備的寫意觀念。 本文在對寫意理論歷史進行系統的梳理之后,回顧了中國近兩百年來的美術發展過程,對照搬西方模式的藝術體系提出質疑。借古開今,指出近現代中國美術發展背離寫意精神的一些問題,并為中國美術發展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筆者認為,寫意精神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肯定并確立中國自有的優秀寫意藝術理論體系,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對適應當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本文亦研究探討了寫意精神中蘊含的生命美學價值,指出寫意精神是世界藝術發展所共同追尋的*終方向與目標,不論是中國藝術發展的一脈相承還是西方發展的曲折回轉,*終都將歸于寫意,寫意藝術具有無限的創造空間與生命力。從這一點上講,寫意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具有世界意義。
寫意論 目錄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